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张胜;林荣海;李丹萍

关键词:低钠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伴低钠血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血压顽固性升高(收缩压>140mmHg),B组11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行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分别监测A、B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BNP)、血钠浓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脱机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A、B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随病情变化,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血钠平均恢复时间(213±1.4)d,A、B组无明显区别.A、B组脱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4.5±1.2)d vs(6.0±2.3)d,P<0.05],平均(5.5±2.1)d.A组抢救成功率91.7%(11/12),B组成功率63.6%(7/11),P<O.05.死亡病例均为B组血压降低组患者,血钠(105.3±2.5)mmol/L,与平均值(110.3±12.0)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床边血液净化对于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特别对于此类血压降低合并严重低钠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检查诊断肾缺如67例(单侧51例,双侧16例),检出率1.27%(单侧0.97%,双侧0.30%),应用三维血管模式,漏诊的17例单侧肾缺如病例得以诊断.漏诊7例,其中单侧肾缺如5例,双侧2例,5例单侧肾缺如均未进行三维血管模式的检查.结论:二维超声是胎儿肾缺如筛查的基本方法,多普勒检查明确大部分诊断,血管模式明确显示肾血管走行和分布.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玮璟;吴珍生;石晓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老年IS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后P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8周时两组老年ISH患者SBP均已达标(<140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P在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在治疗16周时,两组均可见有所改善,在对照组平均为5 mmHg,在治疗组平均达20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ISH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PP,并且在降低PP方面,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优于单用硝苯地平.

    作者:徐名伟;林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紫外线灭菌致角膜损伤1例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30日,共有197名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电话随访及表格随访.应用Kan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有关因素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共随访了188名患者,随访率95%,随访时间为12~85个月,中位数为37个月.随访期间共有3例(1.5%)死亡,6例(3.2%)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1.1%)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11.1%)接受二次介入治疗,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1%,33例(17.5%)心绞痛复发.术后7年生存率为98.4%,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94.5%,7年为62.6%.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置入与心脏事件负相关,残余狭窄与心脏事件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置入支架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绞痛复发正相关.支架置入与心绞痛复发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个数、病变血管支数及是否置入支架是心绞痛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长期顸后良好.置入支架,减少残余狭窄,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后应注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银鹏飞;黄永杰;孙达;张鸿丽;富晶;汪小莹;周北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11例诊治体会

    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由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院1999-2007年采取尿道会师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断裂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祁德安;嵇博;张锡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NAFLD组)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BMI及血脂紊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逐步下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张霞意;郭家伟;罗红彬;陈厚志;胡中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116例

    目的:探讨淋球茵性新生儿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淋茵性新生儿眼炎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16例病例中顺产103例,剖宫产13例;发病时间4 h~16 d;临床表现以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为主,革兰氏染色后镜检G-双球菌阳性率100%,细菌培养阳性率70.7%,药敏以头孢噻肟钠为敏感;治疗局部采用抗生素液冲洗,抗生素眼液滴眼;全身应用头孢噻肟钠静滴;除1例因角膜穿孔角膜葡萄肿失明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产前教育及淋病筛查.

    作者:律鹏;朱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的新发房颤(af)的预防作用.方法:291例1级、2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d,18个月),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10~40 mg/d,18个月),非洛地平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d,18个月).若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25~50 mg/d,直至达正常(血压<140/90 mm-Hg).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3组患者服药前、后左房内径(LA)、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对血压的治疗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3组间降压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LVEF有所减低(P<0.05),LVPWT、IVST、LVDd、LVMI明显减低(P<0.01),与非洛地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治疗的af发生率为5.9%.经贝那普利治疗的af发生率为5.4%,经非洛地平治疗的af发生率为18.43%.经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a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与非洛地平对比af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均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且三者作用相似,但替米沙坦、贝那普利较非洛地平对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孙爽;姜春玉;邵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奥威尔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疗效观察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及机械作用磨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是口腔门诊就诊率较多的病症,发病部位多见于牙颈部及后牙咬合面等部位,目前使用的脱敏药物和方法很多,现将两种药物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浪;段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g)对糖尿痛大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分成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1型糖尿病组,Ⅲ组为1型糖尿病治疗组.Ⅰ组、Ⅱ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大鼠给予吡格列酮灌胃.喂养14周,观察生存率,麻醉后处死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Piog对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Piog干预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hs-CRP;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率.结论:Piog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炎症标志物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有利的心血管系统效应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树梅;沈潞华;李虹伟;唐淑珍;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17例;行Hartman术5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刘玉辉;郭春良;刘海岭;魏斌;闫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体会

    目的:探讨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胆道镜微创切口保胆取石治疗420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资料、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及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420例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41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因胆囊管不通畅行胆囊切除9例:3例术后结石残留,9例术后1年复发结石,复发率2.2%(9/411),其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8例中有2例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25%(2/8).结论:遵守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微创胆道镜保胆取石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陈海;郭玉明;张晶;白妙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术前单次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近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极力推广一种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t Surgery)的理念.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1].

    作者:周琎;卞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重组pEGFP-C1-Smad4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pEGFP-C1-Smad4表达栽体.并观察其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与Smad4的融合表达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PCR分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在转染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Smad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mad4,并在胃癌SGC7901细胞瞬时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钱翠娟;姚军;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子痫前期产妇90例,术前胎监无胎儿窘迫,产妇无脑出血、出凝血障碍和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合并症.产妇分为3组,S组为2%利多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L组为单纯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和麻醉后5、10、1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观察术中寒战发生情况,并记录牵拉痛发生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产妇麻醉后的血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S组和L组都在麻醉10、15min后血压下降,R组在麻醉5min后血压即下降.S组产妇在麻醉5min后心率有减慢的趋势(P<0.05),L组和R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S组产妇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R组术中发生牵拉痛的患者数少于L组.3组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可明显减少术中牵拉痛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产妇寒战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赖国忠;李煜;王琼;毕小宝;张永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生长素释放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是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多肽,1999年从胃内分泌细胞首次发现可能的内源性GHRP,命名为Ghrelin[1].它分布在许多组织如胃肠、脑、肺、心脏、肾脏、睾丸、前列腺、胎盘和免疫组织等.

    作者:谢衬梨;萧正伦;莫红缨;赵一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吸烟对大鼠尿液中几种促石、抑石成分的影响

    目的:了解吸烟时Wistar大鼠尿液中几种促石、抑石成分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分成吸烟5支/d组、吸烟10支/d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饮用超纯净水,观察第0、10、20、30、40、50、60天时,各组大鼠尿草酸、枸橼酸、钙、钠水平.结果: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大鼠尿枸橼酸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吸烟能够降低成石抑制物的排泄水平.

    作者:李建涛;张士青;顾欣;李文峰;董五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54例

    目的:探讨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54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咯血病灶后,采用PVA颗粒和明胶海绵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结果:54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即时止血率100%.BAE术后2周内复发咯血1例,3个月后复发咯血2例,近期复发率1.9%(1/54),中远期复发率3.7%(2/54),总有效率94.4%(51/54).结论: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采用多重栓塞技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平有;余刚;周选民;杨守俊;徐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γ-干扰素协同5-杂氮-2'脱氧胞苷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S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IFN-γ与5μmol/L 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SY细胞5 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方依卡;李喜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序贯性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