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滔;卢晓;左大明;吴砂
目的:探讨褥疮临床分型和形成原因,以及相应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9例54处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褥疮形成的部位、组织坏死程度、形成时间的长短及创面的特点,将褥疮分型为:溃疡型、全层组织坏死型、窦道型和囊袋肉芽肿型,经手术治疗全部愈合.结论:对褥疮进行合理、准确的分型,有利于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溃疡型应用游离植皮,全层组织坏死型和窦道型选择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囊袋肉芽肿型选择彻底清除囊壁和增生肉芽组织后直接缝合.
作者:叶祥柏;夏来启;石东文;王锡华;沈运彪;陈忠勇;李金玺;李友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釉基质蛋白(EMPs)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rMS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EMPs对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胶原合成明显强于对照组.其中,以100 mg/L EMPs促Ⅰ、Ⅲ型胶原合成作用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时间性.结论:一定浓度的EMPs可以有效促进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
作者:侯小丽;谢光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7-2008年400例行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羊膜腔穿刺手术穿刺成功382例,一次穿刺成功375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未取到羊水18例,一次穿刺失败12例,二次穿刺失败6例.1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术后3 d自然流产.前壁胎盘且穿刺针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标本58例.获取淡血性羊水标本9例.穿刺成功率95.50%,失败率4.50%.羊膜腔穿刺术后流产率0.25%.穿刺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率14.50%.羊水血染率2.25%.未发现出生后新生儿外表等损伤.结论: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是目前安全的侵入性产前诊断检查方法.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其术后流产率低,胎儿损伤少见.
作者:虞荷莲;金敏菲;申屠敏;叶伟萍;王磊;孙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8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依替巴肽,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P<0.05),但两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各观察指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为轻度皮肤黏膜出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8%、19.0%(P>0.05).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依替巴肽短期内(7 d)治疗NSTEACS与替罗非班一样安全有效.
作者:杜令;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38例.应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治疗臀大肌挛缩症,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结果:对38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患者随访3~9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席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LRP、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外细胞培养,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LRP、C-myc mRNA的表达.结果:As2O3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As2O3均可诱导凋亡.1.0 μmol/L、2.0 μmol/L的As2O3可下调LRP、C-myc的表达.结论:As2O3具有抗胃癌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RP、C-myc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田永刚;薄挽澜;耿礼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测定4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oxLDL的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TBIL、IBIL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oxLDL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BI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BIL、IBIL与oxLDL成负相关(r分别=-0.950 0、-0.957 0;P<0.001).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oxLDL对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斑块内的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王大荣;叶炳华;李爱昀;钱亚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例1:患者男,58岁,以无痛性左腹股沟肿块1年入院.查体:左腹股沟扪及4 cm×5 cm大小肿块,质硬,无压痛.B超示左腹股沟4 cm×5 cm×5 cm大小实质性团块,高回声.
作者:吴小芬;林连祥;张宝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BV YMDD变异检测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中耐药性突变的监测.方法:采用三种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和一对共同引物,分别针对总HBV、YIDD变异、YVDD变异的三管并行检测,以确定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并对11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血清HBV 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YMDD变异情况.结果:该方法检测YIDD、YVDD的低检测界限为1 000 Copies/mL,能在106 Copies/mL病毒群中检出0.1%的变异株的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6%,诊断符合率为97.5%.该方法检测112例患者37例发生YMDD变异,阳性率为27.2%.结论:该方法能够直接检测HBV 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经济实用等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拉米夫定耐药性突变的监测.
作者:胡荣盛;徐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的性能评价.方法:系统研究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 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干扰因素.结果:免疫浊度法测定CysC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1.43%,批间平均CV为2.46%,平均回收率99.1%.血红蛋白在2 g/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三酰甘油5.2 mmol/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891X+0.21;r=0.912(P<0.01).结论: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适于大批量及临床常规使用.
作者:席金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在CK-MB/CK倒置时,通过对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方法:样本先用日立7600/或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CK-MB活性,检出CK-MB/CK倒置者再立即进行CK-MB质量测定.CK-MB质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CK-MB活性采用选择性抑制法进行测定,并用(x±s)表示测定结果.结果:22例CK-MB/CK倒置的患者中,CK-MB质量平均水平为(6.88±19.96) ng/mL,CK-MB活性平均水平为(176.00±150.51) U/L.CK-MB活性及其质量的样品均数与总体均数进行t检验,CK-MB活性差异有显著性(t=5.059;P=0.000);CK-MB质量差异无显著性(t=0.700;P=0.471).结论:CK-MB/CK倒置时,CK-MB活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测定结果远远高于真实值,出现假性升高的检测结果给临床造成误解,而CK-MB质量能够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陈建芸;石玉玲;李林海;曾兰兰;李晓;何洁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制备广谱结合活性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保护活性.方法:将脂多糖模拟肽与蓝载体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小鼠体内、外实验检测其保护活性.结果:经过3次融合,筛选到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SMU-3A8;间接ELISA显示其可以和4种商品化脂多糖反应;体外实验显示SMU-3A8可以部分抑制脂多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体内实验表明其可以延长致死量鼠伤寒杆菌感染BALB/c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对鼠伤寒菌感染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为脂多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作者:蒋小滔;卢晓;左大明;吴砂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就诊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分成两组,联合化疗组14例,NP方案+恩度,NVB 2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DDP 20 mg/m2静脉滴注,每天1次× 4 d,恩度15 mg/d静脉滴注,1次/d × 14 d.自化疗第1天起,单纯化疗组17例,NP方案用法同联合化疗组.每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42.9%,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6.3个月.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17.6%,疾病控制率47.1%,中位无进展生存3.6个月.结论:恩度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临床安全性好且未增加NP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飞;王亚非;杨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观察血管钙化对血管张力的直接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维生素D3 (Vit D3)和尼古丁(nicotine)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通过BL-Newcentrary型多导生理记录仪,观察钙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ine,NE)(10-8~10-4 mol/L)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10-8~10-4 mol/L)引起的收缩和舒张反应.结果:Von Kossa 染色见钙化组血管的中膜弹性纤维间有大量黑色颗粒;沉积于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细胞内,表明存在钙沉积.主动脉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高6.8 倍和1.9倍(P<0.01);与对照组相比,钙化大鼠胸主动脉环对NE的缩血管反应和对ACh的舒血管反应均减弱(P<0.05).结论:钙化血管僵硬度增加,舒缩功能均明显降低.
作者:夏耀宗;喻本思;段敏敏;彭吉霞;陈德森;汪雄;吴胜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双尖牙腭尖缺失后牙体的抗折强度.方法:将40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双尖牙,切除腭侧牙冠并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给予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金属全冠,铸造金合金桩核+金属全冠,Popo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Bisco石英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应用万能应力测试机进行抗力性检测,记录试件破坏时施力的大小;观察试件破坏的形式及部位.结果:方差分析显示A组抗折强度大,A组与B组、C组、D组抗折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B组、C组、D组间抗折强度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B组离体牙破坏性折断明显多于 C、D两组.结论:金属桩增强了牙齿的抗折能力,但纤维桩更利于保护牙根.
作者:汤秀春;张雄;朱旌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DVT )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 h、溶栓72 h、溶栓7 d以及溶栓第14天) D-二聚体(D-Dimer;D-D) 、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F检验,诊断即时及治疗24 h血清D-D水平高于72 h、7 d以及14 d(P<0.05);治疗24 h、72 h以及7 d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 d(P<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 h以及72 h相比较,治疗7 d以及14 d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负相关(r=-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 g/L者血栓完全消散百分率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进展.
作者: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李建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利用Erlotinib(厄洛替尼,EGFR-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商品名tarceva)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Erlotinib处理鼻咽癌细胞株CNE-2,采用Cell Count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凋亡率的分析,Western blo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Erlotini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NE-2细胞生长;(2)处理组细胞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p-EGFR表达下调.结论:Erlotinib通过抑制EGFR的磷酸化阻断EGFR信号通路,增加G1期阻滞,从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
作者:苏欣;李仕晟;康竞;谢祎;江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患者女,30岁,孕2产1,孕30周,行常规产前检查,患者自停经以来无患病史,无服用药物及放射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葛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无创与有创通气在治疗肾移植术后病原体未明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在早期抗感染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观察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例,无效9例,其中无创通气有效3例而无效4例,有创通气有效2 例而无效5例.有4例患者是无创无效后改上有创,其中有1例改有创后治疗成功,有3例改有创后仍治疗失败.14例患者均在上机治疗后24 h及治疗结束时记录生命体征,做血气分析.上机治疗24 h后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上机结束时发现无创、有创通气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仅为43%和40%.结论:应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均可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但两者的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较低的有效率可能与病原体未能明确,肺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有关.
作者:黄禹;高平;陈正贤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