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张胜;林荣海;李丹萍

关键词:低钠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伴低钠血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血压顽固性升高(收缩压>140mmHg),B组11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行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分别监测A、B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BNP)、血钠浓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脱机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A、B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随病情变化,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血钠平均恢复时间(213±1.4)d,A、B组无明显区别.A、B组脱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4.5±1.2)d vs(6.0±2.3)d,P<0.05],平均(5.5±2.1)d.A组抢救成功率91.7%(11/12),B组成功率63.6%(7/11),P<O.05.死亡病例均为B组血压降低组患者,血钠(105.3±2.5)mmol/L,与平均值(110.3±12.0)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床边血液净化对于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特别对于此类血压降低合并严重低钠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116例

    目的:探讨淋球茵性新生儿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淋茵性新生儿眼炎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16例病例中顺产103例,剖宫产13例;发病时间4 h~16 d;临床表现以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为主,革兰氏染色后镜检G-双球菌阳性率100%,细菌培养阳性率70.7%,药敏以头孢噻肟钠为敏感;治疗局部采用抗生素液冲洗,抗生素眼液滴眼;全身应用头孢噻肟钠静滴;除1例因角膜穿孔角膜葡萄肿失明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产前教育及淋病筛查.

    作者:律鹏;朱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99例,分为A组45例:采用静脉化疗+后装+手术;B组29例:采用静脉化疗+手术;C组25例:采用后装+手术,化疗采用PVB或顺铂+5-Fu方案,化疗、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比单一治疗效果好.A组疗效比B、C组好,A组、B组、C组RR分别为88.89%、72.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年生存率93.3%相比B、C组75.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γ-干扰素协同5-杂氮-2'脱氧胞苷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S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IFN-γ与5μmol/L 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SY细胞5 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方依卡;李喜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的测定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1988年由Reaven首先提出,1999年被WHO完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首次颁布了代谢综合征的统一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腹部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内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MS发生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代玲俐;苏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吸烟对大鼠尿液中几种促石、抑石成分的影响

    目的:了解吸烟时Wistar大鼠尿液中几种促石、抑石成分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分成吸烟5支/d组、吸烟10支/d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饮用超纯净水,观察第0、10、20、30、40、50、60天时,各组大鼠尿草酸、枸橼酸、钙、钠水平.结果: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大鼠尿枸橼酸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吸烟能够降低成石抑制物的排泄水平.

    作者:李建涛;张士青;顾欣;李文峰;董五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术前单次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近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极力推广一种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t Surgery)的理念.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1].

    作者:周琎;卞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11例诊治体会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由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院1999-2007年采取尿道会师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断裂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祁德安;嵇博;张锡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提高透析液HCO3-浓度对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的影响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碳酸氢根(HCO3-)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K+)浓度下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8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入临床实验,采取双盲、随机、3阶段、交叉对照的设计方案,透析液HCO3-浓度制定为低浓度(LB组,27 mmol/L)、标准浓度(SB组,35 mmol/L)和高浓度(HB组,39mmol/L),分别在0(基础值)、15、30、60和240min留取血标本做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时血液透析后1 h血清K+浓度以及通过透析K+的清除量进行检测.每例患者完成3次检测,每次实验检测过程中间有1周的实验间期.结果:LB组K+浓度基础值为(5.4±0.26)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5)mmol/L、(4.89±0.22)mmol/L、(4.54±0.25)mmol/L和(4.26±0.44)mmol/L.S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9)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4)mmol/L、(4.43±0.22)mmol/L、(4.08±0.23)mmol/L和(3.90±0.30)mmol/L.H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3)mmol/L,在15、30、60和240min时分别下降至(4.71±0.38)mmol/L、(4.38±0.33)mmol/L、(3.72±0.34)mmol,L和(3.32±0.16)mmol/L.与LB和SB组在60 min和240 min时比较,HB组K+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除了LB组,其他两组中血清K+浓度的下降和HCO3-的升高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对于LB组、SB组和HB组透析液,血清K+浓度的反弹分别为(4.0±9.2)%、(5.2±3.2)%和(7.2±3.4)%(P>0.05).每次透析K+的清除量LB组(119.5±22.6)mmol/每次透析、SB组(85.5±14.9)mmol/每次透析、HB组(95.6±15.5)mmol/每次透析(P>0.05).结论:高浓度HCO3-透析液与透析过程血清K+的快速清除相关,该清除过程是因为加强了K+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透析本身对K+的清除.

    作者:杨飞;钟波;王翠;王宁;李莉;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紫外线灭菌致角膜损伤1例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前外侧联合小切口异形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9例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在老年上肢骨折中占第2位,而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传统的手术方法,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大,剥离骨膜,骨折周围血供遭到严重破坏,对骨折愈合不利.

    作者:李国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老年IS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后P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8周时两组老年ISH患者SBP均已达标(<140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P在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在治疗16周时,两组均可见有所改善,在对照组平均为5 mmHg,在治疗组平均达20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ISH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PP,并且在降低PP方面,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优于单用硝苯地平.

    作者:徐名伟;林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后外侧和腋下保留胸肌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保留胸肌后外侧切口(muscle-sparing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MPT)和腋下弧形保留胸肌切口(muscle-sparing curve axillary thoracotomy,MCAT)应用于肺癌标准肺叶/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彻底性以及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34例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手术组接受标准的肺叶/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69例接受MCAT(MCAT组),其余65例接受MPT(MPT组).观察不同切口对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比较清扫纵隔淋巴结数,评价术后上肢早期情况和患者术后3个月切口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相近,分别为14.27枚和15.69枚.MCAT组有1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所有的MPT患者均出现切口红肿现象.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活动范围MCAT组优于MPT组(154例vs 7例).术后两组诉切口疼痛的人数相似,但MCAT组VAS评分低于MPT组[1个月时(1.07±0.355)vs(3.55±1.150);3个月时(0.96±0.228)vs(1.75±1.030)].结论:MCAT在手术的彻底性上与MPT相似,均能满意地完成肺叶/全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MCAT组术后早期阶段上肢活动能力和术后3个月时慢性疼痛优于MPT组.推荐MCAT为肺癌手术标准切口.

    作者:杨学宁;廖日强;聂强;钟文昭;吴一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肺结核患者CD4+记忆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IM+记忆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产生及分布规律,了解记忆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CR7、CD45RA 3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记忆T细胞;以荧光标记的抗人CD4、CD154、CCR7、CD45RA 4种抗体共染色,检测结核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记忆T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这三群的比例分别为(59.18±16.11)%、(15.40±6.48)%和(16.30±9.97)%;而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三群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67±13.94)%、(56.96±12.70)%和(8.76±5.62)%.通过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总CD4+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这两组之间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的分布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以初始细胞为主,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则以中央记忆细胞为主,说明结核病患者可以产生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参与长效免疫,可能在防止再感染或者降低再感染的严重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曹志红;程小星;王心静;牛翰婕;董梅;佟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teTM Workspace 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3组间比较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BV、MTT值则差异无显著性(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恶性病变组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良、恶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34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正常甲状腺与良、恶性肿瘤的BF值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颜剑豪;江桂华;黄娟;郑丽吟;文华;李武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茵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470株鲍曼不动杆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耐药情况统计,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对17种常用抗茵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47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重症ICU病房分布为主,占33.2%,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13.2%),神经外科病房(1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P<0.05),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庆大霉素;检测中出现4个月相对分离高峰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和人员手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定植和播散.

    作者:王媚;刘素玲;何启勇;黄爱伟;陈柳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触电猝死急救2例

    病例1:患者,女,53岁,在某酒家厨房内搞卫生时被冰箱漏电击倒后不醒人事,呼之不应,牙关紧闭,旁人断电后即给予胸外按压约2 min,无效,同事即将其送我院抢救,该酒楼距我院直线距离约200米,隔1条马路,但送到我院花费了约8 min时间.

    作者:邓坤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卡他莫拉菌113株感染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长恩;秦卫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42例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4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122)给予阿奇霉素10 me/(kg·d),对照组(n=120)给予乳糖红霉素20mg/(kg·d),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52%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P<0.01).结论: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