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杨新平;卢健芳;钟飞焱;史嘉华;郑永辉;黄绍农

关键词:髋骨折, 老年人, 麻醉, 下肢
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带蒂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体会

    肝胆管结石常伴有肝胆管狭窄,临床处理比较棘手[1-2].治疗肝胆管结石必须同时有效解除肝胆管狭窄,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畅的胆道引流,才能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胆肠吻合术.然而,返流性胆管炎、再次胆管狭窄以及结石残留等问题,使再次手术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开始在肝胆管结石伴狭窄的治疗中,选择性采用自体组织修复狭窄整形后的胆管前壁缺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敏;黄益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氯比格雷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个月,再发加重1 d天.查体:BP 100/60 mgHg,口唇发绀,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05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胡国春;余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黑眼中的医生

    老黑一般情况下是不去医院的,一点小灾小病的,就自己搞定了!并不是老黑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实在不愿看见那么多对生命渴望的脸和焦急的亲人的眼神以及医生见怪不怪的那种从容不迫!每一次去医院的经历都是那么迫不得已,就像被人拎着耳朵拽进了刑场!

    作者:死水老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紫色风铃

    阳台上挂着一串紫色风铃,每有清风路过,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听着美妙悦耳的铃声,就想起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

    作者:韦莲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KDSJ-Y120型多功能动态消毒机与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居第一,病死率居首位,可高达50%[1].研究发现其原因与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密切相关[2-4].但病房环境污染,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增多也是其感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院为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为ICU配备了两台老肯牌KDSJ-Y120型多功能动态消毒机.为介绍该机在动态条件下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将其和紫外线灯两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并发症692例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92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有腹痛、子宫输卵管痉挛、输卵管穿孔、造影剂逆流、造影剂过敏反应等.术后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再狭窄、异位妊娠等.结论:避免和减少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并发症,可提高输卵管再通术疗效.

    作者:李惠民;苑青龙;徐苑苑;李哲;徐朝霞;蔡东顺;朱望东;龚雪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凯时对多发创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多发创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入选80例多发创伤并休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 mL,每12小时静推1次;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病死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ICU平均观察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凯时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多发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戴凌燕;诸葛璐;郭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9例中,无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结论:选择好适当的病例,配合手术中结肠灌洗作一期切除吻合,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李旺林;曹杰;张伟健;肖焕擎;王辉;杨平;谭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儿童结肠息肉的病理变化探讨

    目的:回顾我院387例儿童结肠息肉的病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上海新华医院从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利用纤维全结肠镜检查出儿童结肠息肉387例,年龄1~16岁,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病理检查为幼年性息肉329例,腺瘤性息肉者40例,Petuz-Jeghers息肉6例,家族性息肉病12例.结论:小儿结肠息肉大多数为幼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Peutz-Jeghers息肉较少见.但对于后三者,术后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复发和恶变.

    作者:王捍平;葛莉;沈涤华;张忠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的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6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首次采用传统注射法(A组),第2次采用改进注射法(B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的瘀斑及疼痛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B组方法注射疼痛及瘀斑明显少于A组方法注射.结论:B组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减少疼痛及瘀斑.

    作者:陈珑;陈凤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反向杂交法检测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的检测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诊断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其检测方法也随着生命学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种类繁多,如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等.其中反向杂交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一次可检测多个突变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本文对反向杂交法在基因突变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文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自然流产蜕膜、绒毛组织细胞凋亡与p53、Bax、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标本取自在空军总医院妇科就诊行流产的患者,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标本23例,并以正常早孕蜕膜及绒毛标本22例为对照组.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P<0.01),p53及Bax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增加(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细胞凋亡过度为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之一,p53通过Bax/Bcl-2途径参与了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的凋亡调节.

    作者:童英;赵磐琳;任力;方蔚然;杨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改善症状及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治疗3个月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应用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或阻止心室重构发展,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马坚;马竹仙;任海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和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和IL-18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296,P<0.05).结论:hsCRP和IL-18在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礼仪;陈士军;张高明;李志沭;许森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理因素对皮下埋植避孕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因素对皮下埋植避孕续用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取管的207名使用皮埋剂妇女的心理因素(知情方式、性格类型、文化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和各种媒体宣传续用率分别为83.9%和76.9%,通过朋友同事介绍知情者续用率为24.5%.外向型与中性型性格续用率分别为93.1%和64.7%,而内向型性格续用率为12.5%.初中以下妇女续用率为91.3%,高中专和大专以上妇女续用率分别为57.1%和10.0%.结论:术前专业人员细致的咨询工作和各种媒体客观详实的宣传是提高皮下埋植避孕续用率的保障.根据不同性格类型和文化程度的人,因人而异做好咨询工作,可提高其续用率.

    作者:麦小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6-二磷酸果糖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8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血病长期误诊为口腔溃疡1例

    患者女,52岁,主诉口腔溃疡疼痛半年余.患者半年来一直感口腔持续溃烂、疼痛,多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口腔科,给予局部对症治疗无好转,近3个月来伴全身乏力,不思饮食,曾在当地县医院行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陈粤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胆道及胰腺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既往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手术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表现等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348例急性胰腺炎病历资料.全部资料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组制定二次方案).根据研究要求,整理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病例67例,结合资料从手术方式、手术与发病间歇、住院天数、Balthazar,CT分级、Ranson入院48 h评分,进行分析、总结.所有结果采用-x±s,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曾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与胆总管结石、胆泥沉积,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奥狄氏括约狭窄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open cholecystectomy)胰腺炎在住院天数、术后距急性胰腺炎发作间隔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系痊愈出院.58例随访,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结论: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胰腺炎急性发作,在治疗上仍以支持,对症为主,但要重视病因诊治,在病情平稳后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检查,重点观察胰管,胆总管下端及奥迪氏括约肌功能,减少并控制胰腺炎复发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申素纲;张东;李军辉;胡恒通;郭坤;马清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次误诊为结节病的结核病1例

    近期笔者遇见1例多次误诊为结节病的结核病的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容;欧阳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常规结肠镜对男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者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2005-2006于我院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2 3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2 306例患者中637例(27.6%)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1 160例男性中检出375例(32.3%),1 146例女性中检出262例(22.9%),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0~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0~40岁息肉检出率(7.0%,P<0.05).余男女相近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4.7%及31.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P<0.001).(4)男女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各占74.1%、67.9%(P>0.05),单发性息肉各占56.0%及52.7%(P>0.05).结论: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