学术投稿

肺结核患者CD4+记忆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曹志红;程小星;王心静;牛翰婕;董梅;佟爱华

关键词:结核, 肺, 表位, T淋巴细胞亚群, 记忆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IM+记忆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产生及分布规律,了解记忆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CR7、CD45RA 3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记忆T细胞;以荧光标记的抗人CD4、CD154、CCR7、CD45RA 4种抗体共染色,检测结核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记忆T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这三群的比例分别为(59.18±16.11)%、(15.40±6.48)%和(16.30±9.97)%;而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三群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67±13.94)%、(56.96±12.70)%和(8.76±5.62)%.通过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总CD4+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这两组之间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的分布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以初始细胞为主,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则以中央记忆细胞为主,说明结核病患者可以产生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参与长效免疫,可能在防止再感染或者降低再感染的严重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纵隔畸胎瘤破入肺内CT诊断1例

    患者女,40岁,半年前出现发热,咳嗽,脓痰,胸痛.曾在外院诊断为左上肺炎症,行抗菌素治疗,症状好转.近来因咳嗽,间断性痰中带血及胸部刺痛入院.T 37.2~38.5℃.ESR 31 mm/h,血WBC9.6×109/L,PPT试验1:10000阴性,结核抗体阴性,痰中7次均未查到抗酸杆菌.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2P胶体关节腔注射治疗慢性滑膜炎24例

    慢性滑膜炎常见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1].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关节腔穿刺抽液,并注射类固醇激素.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复发率高,且对伴有关节积液的滑膜炎疗效差.而32P胶体对于经类固醇治疗无效尤其伴有关节积液的病例仍有较好疗效.

    作者:贺云飞;刘耀明;张大富;石鹏飞;张彦博;徐崇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11例诊治体会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由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院1999-2007年采取尿道会师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断裂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祁德安;嵇博;张锡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住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IL-18启动子区-607 C/A、-137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IL-18启动子区-607 C/A、-13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8启动子区-607、-13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无关.

    作者:梁肇海;杨慧;冯铁建;王峰;徐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给予干扰素a-2b100万IU肌注,每日一次,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90例,给予静脉滴入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作者:张华;陈泽燕;陈海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1988年由Reaven首先提出,1999年被WHO完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首次颁布了代谢综合征的统一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腹部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内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MS发生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代玲俐;苏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后外侧和腋下保留胸肌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保留胸肌后外侧切口(muscle-sparing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MPT)和腋下弧形保留胸肌切口(muscle-sparing curve axillary thoracotomy,MCAT)应用于肺癌标准肺叶/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彻底性以及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34例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手术组接受标准的肺叶/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69例接受MCAT(MCAT组),其余65例接受MPT(MPT组).观察不同切口对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比较清扫纵隔淋巴结数,评价术后上肢早期情况和患者术后3个月切口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相近,分别为14.27枚和15.69枚.MCAT组有1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所有的MPT患者均出现切口红肿现象.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活动范围MCAT组优于MPT组(154例vs 7例).术后两组诉切口疼痛的人数相似,但MCAT组VAS评分低于MPT组[1个月时(1.07±0.355)vs(3.55±1.150);3个月时(0.96±0.228)vs(1.75±1.030)].结论:MCAT在手术的彻底性上与MPT相似,均能满意地完成肺叶/全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MCAT组术后早期阶段上肢活动能力和术后3个月时慢性疼痛优于MPT组.推荐MCAT为肺癌手术标准切口.

    作者:杨学宁;廖日强;聂强;钟文昭;吴一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心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190例,分别对其入院后1周内的心率进行不同目标控制,甲组控制于50~65次/min,平均58.4次/min,乙组控制于65~100次/min,平均82.4次/min,观察其住院及随访期间(平均11.2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6%、9.5%、7.4%、11.6%、1.1%和10.0%、17.9%、18.9%、25.3%、4.2%(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率与其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率控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作者:刘进;周林;刘克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辉乐;毛朝鸣;王万铁;金可可;邱晓晓;方周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17例;行Hartman术5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刘玉辉;郭春良;刘海岭;魏斌;闫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鼻咽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男性高达27.49/万,女性达10.51/万.即使在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也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

    作者:苏进;许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30日,共有197名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电话随访及表格随访.应用Kan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有关因素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共随访了188名患者,随访率95%,随访时间为12~85个月,中位数为37个月.随访期间共有3例(1.5%)死亡,6例(3.2%)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1.1%)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11.1%)接受二次介入治疗,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1%,33例(17.5%)心绞痛复发.术后7年生存率为98.4%,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94.5%,7年为62.6%.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置入与心脏事件负相关,残余狭窄与心脏事件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置入支架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绞痛复发正相关.支架置入与心绞痛复发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个数、病变血管支数及是否置入支架是心绞痛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长期顸后良好.置入支架,减少残余狭窄,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后应注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银鹏飞;黄永杰;孙达;张鸿丽;富晶;汪小莹;周北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Th1/Th2型细胞因子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IL-2/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L-2、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试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原位杂交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绒毛组织IL-2、IL-10分别为0.002 6±0.000 7、0.036±0.011 vs 0.002 8±0.000 7、0.042±0.011,蜕膜组织两组分别为0、0.02±0.006 vs 0、0.032±0.006;两组比较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自然流产有关,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吴超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卡他莫拉菌113株感染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长恩;秦卫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0例CRC,以年龄为界划分为3组: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6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CR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CRC中位年龄为19~92(67.00±12.86)岁,老中青患者分别占53.1%、44.9%和2.0%.中老年组肿瘤≥3 cm者分别占74.1%和76.2%,较青年组明显增多(P=0.039).青年组浸润型肿瘤占44.4%,老年组溃疡型达57.4%,各组肿瘤形态有明显不同(P=0.000).青年组中、低分化肿瘤分别占55.6%和38.8%,远高于其他两组(P=0.008).各组肿瘤发生部位(P=0.000)和分期(P=0.007)亦存在明显差异,青年组远端结肠癌占55.6%,且Duke's B期和C期分别达到38.9%和44.4%.青年组血清CEA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38).结论:不同年龄组CRC的肿瘤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以及血清CEA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组CRC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病理类型较差.

    作者:翁子毅;杨明;杜鹏;杨宝仁;陈卫;崔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KTP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患者186例(200眼),分为治疗组(应用MMC)和对照组(不应用MM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90%,总有效率97.17%;对照组治愈率74.47%,总有效率89.36%.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3.39,P>0.05;总有效率之间比较X2=5.00,P<0.05.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组治愈26眼/30眼,占86.67%,有效3眼,总有效29眼/18眼,占96.67%.对照组治愈率62.07%,有效5眼,总有效率79.31%.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4.71,P<0.05;总有效率之间X2=4.25,P<O.05.结论:KTP激光疏通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泪道再阻塞,尤其对慢性泪囊炎更有效.

    作者:王翠红;贾万程;张春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54例

    目的:探讨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54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咯血病灶后,采用PVA颗粒和明胶海绵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结果:54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即时止血率100%.BAE术后2周内复发咯血1例,3个月后复发咯血2例,近期复发率1.9%(1/54),中远期复发率3.7%(2/54),总有效率94.4%(51/54).结论: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采用多重栓塞技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平有;余刚;周选民;杨守俊;徐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氟化泡沫预防学生龋齿效果观察

    目的:对氟化泡沫预防学生龋齿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所处地域、生源、教学条件相近的城区中心小学、城区完小、乡区中心小学各2所,对学生分不同批次分别给予氟化泡沫防龋处理,并于开始前和3年后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结果:第一批试点学校与第二批试点学校相比,各年纪学生总龋患率、恒牙龋患率有所下降,且高年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所观察的两组学校均有相同结果;第一批试点学校与对照学校相比,学生总龋患率、恒牙龋患率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氟化泡沫对预防学生龋齿有一定效果,且应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作者:汤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序贯性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模型肿瘤三维超声成像与三维病理重建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TGMAP)模型并与三维病理图像比较.方法:通过三维微超声成像系统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进行三维超声图像采集,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并存储图像,纵向排列所有的二维图像获得重建的三维数字化病理图像,对三维超声图像和三维病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定性比较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成像与连续组织学切片,证实了该超声系统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小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结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作者:武国军;王福立;朱李兵;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