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孙爽;姜春玉;邵海峰

关键词:高血压, 房颤, 替米沙坦, 贝那普利, 非洛地平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的新发房颤(af)的预防作用.方法:291例1级、2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d,18个月),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10~40 mg/d,18个月),非洛地平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d,18个月).若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25~50 mg/d,直至达正常(血压<140/90 mm-Hg).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3组患者服药前、后左房内径(LA)、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对血压的治疗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3组间降压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LVEF有所减低(P<0.05),LVPWT、IVST、LVDd、LVMI明显减低(P<0.01),与非洛地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治疗的af发生率为5.9%.经贝那普利治疗的af发生率为5.4%,经非洛地平治疗的af发生率为18.43%.经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a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与非洛地平对比af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均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且三者作用相似,但替米沙坦、贝那普利较非洛地平对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上动脉峰速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Vmax)与心率乘积在Graves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87例Graves病(Graves病组)、3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Vmax与心率(HR),计算二者乘积(PVH),并将它们与由50例正常人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raves病组的Vmax、HR、PVH显著高于甲减组和对照组(P<0.05).以PVH≥55作为Graves病的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96.2%和94.5%,明显高于以Vmax≥0.70m/s作为诊断标准的结果(P<0.01).结论:PVH是诊断Graves病简便实用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陶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 Ⅰ、Fok 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尿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Fok Ⅰ酶切位点FF、Ff、ff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1),基因型FF在病例组占4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显著性;Apa Ⅰ酶切位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2,P<0.001),基因型Aa在病例组占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差异亦有显著性.协同分析Apa Ⅰ和Fok 与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发现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关,FF/Aa基因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的易感基因,而Ff/aa基因型则是泌尿系结石的保护基因.VDR Fok Ⅰ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筛选和检测泌尿系结石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勤章;钱彪;丁国富;郑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甘氨双唑钠(CMNa)是中国研制的一类抗癌新药,在鼻咽癌、食管癌、肺癌等的放疗增教研究中均已取得显著疗效,但对化疗药的增敏效果如何,目前仍不肯定.本研究以宫颈腺癌HeLa细胞为靶点,分析CMNa是否可影响宫颈腺癌细胞HeLa对化疗药物顺铂(DDP)的敏感性.方法:不同浓度DDP、CMNa及双药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细胞活力测定等检测对HeLa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DDP对HeLa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不同浓度CMNa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DDP与CMNa联合作用于细胞可增强DDP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结论:低浓度DDP与CMNa联合应用,不但提高了DDP对宫颈腺癌细胞的敏感性,而且降低了大剂量化疗药物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为宫颈癌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叶红;时艳梅;肖长义;刘秀娟;李彩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白介素-1β研究

    目的:观察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injury,VILI)时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蛋白水平的时序性表达规律.方法:按照建立兔的佳VILI模型,以大潮气量(VT)60 mL/kg机械通气,取0、0.5、1、3、6、12、18、24、48 h 9个时间点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LI后不同时间点IL-1β在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VILI后不同时间点IL-1β表达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通气后0.5、1 h表达有统计学意义,3、6 h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48 h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在通气后0.5、1 h开始表达,3、6 h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在48 h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L-1β可诱导或加重肺损伤,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早期程序.

    作者:郑平;熊平;郭宇红;孙先军;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脾切断流术引起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引起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3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近期肝功情况.结果:断流术后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门脉内径较术前变窄,门脉大流速较术前显著变慢、门脉血流量减少:肝总动脉内径较术前显著增宽,肝总动脉大流速较术前变快、血流量增多;术后第30天复查ALB、ALT、TB、TP 4项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从维持肝脏血供及术后肝脏功能方面来看,断流术是一种有效合理手术.

    作者:高峰;孟健;王孟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溃疡病致急性胃穿孔修补术后再手术2例

    例1 患者男,31岁,简要病史:上腹部隐胀痛5 d,突然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6 h,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8个月前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体检:T 37.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30/70 mmHg.心肺正常,腹肌紧张,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剑突下偏右更明显.

    作者:吴起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重组pEGFP-C1-Smad4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pEGFP-C1-Smad4表达栽体.并观察其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与Smad4的融合表达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PCR分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在转染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Smad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mad4,并在胃癌SGC7901细胞瞬时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钱翠娟;姚军;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伴低钠血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血压顽固性升高(收缩压>140mmHg),B组11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行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分别监测A、B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BNP)、血钠浓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脱机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A、B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随病情变化,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血钠平均恢复时间(213±1.4)d,A、B组无明显区别.A、B组脱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4.5±1.2)d vs(6.0±2.3)d,P<0.05],平均(5.5±2.1)d.A组抢救成功率91.7%(11/12),B组成功率63.6%(7/11),P<O.05.死亡病例均为B组血压降低组患者,血钠(105.3±2.5)mmol/L,与平均值(110.3±12.0)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床边血液净化对于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特别对于此类血压降低合并严重低钠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作者:张胜;林荣海;李丹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辉乐;毛朝鸣;王万铁;金可可;邱晓晓;方周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两侧垂直向对称性.方法: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同龄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拍摄全景片,对下颌关节高度(CH)、升支高度(RH)及升支关节高度总和(CH+RH)进行测量和分析,所得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健、患侧垂直高度中CH(P=0.000)、RH(P=0.002)和CH+RH(P=0.03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左右侧各项高度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分析升支高度(RH)(P=0.01)及关节升支高度总和(CH+RH)(P=0.03)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健患侧垂直向不对称,且其与正常(牙合)人群比较存在差异.正常(牙合)人群下颌骨垂直向左右侧对称.

    作者:邱严力;田倩倩;杜凤芝;任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检查诊断肾缺如67例(单侧51例,双侧16例),检出率1.27%(单侧0.97%,双侧0.30%),应用三维血管模式,漏诊的17例单侧肾缺如病例得以诊断.漏诊7例,其中单侧肾缺如5例,双侧2例,5例单侧肾缺如均未进行三维血管模式的检查.结论:二维超声是胎儿肾缺如筛查的基本方法,多普勒检查明确大部分诊断,血管模式明确显示肾血管走行和分布.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玮璟;吴珍生;石晓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卡他莫拉菌113株感染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长恩;秦卫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触电猝死急救2例

    病例1:患者,女,53岁,在某酒家厨房内搞卫生时被冰箱漏电击倒后不醒人事,呼之不应,牙关紧闭,旁人断电后即给予胸外按压约2 min,无效,同事即将其送我院抢救,该酒楼距我院直线距离约200米,隔1条马路,但送到我院花费了约8 min时间.

    作者:邓坤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teTM Workspace 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3组间比较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BV、MTT值则差异无显著性(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恶性病变组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良、恶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34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正常甲状腺与良、恶性肿瘤的BF值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颜剑豪;江桂华;黄娟;郑丽吟;文华;李武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应用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7例直接喉镜下声门显露分级(Cormach-Lehane分级)Ⅲ~Ⅳ级意外困难插管患者,先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直接喉镜下试插管,若试插两次失败者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常规试插管和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均按顺序通过,(1)自制负压检测仪;(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与否.分别记录常规试插管的次数、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一次性成功插管例数、所用时间、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吻合的例数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常规试插两次均失败.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34例一次试插成功(92%),3例两次试插成功;插管时间17~51 8,平均28 8(中位数M).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的结果完全吻合.术后24~48 h随访所有患者均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应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能快速判断导管位置,其结果准确可靠,气道损伤小.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董淑琴;臧志文;曹会敏;黄凡;戢运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模型肿瘤三维超声成像与三维病理重建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TGMAP)模型并与三维病理图像比较.方法:通过三维微超声成像系统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进行三维超声图像采集,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并存储图像,纵向排列所有的二维图像获得重建的三维数字化病理图像,对三维超声图像和三维病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定性比较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成像与连续组织学切片,证实了该超声系统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小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结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作者:武国军;王福立;朱李兵;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白果内酯对不同年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

    目的:观察和比较银杏叶提取物(GBE)和白果内酯对不同年龄大鼠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4~24周SD大鼠的胸主动脉环被固定在组织浴槽内,先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稳定后给予各浓度的试验药物,观察其对动脉环舒张作用.结果:(1)GBE和白果内酯对不同年龄大鼠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腹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对4周大鼠舒张效应,GBE从(1.02±0.21)%(0.01 mg/mL)上升到(27.62±3.62)%(1 mg/mE),白果内酯从(2.53±0.83)%(1 μmol/L)上升到(22.03±3.14)%(100 μmol/L).(2)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GBE和白果内酯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逐渐降低,白果内酯对老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下降更加明显.对4周到24周大鼠舒张效应,1 mg/mL GBE AK(27.62±3.62)%降到(14.79±3.67)%(P<0.05),100 μmol/L白果内酯从(22.03±3.14)%降到(6.23±2.16)%(P<0.05).1 mg/mL GBE对24周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14.79±3.67)%明显高于100 μmol/L白果内酯(6.23±2.16)%,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GBE和白果内酯对大鼠动脉环的舒张效应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并且,白果内酯对老龄大鼠动脉环的舒张效应下降更加明显.

    作者:韩亚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半骨盆截肢及康复研究进展

    骨盆肿瘤至今仍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的挑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半骨盆截肢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标准手术方案.随着新辅助化疗的使用、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骨盆肿瘤分期系统的推广,绝大多数骨盆肿瘤已采用保肢治疗[1-3].

    作者:周鹏鹤;梅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鼻咽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男性高达27.49/万,女性达10.51/万.即使在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也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

    作者:苏进;许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的测定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