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动脉收缩期峰速度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施蔚虹;沈亚;冒亚琴

关键词:卵巢, 生殖技术, 辅助, 峰值血流速度, 促排卵治疗, 卵巢储备功能, 始基卵泡数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185例排卵障碍拟行促排卵患者,阴道彩色B超测卵巢动脉PSV并以均教16.56 cm/s分成两组:Ⅰ组>16.56 cm/s 89例,Ⅱ组≤16.56 cm/s 96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月经第3天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始基卵泡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卵泡E2水平、优势卵泡出现周期、>14 mm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第3天FSH、LH、E2、PRL、T和始基卵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HCG注射日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周期、>14 mm卵泡数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HMG的用量低于Ⅱ组(P<0.01),两组的妊娠率和防OHSS取消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PVS是有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量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量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CN,观察记录CN在椎间盘形成的效能腔、椎间盘周围温度变化并取CN间盘节段双侧神经节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实验组手术效能腔与对照组穿刺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实验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能量手术时,2档温度在安全范围内,3档形成的有效效能腔大,3档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1、2档无表达.CN效能腔、温度与能量成正相关.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量效、温度变化与能量成正相关,临床使用2档行颈椎间盘CN较为安全.

    作者:康波;史晨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保存是PBSCT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经济、高效地体外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现就有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娄琳;陆志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单心室起搏升级为心脏同步化治疗1例

    患者男,56岁,于2007年1月本院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当时患者无头晕、气短等症状,拒绝起搏器治疗.2007年3月患者因头晕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同时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右室心尖部),术前心超检查提示左室增大伴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轻中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LVEF49%.

    作者:朱华;张瑜;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两组,实验组为从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共38例尿道下裂患者,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新尿道及尿痿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共50例患者,行常规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实验组38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瘘发生率.

    作者:肖远松;吕军;谢克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30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1.9±49.3)min,术中失血(120.3±23.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8.2±4.8)h,住院时间(9.0±2.8)d,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获2~33个月随访,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 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吴国良;朱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不予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第二组给予莫沙必利;第三组予红霉素加诺为.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第三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第三组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严琴霞;冀黎明;谢一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胃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S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于胃癌诊断和转移灶探查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胃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用于30例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T/N值(靶与非靶比值).结果:对胃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1.7%;30例证实有转移的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20例,12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灵敏性为60%(12/20);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10例中8例为阳性,灵敏性为80%(8/10).30例胃癌治疗后随访患者,对于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灵敏性为90%(18/2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亦可以用于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作者:张春银;吴天革;蔡亮;陈跃;黄占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滴注CMNa后的30min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而对照组用维生素C 2.0 g静脉滴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放射增敏比对照及安全性评价.长期随访观察长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观察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CR 9例,PR10例,NC7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ER定义计算疗效达PR和CR时的SER值分别为:1.5和1.33.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年,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3.3%、3.3%;对照组为16.7%、6.7%、0%,其中1、2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MNa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聪;蒋先明;卢转飞;郭亚枫;吴海波;钱水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金葡素联合顺铂腔内治疗恶性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晚期肿瘤伴有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局部抽出积液后注射金葡素10支及化疗药物顺铂60mg,所有患者完成局部治疗1~2个疗程,2次用药间隙时间为21~28 d.全身化疗一般在局部治疗后一周进行,共治疗1~6个疗程.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毒性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骨髓抑制.结论: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章莉;李小平;顾建春;马飞;郑磊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与核素显像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及核素静态显像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超声与核素静态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治疗的9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二维超声成像及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优势比,评价超声与核素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基于偏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钙化、回声评分、形态及核素扫描四个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超声的三个特征变量的优势比均大于核素的优势比.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相对核素静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冯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10例

    目的:探索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新途径.方法:21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110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为治疗组,100例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6%(103/110),对照组有效率73.0%(7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宇鹏;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室内对照控制品的制备与应用

    目的:确证混合正常人的新鲜血浆作为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方法:连续20个工作日制备富含正常血小板的新鲜混合血浆,用比浊法测定其血小板大聚集率、5 min聚集率及大聚集时间,分析质控情况.结果:对照控制品或试剂失效时,当天测定值超出±2 s限值,除去这些数据后各测定值变异系数均<10%.结论:制备新鲜血浆简便易行,可作为质控的对照控制品有效地控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作者:李广华;罗燕飞;叶联珍;范小斌;柯晓雯;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B超参数法预测巨大胎儿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B超参数法公式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2-2007年在我院出生的巨大胎儿584例,产前B超测量,以9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筛选巨大胎儿,并与其实际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仅3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超过50%,其中腹围法②的预测符合率高(95.0%),其次为简易法(71.2%),张方林法②(65.O%),而双顶径法②、股骨长径法和张方林法①符合率低.预测符合率高的3种方法中,腹围法②和简易法的假阳性率较高,均>20%,而张方林法②的假阳性率仅为6.7%.腹围法①、腹围法②、张方林法②等3种方法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胎儿的偏差相近,而其他几种方法分别用于预测正常体重及巨大胎儿的偏差距离较大.其中腹围法①和张方林法②的预测偏差小,精确性高.结论:张方林法②是较为理想的应用B超测量参数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公式,其次为腹围法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简易法预估,但该方法假阳性较高.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线粒体脑肌病2例影像诊断分析

    例1 患者女,1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疼、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治疗后症状缓解1年,20d前再次发作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乳酸4.73mmol/L,乳酸脱氢酶270 U/L,a-羟丁酸脱氢酶276U/L.头颅MR检查,两侧额顶枕叶对称性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见图1.经外院肌肉穿刺活检结合血生化检查,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

    作者:赵年家;沈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60颗需要正畸减数的牙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微创组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传统组用常规器械拔除,比较两种拔牙方法的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患者畏惧率10%、断根率1.67%、拔牙窝完整率94.44%、术中无痛率88%、术后无痛率94%、术后肿胀发生率5.56%、拔牙手术时间(2±0.3)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传统组畏惧率56%、断根率12.22%、拔牙窝完整率48.33%、术中无痛卒68%、术后无痛率52%、术后肿胀发生率33.89%、拔牙手术时间(5±0.2)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8%.以上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用于正畸减数拔牙效果优于传统拔牙方法.

    作者:黄新生;乔玉香;徐静;刘道峰;汤琳;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Ki-67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Ki-67是一种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在有丝分裂的G0和G1早期不表达,G1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2期逐渐增加,M期到高值,随后快速降解.由于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动态变化,起一种计时分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评估人体肿瘤生长的一种蕈要丁具[1].

    作者:陈姣;贾永前;钟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 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李红梅;施向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氨酮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苏醒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幼儿36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瑞芬太尼维持全麻,K组(氯氨酮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氯胺酮维持全麻,观察两组患儿停药至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R组苏醒、拔管及清醒时间较K组明显缩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复合氯胺酮苏醒更快、更安全.

    作者:彭俊华;陈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重建钛板在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选择外伤引起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8例,手术用重建钛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同时对关节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观察其手术的可操作性及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骨折和关节均得到较好的复位,术后骨折固位稳定,(牙合)位基本迭到正中(牙合),关节头就位良好,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关节疼痛、张口度均在38 mm以上,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用重建钛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美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