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长恩;秦卫玲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S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IFN-γ与5μmol/L 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SY细胞5 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方依卡;李喜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0例CRC,以年龄为界划分为3组: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6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CR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CRC中位年龄为19~92(67.00±12.86)岁,老中青患者分别占53.1%、44.9%和2.0%.中老年组肿瘤≥3 cm者分别占74.1%和76.2%,较青年组明显增多(P=0.039).青年组浸润型肿瘤占44.4%,老年组溃疡型达57.4%,各组肿瘤形态有明显不同(P=0.000).青年组中、低分化肿瘤分别占55.6%和38.8%,远高于其他两组(P=0.008).各组肿瘤发生部位(P=0.000)和分期(P=0.007)亦存在明显差异,青年组远端结肠癌占55.6%,且Duke's B期和C期分别达到38.9%和44.4%.青年组血清CEA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38).结论:不同年龄组CRC的肿瘤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以及血清CEA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组CRC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病理类型较差.
作者:翁子毅;杨明;杜鹏;杨宝仁;陈卫;崔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IL-2/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L-2、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试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原位杂交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绒毛组织IL-2、IL-10分别为0.002 6±0.000 7、0.036±0.011 vs 0.002 8±0.000 7、0.042±0.011,蜕膜组织两组分别为0、0.02±0.006 vs 0、0.032±0.006;两组比较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自然流产有关,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吴超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teTM Workspace 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3组间比较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BV、MTT值则差异无显著性(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恶性病变组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良、恶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34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正常甲状腺与良、恶性肿瘤的BF值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颜剑豪;江桂华;黄娟;郑丽吟;文华;李武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老年IS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后P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8周时两组老年ISH患者SBP均已达标(<140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P在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在治疗16周时,两组均可见有所改善,在对照组平均为5 mmHg,在治疗组平均达20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ISH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PP,并且在降低PP方面,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优于单用硝苯地平.
作者:徐名伟;林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保留胸肌后外侧切口(muscle-sparing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MPT)和腋下弧形保留胸肌切口(muscle-sparing curve axillary thoracotomy,MCAT)应用于肺癌标准肺叶/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彻底性以及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34例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手术组接受标准的肺叶/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69例接受MCAT(MCAT组),其余65例接受MPT(MPT组).观察不同切口对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比较清扫纵隔淋巴结数,评价术后上肢早期情况和患者术后3个月切口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相近,分别为14.27枚和15.69枚.MCAT组有1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所有的MPT患者均出现切口红肿现象.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活动范围MCAT组优于MPT组(154例vs 7例).术后两组诉切口疼痛的人数相似,但MCAT组VAS评分低于MPT组[1个月时(1.07±0.355)vs(3.55±1.150);3个月时(0.96±0.228)vs(1.75±1.030)].结论:MCAT在手术的彻底性上与MPT相似,均能满意地完成肺叶/全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MCAT组术后早期阶段上肢活动能力和术后3个月时慢性疼痛优于MPT组.推荐MCAT为肺癌手术标准切口.
作者:杨学宁;廖日强;聂强;钟文昭;吴一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NAFLD组)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BMI及血脂紊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逐步下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张霞意;郭家伟;罗红彬;陈厚志;胡中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TAT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ST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肿瘤TNM分期中,T3/T4期癌组织STA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1/T2期(P<0.05).结论:STAT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吴琼;王红;聂玉强;李瑜元;夏金堂;杨劭宇;张伟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约有50%~70%出现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持续性呼吸困难多为肿瘤导致加重呼吸负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对症处理是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1].
作者:陈默思;刘兵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4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122)给予阿奇霉素10 me/(kg·d),对照组(n=120)给予乳糖红霉素20mg/(kg·d),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52%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P<0.01).结论: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的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200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五种主要的焦虑障碍为:社交性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强迫性障碍(OC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作者:周序锋;杜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长恩;秦卫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茵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470株鲍曼不动杆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耐药情况统计,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对17种常用抗茵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47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重症ICU病房分布为主,占33.2%,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13.2%),神经外科病房(1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P<0.05),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庆大霉素;检测中出现4个月相对分离高峰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和人员手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定植和播散.
作者:王媚;刘素玲;何启勇;黄爱伟;陈柳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oderate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重痘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均于入院时和入院第24、48小时及第7、14天采集静脉血,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清TNF-α和sE-SLT的浓度;同时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SAP患者于入院时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于入院24 h达高峰,至入院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SAP患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及正常者(P<0.05).SAP患者的sE-SLT浓度于入院时即升高,入院48 h达高峰,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SAP患者的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7天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和正常者(P<0.05).MAP患者入院时,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均显著升高,均于24 h达高峰,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MAP患者的血清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48小时均高于正常者(P<0.05).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24小时,血清sE-SLT的浓度与TNF-α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入院24 h内,sE-SLT的浓度与血清TNF-α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和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血清TNF-α和sE-SLT有助于S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谭世峰;曾奇;廖彦;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男性高达27.49/万,女性达10.51/万.即使在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也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
作者:苏进;许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Vmax)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87例Graves病(Graves病组)、3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Vmax与心率(HR),计算二者乘积(PVH),并将它们与由50例正常人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raves病组的Vmax、HR、PVH显著高于甲减组和对照组(P<0.05).以PVH≥55作为Graves病的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96.2%和94.5%,明显高于以Vmax≥0.70m/s作为诊断标准的结果(P<0.01).结论:PVH是诊断Graves病简便实用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陶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尚文军;陈国兴;周耀洪;吴旭辉;彭丛兄;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及机械作用磨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是口腔门诊就诊率较多的病症,发病部位多见于牙颈部及后牙咬合面等部位,目前使用的脱敏药物和方法很多,现将两种药物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浪;段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99例,分为A组45例:采用静脉化疗+后装+手术;B组29例:采用静脉化疗+手术;C组25例:采用后装+手术,化疗采用PVB或顺铂+5-Fu方案,化疗、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比单一治疗效果好.A组疗效比B、C组好,A组、B组、C组RR分别为88.89%、72.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年生存率93.3%相比B、C组75.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