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乐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 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李红梅;施向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略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体外抗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PDTC处理后采用WST-8方法检测SiHa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标法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SiHa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结果:PDTC能有效抑制SiHa细胞增殖和诱导SiHa细胞凋亡;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各组间早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0 μmol/L PDTC晚期凋亡率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PDTC可抑制SiHa细胞核内NF-kB活性,其抑制强度与作用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直线正相关(r=0.931,P=0.035),与作用48 h早期凋亡率呈曲线正相关(r=1.000,P=0.011).结论:PDTC抑制SiHa细胞增殖与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而致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凋亡程序有关.
作者:郑小冬;吕杰强;朱雪琼;黄秋穗;段萍;陈文兵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 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一侧放入液氮中保存,另一侧放入孵育液中继续孵育2 h,并测定湿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16 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ω3脂肪酸组大鼠3-MH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明显降低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率.
作者:孟繁甦;苏磊;陶雪飞;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肺癌氩氦刀冷冻术后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7例术后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用常用的方法进行抗炎、止血等处理;治疗组50例,在常用方法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伴随症状好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及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氩氦刀术后咯血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慧;易峰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对于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常用各种类型皮瓣进行修复,但是何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尚在讨论之中.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自1992年由Masquelet等[1]报告以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应用同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19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凡玉;顾黎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患者男,52岁,因腹痛、腹泻,于2008年11月2日来院就诊.查体:T 36.7℃,心率88次/min.血常规:WBC 5.2×109/L,N0.58、L0.33、M0.05、Eo0.03、B0.01.粪便检查:隐血试验(-),镜下发现较多棕褐色卵圆形物,如西瓜籽状,体积在9~19μm×12~15 μm,外壳较厚,一端有突起状的空隙区,疑似华支睾吸虫卵.
作者:赵俊红;刘定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在多发性2型内分泌瘤中约25%的患者伴有甲状腺髓样癌[2].
作者:巫泓生;张帅;古维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Meek植皮技术是一种新型半机械化微型皮片移植技术,2004年10月国内早开始使用[1].因其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利用小块零星皮片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术后皮片成活率好,上皮化快,已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2].
作者:吴小芬;孟湘琴;张亚忠;林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研究组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焦虑障碍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胸痛频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通道生物反馈是冠心病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张美兰;林举择;叶瑞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B超参数法公式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2-2007年在我院出生的巨大胎儿584例,产前B超测量,以9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筛选巨大胎儿,并与其实际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仅3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超过50%,其中腹围法②的预测符合率高(95.0%),其次为简易法(71.2%),张方林法②(65.O%),而双顶径法②、股骨长径法和张方林法①符合率低.预测符合率高的3种方法中,腹围法②和简易法的假阳性率较高,均>20%,而张方林法②的假阳性率仅为6.7%.腹围法①、腹围法②、张方林法②等3种方法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胎儿的偏差相近,而其他几种方法分别用于预测正常体重及巨大胎儿的偏差距离较大.其中腹围法①和张方林法②的预测偏差小,精确性高.结论:张方林法②是较为理想的应用B超测量参数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公式,其次为腹围法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简易法预估,但该方法假阳性较高.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约10%,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其主要症状是痛经、下腹痛和性交痛等,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EMS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后又易于复发,因此药物治疗仍占重要地位[1].
作者:陈雪聪;陆建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初步了解分枝杆菌Middlebrook 7H9早期培养滤液中蛋白质/多肽的存在状况,为进一步探讨其致病性、药物作用靶点、诊断标志物等问题打下基础.方法: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ATCC 27294)、胞内分枝杆菌(ATCC 13950)、堪萨斯分枝杆菌(ATCC 12478)、龟分枝杆菌(ATCC19977)、瘰疬分枝杆菌(ATCC 19981)、浅黄分枝杆菌(ATCC 43909)、不产色分枝杆菌(ATCC 19530)、海分枝杆菌(ATCC 927)、耻垢分枝杆菌(ATCC 19420)和戈登分枝杆菌(ATCC 14470)等10种分枝杆菌Middlebrook 7H9的第7天培养滤液进行蛋白质多肽谱分析.结果:与Middlebrook 7H9培养液蛋白质多肽谱相比,其7 d早期培养滤液分别存在有144、89、87、59、72、53、120、68、83和81种独特的早期培养滤液蛋白质多肽;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分枝杆菌相比有47种独特的早期培养滤液蛋白质多肽.结论:每种分枝杆菌有其独特的早期培养滤液蛋白质多肽谱,其中某些蛋白质多肽可能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
作者:李昕洁;刘志辉;马志明;谭守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组,Losartan+Ang Ⅱ组,不同浓度Mat(0.25、0.5、1.0 mmol/L)+Ang Ⅱ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CyclinD1、p21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7蛋白表达.结果:(1)AngⅡ可显著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增加,G1期细胞比率下降,并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而对CyclinD1、p21蛋白表达无影响.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2)在一定范围内(0.25~1.0 mmol/L),Mat能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下降,G1期细胞比率增加,并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中p27、p21蛋白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AngⅡ通过AT1受体促进CFs增殖,机制可能与降低p27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与CyclinD1、p21无关.(2)在一定范围内,Ma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与增强p27、p21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芳;彭新生;欧阳静萍;徐怡;杨海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疾病,角膜异物剔除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可造成角膜上皮缺损,糜烂,甚至溃疡,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即可引起严重的视功能损伤[1],甚至由于绿脓杆菌或真菌感染致角膜溃疡穿孔,造成眼内炎,摧毁整个眼球,导致失明.
作者:黄杰慧;肖惠明;刘雪花;左雅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滴注CMNa后的30min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而对照组用维生素C 2.0 g静脉滴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放射增敏比对照及安全性评价.长期随访观察长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观察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CR 9例,PR10例,NC7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ER定义计算疗效达PR和CR时的SER值分别为:1.5和1.33.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年,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3.3%、3.3%;对照组为16.7%、6.7%、0%,其中1、2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MNa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聪;蒋先明;卢转飞;郭亚枫;吴海波;钱水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LCBDE术后并发腹膜后脓肿7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右侧腹膜后脓肿6例,左侧1例;脓肿范围小10 cm×1.9 cm×1.1 cm,大10.6 cm×16 cm×6.8 cm.其中,1例脓肿局限后自行吸收;其余病例经后腰部途径引流,5例行经皮穿刺置导管引流,1例行切开引流,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35~62 d,平均45 d.结论:尽早诊断,积极抗炎和营养支持,有效引流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石党军;周群;吴宁;张波;李强;王克成;李利;张雪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上皮异型增生在胃印戒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42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为研究材料,AB-PAS(奥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印戒细胞和癌旁异型增生所舍黏液的组织化学特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者表达胃和肠上皮标志物MUC5AC,MUC6,MUC2,CD10的情况,并将印戒细胞和异型增生分为G型(胃型)、GI型(胃肠型)、I型(肠型)和U型(未分化型)四类,统计并比较印戒细胞、癌旁异型增生的类型.以20例早期肠型胃癌作为对照.结果:AB-PAS染色显示,印戒细胞所含的黏液主要为中性及混合性黏液,癌旁异型增生上皮分泌的黏液成分与印戒细胞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印戒细胞的分类以G型为主,癌旁异型增生G型更多见,而I型少见;G型、GI型异型增生可向印戒细胞癌移行,且在GI型异型增生移行为印戒细胞癌时,肠上皮标志物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印戒细胞癌的发生与上皮异型增生有关,而伴有胃型上皮分化的异型增生可能是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作者:周志华;赵海滨;张建东;赵玲娜;单宝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L组)、高脂+罗格列酮组(HL+RSG组)和高脂+银杏叶提取物组(HL+EGb组).实验结束后,TUNEL法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胰岛β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bax蛋白水平升高,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bax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丽;刘敏;宋光耀;王敬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