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平;洪正华;马毅;林列
目的:探讨固骼生在骨缺损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骨缺损患者应用固骼生进行手术植入治疗,并连续6~13个月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41例中1例失访,获随访的40例患者无不良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间界限模糊有新骨形成,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骨缺损已基本修复.结论:应用固骼生修复骨缺损,成骨速度快,具有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高生物活性材料.
作者:顾联;朱伟;朱礼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冬季的一个下午,多功能厅外人头攒动,人事科小丁不厌其烦地报着面试人员的名字,每报一个,都会惹得许多人伸长脖子倾听.每一位面试者神情各不相同,或独自一人静立一旁,或口中念念有词,或三五成群议论某人某人有关系、有后门等等.
作者:袁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第二杀手,严重危害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术后化疗是乳腺癌综合的治疗重要手段,做好医疗护理和心理安慰,以保证坚持完成化疗程序,这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兆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干化学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对30例服用茶碱的患者血清进行测定,并与免疫荧光偏振法进行比较,同时对干化学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茶碱浓度在5.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5).日内RSD为3.31%~5.85%,日间RSD为4.51%~7.39%;回收率为95.75%~102.33%.与免疫荧光偏振法进行比较,有良好相关性(r=0.9617,P>0.05).结论:应用本方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与免疫荧光偏振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且需血量少,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急诊检测.
作者:徐立风;刘涤瑕;董风珍;唐德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引起的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方法:对20例7~9.2岁替牙期患者以T2-T1代表自然生长6个月的改变,T3-T2代表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6个月的改变,对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A点前移1.47 mm,SNB、SNPg和Pg-Np明显减小,ANB增大3.62°,Wits值增加4.39 mm,上唇倾角明显改善.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促进上颌骨发育,下颌骨后下移位,有效纠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改善侧貌.
作者:骆英;方刚;黄统;樊晓群;章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感染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而创面感染又是全身性感染的主要来源[1],为此我们对31例本院住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做了统计分析.
作者:刘洪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估选择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厂家的参考范围.方法:选取45份不同血糖浓度的门诊患者标本,采用免役比浊法测定,按照规定公式计算结果,对不同的参考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按IFCC方法计算,正常组有3个数据与临床不符合,超出高限范围比例12%,总体符合率93.3%;按照DCCT方法计算,全部数据预期都在参考范围内,基本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结论:两种参考范围具可比性,但DCCT/NGSP的方案比较合理,相对较好.
作者:曹永坚;易四维;吴子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稳定且适合于进行长期的营养支持研究的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方法:18头普通江淮猪在无菌条件下行胰管插管,空肠造瘘,膀胱造瘘.术后24 h向胰管内泵入无菌5%牛磺胆酸钠1 mL/kg和7500BAEE/mL胰蛋白酶诱导sAP模型,所有动物均行营养支持,观察自然病程.结果:成功建立猪SAP模型,死亡率仅11%.猪主胰管较长适合于行主胰管插管.诱导胰腺炎后猪外周血淀粉酶明显增高,胰腺病理改变符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表现.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猪SAP模型,且适合行进一步的胰腺炎营养支持研究.
作者:顾超;邹晓平;陈磊;田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川乌、草乌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致死的报道不少.本院1998年9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25例急性川乌中毒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霞;雷淑芬;周望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来曲唑(letrozole)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口服2.5 mg/d,连服8周.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例,占15%,稳定(SD)12例,其中SD≥6个月6例,临床获益(CR+PR+SD≥6个月)9例,占45%;病情进展(PD)5例,占25%;一线治疗7例,有效2例,临床获益4例;二线治疗13例,有效1例,临床获益2例: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作者:杨保庆;汤明;阮培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1-2].在AD患者脑组织中可观察到某些脑区神经细胞的广泛丢失及动脉粥样硬化(AS)弥漫增生,且大多数AS位于损害的周围.AS作为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AD患者AS的激活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通常比典型的病理改变早十数年.AS活化后产生和释放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毒性代谢产物,在受体、离子通道、抗原传递、基因转录等各级水平全面影响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参与AD的发病过程[3-4].在病理条件下活化的AS对神经细胞既有毒性作用又有保护作用.本文将近年来AS在A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晶;王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BAY 43-9006,Nexavar)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单独、同时及序贯联合给药后以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索拉非尼及DD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同时给药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0.05).序贯用药DDP先用组与同时给药组相比疗效相似(P>0.05),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而索拉非尼先用组疗效差于前两者(P<0.05),显示拮抗作用.联合用药组凋亡率均比单药组高(P<0.05),同时给药组及DDP先用组凋亡率比索拉非尼先用组高(均P<0.05).结论:索拉非尼和DD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给药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序贯联合用药产生单向协同或相加作用.
作者:陈逢生;崔彦芝;罗荣城;李爱民;伍婧;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钳道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用双钳道内镜对病灶进行黏膜切除术,总结分析其术后疗效、并发痘.结果:41例病例中有35例成功行内镜黏膜完全切除术;其中隆起性腺瘤18例,早期胃癌15例,重度异性增生8例,病灶直径均<2 cm.术后有12例出血,15例出现上腹部不适,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钳道EMR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其方法安全实用,创伤小,费用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坚;胡伟;朱萱;吕农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36例卵巢癌患者及10名健康体检妇女外周血中INF-γ+细胞与IL-4+细胞频度.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呈现Th2亢进趋势,且这种变化随临床期别的升高而更加明显.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调,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评价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辛晓玲;刘志杰;赵汝珠;张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腔镜下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68例患者术后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失访8例,60例随访18~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手及腋窝多汗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代偿性出汗27例(39.7%),气胸4例,双手干燥1例.结论:胸腔镜下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有效、安全、可靠,但是术前应对所有患者强调常见并发症特别是代偿性出汗发生的可能.
作者:刘瑜;何志锋;林超西;蒋成榜;郑亮承;张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为肝源性糖尿病.本文报告15例,并就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作临床探讨.
作者:李奎;付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对AMI的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者AMI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ass.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灵敏度或特异性方面存在缺陷,近年发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红艳;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与护理特点.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肝外伤患儿71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和护理方法,患儿入院后经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的落实和严密监护及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大部分患儿可以以非手术保守治疗方法得以治愈,而少数损伤出血严重的患儿则需要行急诊手术治疗,护理上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和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71例患儿中,非手术治疗65例,治愈62例,治愈率95.1%;手术治疗6例,治愈4例;出院后随访,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目前大部分闭合性肝外伤的患儿可施行非手术治疗,但有随时病情变化的可能,快速有效落实急救措施、严密进行全面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均十分重要,良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育梅;邹建峰;卓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1000份出院病历,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000份病历中,使用抗茵药物的有876份(87.6%),其中,使用一种抗生素者639例(72.9%),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者237例(27.1%).在使用抗生素的全部病例中,治疗性使用抗茵药物者606份(69.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270份(30.8%).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3 d者占89.3%,>3 d者占10.7%.在手术前O.5~1 h便开始接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途径100%为经静脉途径.结论:本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肾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高,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肾内科常见有创操作术后是否可以予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均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以便为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贺争鸣;栾韶东;陈洪滔;许慧丽;廖莹;龙霞;贺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几乎适合临床各类手术的全麻诱导,尤其是需要术后快速清醒的患者[1].丙泊酚以其良好的可控性和清醒彻底的优点,广泛用于无痛人流,还可以与强效镇痛药芬太尼、阿芬太尼氯胺酮等联合用于时间稍长的手术[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丙泊酚与芬太尼伍用,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和术中患者是否知晓情况.
作者:刘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