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i-67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陈姣;贾永前;钟凌

关键词:Ki-67, 血液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增殖, 肿瘤生长, 有丝分裂, 快速降解, 动态变化, 表达量, 核蛋白, 人体, 评估, 计时, 分子
摘要:Ki-67是一种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在有丝分裂的G0和G1早期不表达,G1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2期逐渐增加,M期到高值,随后快速降解.由于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动态变化,起一种计时分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评估人体肿瘤生长的一种蕈要丁具[1].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多汗32例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条患肢)下肢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患肢深静脉造影的结果,对4例(4侧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8例(8侧患肢)行EVLT+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14例(15侧患肢)行EVLT+SEPS;6例(8侧患肢)行EVLT+点状抽剥术.结果:术后35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16侧患肢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18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0~21 d消失,6例溃疡18~42 d内愈合.随访6~40个月,平均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作者:赵为国;吴良平;戴晓江;王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熊去氧胆酸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

    目的:为探讨更好的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静脉闭塞病(VOD)预防方案,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小剂量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预防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VOD的效果.方法:5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1次,所有患者从移植前开始至移植后20 d均给予肝素钠每日100~150 IU/kg,24 h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前列腺E脂质微球每日1~1.5μg/kg,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10 h以上;研究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12 mg/(kg·d)],对照组则不给熊去氧胆酸,两组均用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至移植后第20天,以预防VOD.结果:研究组3例发生VOD(3/33,8.8%),对照组10例发生VOD(10/28,37.0%).两种预防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预防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吴学东;刘华颖;何岳林;冯晓勤;陈戈煜;石磊;苏清霞;孟凡义;李春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19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疾病,角膜异物剔除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可造成角膜上皮缺损,糜烂,甚至溃疡,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即可引起严重的视功能损伤[1],甚至由于绿脓杆菌或真菌感染致角膜溃疡穿孔,造成眼内炎,摧毁整个眼球,导致失明.

    作者:黄杰慧;肖惠明;刘雪花;左雅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凌淑芬;周四光;平广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颈椎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量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量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CN,观察记录CN在椎间盘形成的效能腔、椎间盘周围温度变化并取CN间盘节段双侧神经节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实验组手术效能腔与对照组穿刺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实验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能量手术时,2档温度在安全范围内,3档形成的有效效能腔大,3档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1、2档无表达.CN效能腔、温度与能量成正相关.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量效、温度变化与能量成正相关,临床使用2档行颈椎间盘CN较为安全.

    作者:康波;史晨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髌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24岁,因发现右髌前包块伴局部疼痛2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闻异常.右膝部未见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未见皮肤瘘道等;右髌骨中部可触及一包块,局部明显压痛、质地坚硬.

    作者:龚灏;陈瑞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SO2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方法,比较六君子汤治疗后血清IL-8的变化,并对肺组织的病理进行了观察.结果:六君子汤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L-8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0.434 3±0.272 9)ng/mLvs(0.768 6±0.189 7)ng/mL,P<0.05);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病理损害明显,六君子汤治疗后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显著恢复.结论:六君子汤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8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有干预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刘小云;牛媛媛;张常然;李鸣;林建聪;谭清华;邢艳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室内对照控制品的制备与应用

    目的:确证混合正常人的新鲜血浆作为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方法:连续20个工作日制备富含正常血小板的新鲜混合血浆,用比浊法测定其血小板大聚集率、5 min聚集率及大聚集时间,分析质控情况.结果:对照控制品或试剂失效时,当天测定值超出±2 s限值,除去这些数据后各测定值变异系数均<10%.结论:制备新鲜血浆简便易行,可作为质控的对照控制品有效地控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作者:李广华;罗燕飞;叶联珍;范小斌;柯晓雯;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20~40岁,ASA为Ⅰ~Ⅱ级,根据腰庥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S组为罗哌卡因12mg+舒芬太尼4μg,R组为罗哌卡因14 mg.记录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及瘙痒等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Bromage评分、Apgar评分无区别.与R组比较,S组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术中局麻药追加量明显减少、牵拉反应评分明显降低.但是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其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且作用时间延长,能更好的抑制牵拉反应,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适合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唐江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 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李红梅;施向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不予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第二组给予莫沙必利;第三组予红霉素加诺为.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第三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第三组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严琴霞;冀黎明;谢一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MMP-2 mRNA和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CD147蛋白在Ⅲ~Ⅳ期与Ⅰ~Ⅱ期、转移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MP-2蛋白和CD147蛋白表达的吻合度较强(K=0.689,P=0.000).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的指标.

    作者:刘繁荣;钟清玲;熊小亮;俞薇薇;朱静;赵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 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一侧放入液氮中保存,另一侧放入孵育液中继续孵育2 h,并测定湿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16 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ω3脂肪酸组大鼠3-MH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明显降低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率.

    作者:孟繁甦;苏磊;陶雪飞;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6种中药多糖对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刺激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6种中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成熟及刺激T细胞活化、杀伤肿瘤的能力.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为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完全抗原并致敏未成熟DC,成熟DC进一步激活特异性效应T细胞.用MTT法测定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观察枸杞子多糖、猪芩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6味中药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分子表达有明显变化,MHCⅡ+、CD86+、CD83+(P<0.05,P<0.01),而经RPMI-1640培养的DC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均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效应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P<0.05),而对MG-63细胞不能有效杀伤(P>0.05).其中枸杞多糖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上述6种中药多糖均可诱导DC分化与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和肿瘤杀伤活性,枸杞多糖与其余5种多糖比较,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

    作者:单铁英;许忠新;苏安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单心室起搏升级为心脏同步化治疗1例

    患者男,56岁,于2007年1月本院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当时患者无头晕、气短等症状,拒绝起搏器治疗.2007年3月患者因头晕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同时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右室心尖部),术前心超检查提示左室增大伴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轻中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LVEF49%.

    作者:朱华;张瑜;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金葡素联合顺铂腔内治疗恶性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晚期肿瘤伴有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局部抽出积液后注射金葡素10支及化疗药物顺铂60mg,所有患者完成局部治疗1~2个疗程,2次用药间隙时间为21~28 d.全身化疗一般在局部治疗后一周进行,共治疗1~6个疗程.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毒性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骨髓抑制.结论: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章莉;李小平;顾建春;马飞;郑磊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44岁,农民,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物,大小约2.0 cm×2.0 cm,皮肤无红肿及压痛,未检查及治疗,肿物逐渐增大,双锁骨上逐渐出现无痛性肿物.

    作者:宁宇;赵增虎;李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以肺动脉高压为首要表现的POEMS综合征1例的护理

    患者男,59岁,2007年6月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以活动后明显,伴纳差,体重下降.到多家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3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晨轻暮重,伴腹泻,并乏力、纳差加重、体重减轻明显.2008年6月到某医院就诊检查心脏超声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伴重度三尖瓣反流,右房右室增大,少量心包积液.

    作者:许国娟;张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女性60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3mg/kg(1 ED95)、0.45 mg/kg(1.5 ED95)、0.6mg/kg(2ED95).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评价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及程度,肌松维持时间,TOP=70%的时间等指标,记录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结果:(1)各组Th抑制的大程度分别为Ⅰ组(76±5)%,Ⅱ组(91±3)%,Ⅲ组(98±6)%;(2)起效时间Ⅰ组(289±56)s,Ⅱ组(183±50)s,Ⅲ组(100±36)s:(3)临床作用时间Ⅰ组(12±8)min,Ⅱ组(20±5)min,Ⅲ组(32±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OP=70%的时间Ⅰ组(25±7)min,Ⅱ组(38±9)min,Ⅲ组(52±11)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Ⅰ组明显差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诱导中,0.45mg/kg(1.5 ED95)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气管内插管及手术条件,并可缩短患者肌力恢复及拔管时间.

    作者:郑浩;郑浏璞;徐旭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