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志雄;李兰;梁振江;赵宇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影响.方法:对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临床试验研究.采用WHO疗效评价标准、WHO制定的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抑郁、焦虑状况量表作为心理行为干预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影响的测量指标.在实验设计和患者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控制.结果: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DS、S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减少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剑英;朱延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9例经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检查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TET传统标准结合CI与传统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传统标准相比,C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传统标准阳性的基础上结合CI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88.5%)和准确性(81.9%)较传统标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TET传统标准结合CI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可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卓伟明;王秀云;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HepG2.2.1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给予8、4、2及1 ms/mL 4种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3、6 d后,各药物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P<0.01).结论:刺参糖胺聚糖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作者:蒋泽伟;辛永宁;罗兵;宣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位,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院应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以来,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0-2006年100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侯疆驿;杨晓林;林治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 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苏保辉;王自立;施建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免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和雪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随机将实验动物按损伤电压分为55 V组、110 V组、220 V组3组,建立电损伤动物模型.对电击后不同时程免坐骨神经进行取材固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1)坐骨神经55V电损伤4周后,神经结构即恢复正常;(2)110 V电损伤2周时,神经破坏加重,雪旺细胞增殖,16周时神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220 V电损伤时雪旺细胞被破坏,观察16周仍未见神经恢复.结论:神经组织在受到电损伤后超微结构随损伤电压的增大而改变明显:周围神经电击伤后神经再生能力与雪旺细胞相关,雪旺细胞的恢复可能是神经能够成功再生的必要保证.
作者:魏彦立;李学拥;雷战军;李金清;李望舟;吕小星;李跃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临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进行为期4周的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提示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ADL量表评分和HAMD评分减少.心理干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提示心因性因素不可忽视.
作者:朱咏新;周维智;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腺样体肥大可以妨碍咽鼓的通气引流功能,腺样体炎可以引起咽鼓管慢性水肿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刮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儿童复发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因传统手术术野不清,并发症较多,我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当医生很辛苦,起早贪黑,一方面精神高度紧张,应付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同时每天需要面对愁眉苦脸、满身痛楚的患者,原本天真善良的本性现今被有意无意地催促成一副目无表情、麻木不仁的冷峻面孔,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得爱恨情仇.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CSII)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胰岛素泵2、4周强化治疗.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1),餐后2 h C肽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强化治疗为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治宙;王瑞华;黄如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67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上腭正中部隆起,不伴其他症状,未作任何处理.半个月前觉上腭部隆起增大并感上腭部发胀,稍感双侧鼻塞,曾自服抗生素治疗无效来我科求医.
作者:徐爱国;胡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9例患者吸入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持续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全天无症状天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等)、肺功能(FEV1、PEF)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1、2、3个月FEV1、PEF明显增加.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荆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全天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P<0.001).仅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时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郑明星;方智野;张敏;王健;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术后处理.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26例改良Fontan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氧合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良好的治疗,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作者:钱巍;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16例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结果:16例患者经2年以上的系统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分,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为高危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肖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手术前骶管内吗啡注射对剖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找到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方法:将45例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术毕拔管后静脉给予吗啡1~2 mg,术后常规采用PCIA;Ⅱ组为骶管组,手术开始前骶管内注入吗啡1~2 mg/2 mL+2%利多卡因5 mL.术后也常规加用PCIA;Ⅲ组为对照组.Ⅰ、Ⅱ组PCIA泵的设置相同,吗啡30 mg/100 mL,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 min.3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4、8、16、24、48 h,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首次应用惠者自控镇痛(PCA)的时间(Tp)、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合用其他镇痛药物,并对结果做出统计学检验.结果:Ⅰ组、Ⅱ组的镇痛效果均优于Ⅲ组;术后16 h内Ⅱ组的镇痛效果优于I组、Ⅲ组;Ⅰ组患者Tp早于Ⅱ组患者;Ⅲ组的患者术后均使用其他镇痛药物,Ⅱ组合用其他镇痛药物的人数明显少于Ⅰ组;Ⅱ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小于Ⅰ组.结论:术前骶管内吗啡的注入能提高剖胸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全身性镇痛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兰;付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sinophilic bronchitis,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1],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基层医务人员对其极易误诊,本文总结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间初诊回访经三甲医院呼吸科确诊为EB的9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项贤者;郑昌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宫颈电切割术(LEEP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90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90%(81/9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2%(2/90),有1例病栓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8%(7/90);无一例感染和颈管狭窄,无手术切缘阳性者.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任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1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各项检查与治疗,了解此种脑变性疾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例经临床、MIR等检查证实的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检查,病灶情况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较大病灶明显缩小,痛灶数目较治疗前头颅MRI少.结论:应用头颅MRI检查对脑同心圆硬化诊断意义重大,随着MRI对于该病特征性的反映被临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早期诊断逐渐提高,多次的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该疾病,此外由于Pohl D等发现其可能与HHV-6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故该病对于类固醇药物敏感,临床使用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灶缩小,病情好转.
作者:余鹃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