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刘繁荣;钟清玲;熊小亮;俞薇薇;朱静;赵彤

关键词: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黏附分子,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MMP-2 mRNA和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CD147蛋白在Ⅲ~Ⅳ期与Ⅰ~Ⅱ期、转移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MP-2蛋白和CD147蛋白表达的吻合度较强(K=0.689,P=0.000).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的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通用表达型T载体的构建与真核基因的快速克隆表达

    目的:为简化PCR产物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步骤,构建真核表达型T载体,并对其特性及表达效率进行分析.方法:限制性内切酶EcoR V酶切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回收线性化质粒片段与dTTP 70℃退火,构成T克隆载体并回收纯化.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中国旱獭a干扰素基因(cwIFNA5)分别扩增后直接克隆到新构建的表达型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挑选阳性菌并制备质粒瞬时转染真核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病毒保护试验检测中国旱獭a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外源基因EGFP和cwIFNA5克隆进该载体后可以进行高效表达,基因转染72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EGFP基因转染细胞荧光阳性率在80%以上,荧光强度高:病毒保护试验表明cwIFNA5转染细胞培养上清干扰素效价高达1∶60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表达型T载体可用于基因的克隆之外,还可以直接用于基因的高效表达作蛋白质功能分析.

    作者:卢银平;郭涛;祝建芳;刘朝;董继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75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15~30 min服用,口服羟苯磺酸钙0.5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吗丁啉10 mg,每日3次,餐前15~30 min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4.65,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台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明显,用药安全,服药方便.

    作者:汤维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大鼠腹腔海水浸泡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鼠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致伤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肠组织MDA、SOD的含量.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大鼠小肠病理学检查出现小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改变;血中TNF-α、IL-6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肠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TNF-α、IL-6、氧自由基参与了腹部开放海水浸泡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张炎;刘刚;王育红;陈学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卵巢动脉收缩期峰速度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185例排卵障碍拟行促排卵患者,阴道彩色B超测卵巢动脉PSV并以均教16.56 cm/s分成两组:Ⅰ组>16.56 cm/s 89例,Ⅱ组≤16.56 cm/s 96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月经第3天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始基卵泡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卵泡E2水平、优势卵泡出现周期、>14 mm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第3天FSH、LH、E2、PRL、T和始基卵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HCG注射日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周期、>14 mm卵泡数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HMG的用量低于Ⅱ组(P<0.01),两组的妊娠率和防OHSS取消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PVS是有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施蔚虹;沈亚;冒亚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与核素显像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及核素静态显像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超声与核素静态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治疗的9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二维超声成像及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优势比,评价超声与核素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基于偏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钙化、回声评分、形态及核素扫描四个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超声的三个特征变量的优势比均大于核素的优势比.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相对核素静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冯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氨酮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苏醒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幼儿36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瑞芬太尼维持全麻,K组(氯氨酮组,18例)采用七氟醚加氯胺酮维持全麻,观察两组患儿停药至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R组苏醒、拔管及清醒时间较K组明显缩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复合氯胺酮苏醒更快、更安全.

    作者:彭俊华;陈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条患肢)下肢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患肢深静脉造影的结果,对4例(4侧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8例(8侧患肢)行EVLT+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14例(15侧患肢)行EVLT+SEPS;6例(8侧患肢)行EVLT+点状抽剥术.结果:术后35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16侧患肢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18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0~21 d消失,6例溃疡18~42 d内愈合.随访6~40个月,平均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作者:赵为国;吴良平;戴晓江;王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30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1.9±49.3)min,术中失血(120.3±23.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8.2±4.8)h,住院时间(9.0±2.8)d,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获2~33个月随访,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 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吴国良;朱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SO2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方法,比较六君子汤治疗后血清IL-8的变化,并对肺组织的病理进行了观察.结果:六君子汤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L-8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0.434 3±0.272 9)ng/mLvs(0.768 6±0.189 7)ng/mL,P<0.05);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病理损害明显,六君子汤治疗后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显著恢复.结论:六君子汤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8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有干预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刘小云;牛媛媛;张常然;李鸣;林建聪;谭清华;邢艳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两组,实验组为从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共38例尿道下裂患者,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新尿道及尿痿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共50例患者,行常规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实验组38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瘘发生率.

    作者:肖远松;吕军;谢克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作者:丁建荣;潘璟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多汗32例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迪夫快速染色法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迪夫快速染色法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细针穿剌细胞学检查后,行1 min迪夫快速染色法染色;B组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后,行常规巴氏染色法染色;两组均同时行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A组总符合率为92.9%,B组为85.0%;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A组符合率依次为93_8%、100.0%、90.0%,B组符合率依次为88.2%、85.7%、87.5%;而对甲状腺滤泡性腺瘤,A组符合率为88.9%,B组仅为75.0%.A、B两组之间比较,除甲状腺滤泡细胞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各项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多数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徐谷根;杨茵;邓爱民;傅晓英;蔡德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凌淑芬;周四光;平广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袁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不同浓度(10、50、100 mg/L)ox-LDL温育24 h,以PBS作阴性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PD-L1表达逐步升高,低浓度(10 mg/L)OX-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浓度(50 mg/L)及高浓度(100 mg/L)ox-LDL组较对照组PD-L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认有致慢性炎症作用的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时,上调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这种负反馈调节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免疫机制.

    作者:刘芃;刘映峰;徐琳;李公信;赵欢;张紫微;缪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胃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S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于胃癌诊断和转移灶探查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胃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用于30例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T/N值(靶与非靶比值).结果:对胃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1.7%;30例证实有转移的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20例,12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灵敏性为60%(12/20);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10例中8例为阳性,灵敏性为80%(8/10).30例胃癌治疗后随访患者,对于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灵敏性为90%(18/2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亦可以用于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作者:张春银;吴天革;蔡亮;陈跃;黄占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10例

    目的:探索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新途径.方法:21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110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为治疗组,100例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6%(103/110),对照组有效率73.0%(7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宇鹏;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伴AIDS并存梅毒及乙型肝炎1例的护理

    2009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存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灿;杭关琴;施小利;蔡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2例COPD患者(COPD组)及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TIMP-2基因启动子区域(-418位点)和外显子3区域(+85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IMP-2基因+853位点COPD组基因型频率为G/G 83.7%、G/A 15.2%、A/A 1.1%,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2);等位基因G在COPD组为91.3%,对照组为78.1%.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41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TIMP-2基因+853位点G/A等位基因改变在吸烟时与COPD易感性相关.(2)TIMP-2基因-418住点等位基因G/C的改变与COPD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伟;徐敏;胡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