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42例

王玲玲

关键词:阿奇霉素,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4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122)给予阿奇霉素10 me/(kg·d),对照组(n=120)给予乳糖红霉素20mg/(kg·d),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52%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P<0.01).结论: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序贯性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巴喷丁对腰5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左侧腰5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即假手术对照组(Ⅰ组)、SNL对照组(Ⅱ组)、SNL+小剂量GBP治疗组[Ⅲ组,50mg/(kg·d)]、SNL+中剂量GBP治疗组[Ⅳ组,100ms/(kg·d)]和SNL+大剂量GBP治疗组[Ⅴ组,200mg/(kg·d)].记录手术前0 d及手术后5、10、15 d左后肢回缩压力阈值(PWPT).术后15 d取腰段脊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术前基础值和Ⅰ组比,Ⅱ组SNL后左后肢PWPT下降(P<0.01).与Ⅱ组比,GBP治疗后10、15 d左后肢PWPT上升(P<0.05).与Ⅰ组比,Ⅱ组脊髓TNF-α、IL-6、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Ⅱ组比,3个治疗组脊髓TNF-α、IL-6表达下降,而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Ⅲ组比,Ⅳ和Ⅴ组脊髓TNF-α下降(P<0.05).结论:GBP重复用药可抑制SNL大鼠TNF-α、IL-6表达,提高IL-10表达,治疗SNL后神经痛.

    作者:周萍;吴智方;赵新民;周芷萱;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糖尿病性基底节病变2例

    病例1,女,27岁,因烦渴、多饮、多尿6个月,行走不稳10 d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多次查血糖高于正常,2个月治疗中血糖一直未能控制.入院前10 d出现双下肢乏力.人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科查体:神志淡漠,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余神经查体无特殊.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2.9 mmol/L,餐后血糖:23.34 mmol/L,尿糖、尿酮均(+++).

    作者:张胜睿;罗新明;陈淦;赵晶;张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舒巴坦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26岁,右足外侧创伤感染,反复使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半年,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时消时现.为行清创手术,于2008年10月6日入院.当天开始用头孢哌酮钠:1 g,静滴,一天2次,抗感染.4 d后创口局部红肿热痛完全消退,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及尿常规等均无异常,于入院后第5天(10月10日),在硬脊膜外麻醉下,施行清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云天佑;文华;韩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的测定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甲状腺上动脉峰速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Vmax)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87例Graves病(Graves病组)、3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Vmax与心率(HR),计算二者乘积(PVH),并将它们与由50例正常人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raves病组的Vmax、HR、PVH显著高于甲减组和对照组(P<0.05).以PVH≥55作为Graves病的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96.2%和94.5%,明显高于以Vmax≥0.70m/s作为诊断标准的结果(P<0.01).结论:PVH是诊断Graves病简便实用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陶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紫外线灭菌致角膜损伤1例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鸦胆子油静脉乳剂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静脉乳剂(BJOE)对成纤维细胞(FB)生长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诱导病理性瘢痕FB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临床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进行FB体外培养,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FCM)、RT-PCR观察BJOE对FB生长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通过Hoechst 33258/PI荧光染色观察BJOE对FB的凋亡影响.结果:BJOE对FB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Hoechst 33258/PI荧光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数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增加,凋亡细胞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可见高亮蓝色凋亡小体.结论:(1)BJOE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病理性瘢痕FB生长增殖;(2)BJOE能从转录水平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作者:余建军;罗少军;汤少明;张培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触电猝死急救2例

    病例1:患者,女,53岁,在某酒家厨房内搞卫生时被冰箱漏电击倒后不醒人事,呼之不应,牙关紧闭,旁人断电后即给予胸外按压约2 min,无效,同事即将其送我院抢救,该酒楼距我院直线距离约200米,隔1条马路,但送到我院花费了约8 min时间.

    作者:邓坤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比度视力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同对比度视力,探讨对比度视力对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为51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为55例性别、年龄、屈光状态均与试验组相匹配,且眼部完全健康的受试者.对比度视力采用E字视标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计划视力表(ETDRS视力表)分别测量100%、25%、10%3个对比度视力.结果:106例受试者212只眼数据纳入本研究结果中.随着视力表对比度的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显著性增加(100%,P>0.05;25%,P<0.01;10%,P<0.01).试验组在低对比度下(25%和10%),自身双眼视力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双眼间视力差异(P<0.01).结论: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由于周围视神经纤维的受损,从而出现低对比度视力的下降,且表现为双眼对比度视力的不对称性下降.测量不同对比度视力对青光眼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华;邓如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oderate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重痘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均于入院时和入院第24、48小时及第7、14天采集静脉血,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清TNF-α和sE-SLT的浓度;同时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SAP患者于入院时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于入院24 h达高峰,至入院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SAP患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及正常者(P<0.05).SAP患者的sE-SLT浓度于入院时即升高,入院48 h达高峰,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SAP患者的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7天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和正常者(P<0.05).MAP患者入院时,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均显著升高,均于24 h达高峰,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MAP患者的血清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48小时均高于正常者(P<0.05).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24小时,血清sE-SLT的浓度与TNF-α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入院24 h内,sE-SLT的浓度与血清TNF-α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和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血清TNF-α和sE-SLT有助于S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谭世峰;曾奇;廖彦;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以肝神经系统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3例

    例1 患儿男,9岁.因双下肢疼痛1年,全身乏力半年就诊.患儿近1年经常诉双膝、踝关节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近半年来有加重趋势,感觉全身乏力,不伴发热.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双膝关节稍肿,皮肤无红热,双下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梁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半骨盆截肢及康复研究进展

    骨盆肿瘤至今仍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的挑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半骨盆截肢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标准手术方案.随着新辅助化疗的使用、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骨盆肿瘤分期系统的推广,绝大多数骨盆肿瘤已采用保肢治疗[1-3].

    作者:周鹏鹤;梅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焦虑研究的进展及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的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200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五种主要的焦虑障碍为:社交性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强迫性障碍(OC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作者:周序锋;杜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20%[1],传统剖腹修补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利用腔镜技术进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是采用防粘连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作者:苏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生长素释放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是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多肽,1999年从胃内分泌细胞首次发现可能的内源性GHRP,命名为Ghrelin[1].它分布在许多组织如胃肠、脑、肺、心脏、肾脏、睾丸、前列腺、胎盘和免疫组织等.

    作者:谢衬梨;萧正伦;莫红缨;赵一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提高透析液HCO3-浓度对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的影响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碳酸氢根(HCO3-)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K+)浓度下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8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入临床实验,采取双盲、随机、3阶段、交叉对照的设计方案,透析液HCO3-浓度制定为低浓度(LB组,27 mmol/L)、标准浓度(SB组,35 mmol/L)和高浓度(HB组,39mmol/L),分别在0(基础值)、15、30、60和240min留取血标本做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时血液透析后1 h血清K+浓度以及通过透析K+的清除量进行检测.每例患者完成3次检测,每次实验检测过程中间有1周的实验间期.结果:LB组K+浓度基础值为(5.4±0.26)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5)mmol/L、(4.89±0.22)mmol/L、(4.54±0.25)mmol/L和(4.26±0.44)mmol/L.S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9)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4)mmol/L、(4.43±0.22)mmol/L、(4.08±0.23)mmol/L和(3.90±0.30)mmol/L.H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3)mmol/L,在15、30、60和240min时分别下降至(4.71±0.38)mmol/L、(4.38±0.33)mmol/L、(3.72±0.34)mmol,L和(3.32±0.16)mmol/L.与LB和SB组在60 min和240 min时比较,HB组K+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除了LB组,其他两组中血清K+浓度的下降和HCO3-的升高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对于LB组、SB组和HB组透析液,血清K+浓度的反弹分别为(4.0±9.2)%、(5.2±3.2)%和(7.2±3.4)%(P>0.05).每次透析K+的清除量LB组(119.5±22.6)mmol/每次透析、SB组(85.5±14.9)mmol/每次透析、HB组(95.6±15.5)mmol/每次透析(P>0.05).结论:高浓度HCO3-透析液与透析过程血清K+的快速清除相关,该清除过程是因为加强了K+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透析本身对K+的清除.

    作者:杨飞;钟波;王翠;王宁;李莉;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1988年由Reaven首先提出,1999年被WHO完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首次颁布了代谢综合征的统一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腹部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内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MS发生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代玲俐;苏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11例诊治体会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由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院1999-2007年采取尿道会师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断裂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祁德安;嵇博;张锡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辉乐;毛朝鸣;王万铁;金可可;邱晓晓;方周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