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强;董明驹;龚文胜;唐磊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60颗需要正畸减数的牙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微创组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传统组用常规器械拔除,比较两种拔牙方法的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患者畏惧率10%、断根率1.67%、拔牙窝完整率94.44%、术中无痛率88%、术后无痛率94%、术后肿胀发生率5.56%、拔牙手术时间(2±0.3)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传统组畏惧率56%、断根率12.22%、拔牙窝完整率48.33%、术中无痛卒68%、术后无痛率52%、术后肿胀发生率33.89%、拔牙手术时间(5±0.2)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8%.以上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用于正畸减数拔牙效果优于传统拔牙方法.
作者:黄新生;乔玉香;徐静;刘道峰;汤琳;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氨酮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苏醒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幼儿36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瑞芬太尼维持全麻,K组(氯氨酮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氯胺酮维持全麻,观察两组患儿停药至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R组苏醒、拔管及清醒时间较K组明显缩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复合氯胺酮苏醒更快、更安全.
作者:彭俊华;陈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 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李红梅;施向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蜕膜组织中Fas/FasL(Fas/FasL)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10例正常足月产妇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Fas/FasL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组织和正常足月产妇组织均表达Fas及FasL,Fas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Fas的表达水平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者(P<0.05).FasL在子痫前期者的胎盘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Fas/FasL在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液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AZT+3TC+NVP进行HAART,B组采用D4T+3TC+NVP,检测分析两组HAR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 3个月后,RBC、HCT及HGb显著性减低(P<0.01),而MCH、MCV显著性增加(P<0.01),镜栓外周血形态上呈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色素加深.治疗6个月及1年后RBC、HGb及HCT比3个月时增加(P<0.05),MCV及MCH变化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HGb及HCT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A、B两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均会导致患者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治疗6个月及1年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仍以大红细胞形态存在,A组各项参数未能达到治疗前水平,而B组仅HGb及HCT达到治疗前基线水平.
作者:杨富强;董明驹;龚文胜;唐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髋臼骨折的治疗对于骨科医生依然是一大挑战.众所周知,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1-4].本文拟对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欣伟;王攀峰;张春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患者女,55岁.一次饱餐后突感剧烈头疼,继之腹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并伴发热,T38.2℃,腹泻2次.稀水便,无脓血、黏液及里急后重.曾在外院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不高.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作者:李惠民;李哲;杨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组,Losartan+Ang Ⅱ组,不同浓度Mat(0.25、0.5、1.0 mmol/L)+Ang Ⅱ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CyclinD1、p21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7蛋白表达.结果:(1)AngⅡ可显著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增加,G1期细胞比率下降,并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而对CyclinD1、p21蛋白表达无影响.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2)在一定范围内(0.25~1.0 mmol/L),Mat能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下降,G1期细胞比率增加,并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中p27、p21蛋白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AngⅡ通过AT1受体促进CFs增殖,机制可能与降低p27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与CyclinD1、p21无关.(2)在一定范围内,Ma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与增强p27、p21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芳;彭新生;欧阳静萍;徐怡;杨海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L组)、高脂+罗格列酮组(HL+RSG组)和高脂+银杏叶提取物组(HL+EGb组).实验结束后,TUNEL法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胰岛β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bax蛋白水平升高,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bax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丽;刘敏;宋光耀;王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约10%,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其主要症状是痛经、下腹痛和性交痛等,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EMS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后又易于复发,因此药物治疗仍占重要地位[1].
作者:陈雪聪;陆建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在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有关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探讨佳、安全的经皮颈前咽后间隙手术入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形态学相关参数.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对颈椎前方重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比较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两种入路的数据,结果:C4~C5椎体水平与邻近血管神经的短距离为(4.59±1.32)mm.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可以明显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副损伤.从C6至C3颈交感干逐渐偏离前正中线.结论:胸锁乳突肌前缘由C4~C5椎体水平于甲状腺上动脉下方经颈动脉鞘和颈内脏鞘之间联合筋膜至咽后间隙,为佳经皮上颈椎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途径.对手术入路邻近的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为临床应用中预防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副损伤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陈志刚;张烽;周广鑑;吕书军;毛伟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研究组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焦虑障碍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胸痛频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通道生物反馈是冠心病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张美兰;林举择;叶瑞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Ki-67是一种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在有丝分裂的G0和G1早期不表达,G1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2期逐渐增加,M期到高值,随后快速降解.由于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动态变化,起一种计时分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评估人体肿瘤生长的一种蕈要丁具[1].
作者:陈姣;贾永前;钟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185例排卵障碍拟行促排卵患者,阴道彩色B超测卵巢动脉PSV并以均教16.56 cm/s分成两组:Ⅰ组>16.56 cm/s 89例,Ⅱ组≤16.56 cm/s 96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月经第3天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始基卵泡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卵泡E2水平、优势卵泡出现周期、>14 mm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第3天FSH、LH、E2、PRL、T和始基卵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HCG注射日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周期、>14 mm卵泡数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HMG的用量低于Ⅱ组(P<0.01),两组的妊娠率和防OHSS取消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PVS是有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施蔚虹;沈亚;冒亚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18S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于胃癌诊断和转移灶探查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胃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用于30例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T/N值(靶与非靶比值).结果:对胃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1.7%;30例证实有转移的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20例,12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灵敏性为60%(12/20);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10例中8例为阳性,灵敏性为80%(8/10).30例胃癌治疗后随访患者,对于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灵敏性为90%(18/2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亦可以用于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作者:张春银;吴天革;蔡亮;陈跃;黄占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 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一侧放入液氮中保存,另一侧放入孵育液中继续孵育2 h,并测定湿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16 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ω3脂肪酸组大鼠3-MH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明显降低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率.
作者:孟繁甦;苏磊;陶雪飞;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由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 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6 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喂养,每天1次.于12周末处死大鼠,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取肝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分级,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细胞损害较轻,肝功明显改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含量上升,且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兴;张利凤;高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碘对比剂所致的重要并发症,是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其病死率高达14%[1].随着接受冠脉诊疗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将有更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文就近年来在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力;陈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