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小云;牛媛媛;张常然;李鸣;林建聪;谭清华;邢艳利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 白细胞介素8(IL-8), 六君子汤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SO2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方法,比较六君子汤治疗后血清IL-8的变化,并对肺组织的病理进行了观察.结果:六君子汤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L-8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0.434 3±0.272 9)ng/mLvs(0.768 6±0.189 7)ng/mL,P<0.05);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病理损害明显,六君子汤治疗后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显著恢复.结论:六君子汤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8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有干预气道炎症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多汗32例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Th17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UC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病变常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侵及部分结肠或全结肠及回肠末端,呈连续性分布.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少数暴发性发病而危及生命.

    作者:周明欢;李学锋;卢放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熊去氧胆酸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

    目的:为探讨更好的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静脉闭塞病(VOD)预防方案,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小剂量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预防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VOD的效果.方法:5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1次,所有患者从移植前开始至移植后20 d均给予肝素钠每日100~150 IU/kg,24 h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前列腺E脂质微球每日1~1.5μg/kg,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10 h以上;研究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12 mg/(kg·d)],对照组则不给熊去氧胆酸,两组均用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至移植后第20天,以预防VOD.结果:研究组3例发生VOD(3/33,8.8%),对照组10例发生VOD(10/28,37.0%).两种预防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肝素及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预防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吴学东;刘华颖;何岳林;冯晓勤;陈戈煜;石磊;苏清霞;孟凡义;李春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袁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不同浓度(10、50、100 mg/L)ox-LDL温育24 h,以PBS作阴性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PD-L1表达逐步升高,低浓度(10 mg/L)OX-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浓度(50 mg/L)及高浓度(100 mg/L)ox-LDL组较对照组PD-L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认有致慢性炎症作用的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时,上调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这种负反馈调节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免疫机制.

    作者:刘芃;刘映峰;徐琳;李公信;赵欢;张紫微;缪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凌淑芬;周四光;平广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迪夫快速染色法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迪夫快速染色法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细针穿剌细胞学检查后,行1 min迪夫快速染色法染色;B组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后,行常规巴氏染色法染色;两组均同时行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A组总符合率为92.9%,B组为85.0%;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A组符合率依次为93_8%、100.0%、90.0%,B组符合率依次为88.2%、85.7%、87.5%;而对甲状腺滤泡性腺瘤,A组符合率为88.9%,B组仅为75.0%.A、B两组之间比较,除甲状腺滤泡细胞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各项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多数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徐谷根;杨茵;邓爱民;傅晓英;蔡德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MMP-2 mRNA和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CD147蛋白在Ⅲ~Ⅳ期与Ⅰ~Ⅱ期、转移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MP-2蛋白和CD147蛋白表达的吻合度较强(K=0.689,P=0.000).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的指标.

    作者:刘繁荣;钟清玲;熊小亮;俞薇薇;朱静;赵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液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AZT+3TC+NVP进行HAART,B组采用D4T+3TC+NVP,检测分析两组HAR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 3个月后,RBC、HCT及HGb显著性减低(P<0.01),而MCH、MCV显著性增加(P<0.01),镜栓外周血形态上呈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色素加深.治疗6个月及1年后RBC、HGb及HCT比3个月时增加(P<0.05),MCV及MCH变化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HGb及HCT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A、B两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均会导致患者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治疗6个月及1年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仍以大红细胞形态存在,A组各项参数未能达到治疗前水平,而B组仅HGb及HCT达到治疗前基线水平.

    作者:杨富强;董明驹;龚文胜;唐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重或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与高血压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肥胖及超重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关系,探讨脂联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的影响.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和体检肥胖及超重者43例,以及2008年3月南通市区高考健康体检正常对照37例,检测一般项目、红细胞压积、血糖、甘油三酯(TG)、胰岛素、脂联素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教(IR),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与以收缩压(SBP)、IMT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肥胖及超重组BMI、TG、红细胞压积(HCT)、SBP、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纽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APN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与BMI、TG、HCT、SBP、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IMT、DBP呈负相关(P=0.160、0.298).以SBP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IMT、IR是形成青少年SBP升高的主要因素;以IMT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BMI、DBP对青少年IMT增厚影响大.结论:肥胖及超重青少年存在显著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BMI和IR呈显著负相关,低脂联素血症与IR是形成肥胖或超重青少年SBP升高和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洪宏;喻海忠;赵枰;胡晓蓉;冯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氨酮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苏醒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幼儿36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瑞芬太尼维持全麻,K组(氯氨酮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氯胺酮维持全麻,观察两组患儿停药至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R组苏醒、拔管及清醒时间较K组明显缩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复合氯胺酮苏醒更快、更安全.

    作者:彭俊华;陈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Ⅱ度红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红臀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60例Ⅱ度红臀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和蒙脱石散混合外涂新生儿红臀的创面,并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湿润烧伤膏蒙脱石散混合的治疗组的痊愈时间[(2.32±0.48)d]比单纯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的对照组时间[(3.44±0.51)d]提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对新生儿Ⅱ度红臀有较好的护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燕;林梅;虞培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6种中药多糖对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刺激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6种中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成熟及刺激T细胞活化、杀伤肿瘤的能力.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为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完全抗原并致敏未成熟DC,成熟DC进一步激活特异性效应T细胞.用MTT法测定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观察枸杞子多糖、猪芩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6味中药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分子表达有明显变化,MHCⅡ+、CD86+、CD83+(P<0.05,P<0.01),而经RPMI-1640培养的DC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均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效应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P<0.05),而对MG-63细胞不能有效杀伤(P>0.05).其中枸杞多糖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上述6种中药多糖均可诱导DC分化与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和肿瘤杀伤活性,枸杞多糖与其余5种多糖比较,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

    作者:单铁英;许忠新;苏安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研究组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焦虑障碍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胸痛频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通道生物反馈是冠心病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张美兰;林举择;叶瑞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Fas/FasL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蜕膜组织中Fas/FasL(Fas/FasL)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10例正常足月产妇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Fas/FasL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组织和正常足月产妇组织均表达Fas及FasL,Fas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Fas的表达水平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者(P<0.05).FasL在子痫前期者的胎盘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Fas/FasL在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碘对比剂所致的重要并发症,是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其病死率高达14%[1].随着接受冠脉诊疗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将有更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文就近年来在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力;陈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SO2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方法,比较六君子汤治疗后血清IL-8的变化,并对肺组织的病理进行了观察.结果:六君子汤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L-8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0.434 3±0.272 9)ng/mLvs(0.768 6±0.189 7)ng/mL,P<0.05);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病理损害明显,六君子汤治疗后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显著恢复.结论:六君子汤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8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有干预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刘小云;牛媛媛;张常然;李鸣;林建聪;谭清华;邢艳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髌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24岁,因发现右髌前包块伴局部疼痛2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闻异常.右膝部未见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未见皮肤瘘道等;右髌骨中部可触及一包块,局部明显压痛、质地坚硬.

    作者:龚灏;陈瑞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困难护理的综合评分.方法:(1)确定纳入评分的护理参数内容;(2)纳入参数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大小评定分数;(3)统计126例非综合评分护理的护理病程作对照;(4)根据综合评分进行分型.结果:本组病例评定为轻型8例,中型31例,重型52例,极重型35例.根椐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护理,保证了医疗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护理病程.结论: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是必要的.本项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房民琴;房民洁;王静;张岚;刘敬兰;韩蓓;李玉兰;姚宜;杜枝梅;兰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