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20%[1],传统剖腹修补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利用腔镜技术进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是采用防粘连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作者:苏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尚文军;陈国兴;周耀洪;吴旭辉;彭丛兄;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Vmax)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87例Graves病(Graves病组)、3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Vmax与心率(HR),计算二者乘积(PVH),并将它们与由50例正常人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raves病组的Vmax、HR、PVH显著高于甲减组和对照组(P<0.05).以PVH≥55作为Graves病的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96.2%和94.5%,明显高于以Vmax≥0.70m/s作为诊断标准的结果(P<0.01).结论:PVH是诊断Graves病简便实用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陶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的表现,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往往与女性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POP)合并存在,更有报道[1]妇科肿瘤病例中有40%合并有SUI,尤其是宫颈癌.
作者:李萍;王跃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碳酸氢根(HCO3-)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K+)浓度下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8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入临床实验,采取双盲、随机、3阶段、交叉对照的设计方案,透析液HCO3-浓度制定为低浓度(LB组,27 mmol/L)、标准浓度(SB组,35 mmol/L)和高浓度(HB组,39mmol/L),分别在0(基础值)、15、30、60和240min留取血标本做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时血液透析后1 h血清K+浓度以及通过透析K+的清除量进行检测.每例患者完成3次检测,每次实验检测过程中间有1周的实验间期.结果:LB组K+浓度基础值为(5.4±0.26)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5)mmol/L、(4.89±0.22)mmol/L、(4.54±0.25)mmol/L和(4.26±0.44)mmol/L.S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9)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4)mmol/L、(4.43±0.22)mmol/L、(4.08±0.23)mmol/L和(3.90±0.30)mmol/L.H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3)mmol/L,在15、30、60和240min时分别下降至(4.71±0.38)mmol/L、(4.38±0.33)mmol/L、(3.72±0.34)mmol,L和(3.32±0.16)mmol/L.与LB和SB组在60 min和240 min时比较,HB组K+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除了LB组,其他两组中血清K+浓度的下降和HCO3-的升高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对于LB组、SB组和HB组透析液,血清K+浓度的反弹分别为(4.0±9.2)%、(5.2±3.2)%和(7.2±3.4)%(P>0.05).每次透析K+的清除量LB组(119.5±22.6)mmol/每次透析、SB组(85.5±14.9)mmol/每次透析、HB组(95.6±15.5)mmol/每次透析(P>0.05).结论:高浓度HCO3-透析液与透析过程血清K+的快速清除相关,该清除过程是因为加强了K+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透析本身对K+的清除.
作者:杨飞;钟波;王翠;王宁;李莉;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血浆生理性抑制物中重要的抗凝物.AT通过Arg393~ser394的丝氨酸蛋白酶反应点及Lys残基(第125位,第107位,第136位)和Arg残基(第129位,第145位)有关二个功能位点,与肝素、凝血酶结合,发挥其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大约占体内总抗凝作用的70%左右.
作者:王贞;刘艳;袁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 Ⅰ、Fok 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尿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Fok Ⅰ酶切位点FF、Ff、ff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1),基因型FF在病例组占4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显著性;Apa Ⅰ酶切位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2,P<0.001),基因型Aa在病例组占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差异亦有显著性.协同分析Apa Ⅰ和Fok 与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发现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关,FF/Aa基因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的易感基因,而Ff/aa基因型则是泌尿系结石的保护基因.VDR Fok Ⅰ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筛选和检测泌尿系结石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勤章;钱彪;丁国富;郑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左侧腰5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即假手术对照组(Ⅰ组)、SNL对照组(Ⅱ组)、SNL+小剂量GBP治疗组[Ⅲ组,50mg/(kg·d)]、SNL+中剂量GBP治疗组[Ⅳ组,100ms/(kg·d)]和SNL+大剂量GBP治疗组[Ⅴ组,200mg/(kg·d)].记录手术前0 d及手术后5、10、15 d左后肢回缩压力阈值(PWPT).术后15 d取腰段脊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术前基础值和Ⅰ组比,Ⅱ组SNL后左后肢PWPT下降(P<0.01).与Ⅱ组比,GBP治疗后10、15 d左后肢PWPT上升(P<0.05).与Ⅰ组比,Ⅱ组脊髓TNF-α、IL-6、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Ⅱ组比,3个治疗组脊髓TNF-α、IL-6表达下降,而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Ⅲ组比,Ⅳ和Ⅴ组脊髓TNF-α下降(P<0.05).结论:GBP重复用药可抑制SNL大鼠TNF-α、IL-6表达,提高IL-10表达,治疗SNL后神经痛.
作者:周萍;吴智方;赵新民;周芷萱;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由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院1999-2007年采取尿道会师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断裂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祁德安;嵇博;张锡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DG方案)和多西紫杉醇+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不可手术的Ⅲb/Ⅳ期NSCLC患者125例,DG组65例,DP组60例.DG组:多西紫杉醇100ms/m2,d1;吉西他滨1 100mg/m2 d1、8.DP组:多西紫杉醇100mg/m2,d1:顺铂80 mg/m2,d2.对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DG组为46.2%,DP组为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组和D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11.7个月,1年生存率为50.8%和4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胃肠反应为主,可耐受.D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较DG组严重(P<0.05).其他毒副反应相似.结论:DG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DG方案毒副反应较DP方案更少、更轻,可作为晚期NSCLC较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作者:吕建发;毛志福;范国华;郑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胆道镜微创切口保胆取石治疗420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资料、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及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420例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41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因胆囊管不通畅行胆囊切除9例:3例术后结石残留,9例术后1年复发结石,复发率2.2%(9/411),其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8例中有2例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25%(2/8).结论:遵守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微创胆道镜保胆取石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陈海;郭玉明;张晶;白妙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近年来,我们采用在B超导引下微管一次性进入官腔直接吸取胎囊的方法,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简单,快捷,时间短,无致敏、无皮内刺激反应.是一种难度小、患者易接受、效果显著的人工流产方法,符合女性身心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珍;朱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代谢综合征(MS)1988年由Reaven首先提出,1999年被WHO完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首次颁布了代谢综合征的统一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腹部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内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MS发生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代玲俐;苏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病例1,患者女,20岁,因尿频、尿痛1 d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0.1 g/粒)口服,每天2次,每次2粒.当日症状减轻.患者服药第3天出现颈部歪斜,不能自行转回.查体无其他阳性体征.嘱患者立即停药,给予654-2 10mg肌肉注射及补液治疗.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许永喜;丛玲;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老年IS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后P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8周时两组老年ISH患者SBP均已达标(<140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P在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在治疗16周时,两组均可见有所改善,在对照组平均为5 mmHg,在治疗组平均达20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ISH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PP,并且在降低PP方面,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优于单用硝苯地平.
作者:徐名伟;林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oderate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重痘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均于入院时和入院第24、48小时及第7、14天采集静脉血,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清TNF-α和sE-SLT的浓度;同时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SAP患者于入院时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于入院24 h达高峰,至入院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SAP患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及正常者(P<0.05).SAP患者的sE-SLT浓度于入院时即升高,入院48 h达高峰,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SAP患者的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7天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和正常者(P<0.05).MAP患者入院时,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均显著升高,均于24 h达高峰,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MAP患者的血清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48小时均高于正常者(P<0.05).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24小时,血清sE-SLT的浓度与TNF-α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入院24 h内,sE-SLT的浓度与血清TNF-α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和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血清TNF-α和sE-SLT有助于S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谭世峰;曾奇;廖彦;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者女,40岁,半年前出现发热,咳嗽,脓痰,胸痛.曾在外院诊断为左上肺炎症,行抗菌素治疗,症状好转.近来因咳嗽,间断性痰中带血及胸部刺痛入院.T 37.2~38.5℃.ESR 31 mm/h,血WBC9.6×109/L,PPT试验1:10000阴性,结核抗体阴性,痰中7次均未查到抗酸杆菌.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g)对糖尿痛大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分成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1型糖尿病组,Ⅲ组为1型糖尿病治疗组.Ⅰ组、Ⅱ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大鼠给予吡格列酮灌胃.喂养14周,观察生存率,麻醉后处死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Piog对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Piog干预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hs-CRP;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率.结论:Piog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炎症标志物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有利的心血管系统效应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树梅;沈潞华;李虹伟;唐淑珍;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