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苏保辉;王自立;施建党

关键词:结核, 脊柱, 再手术, 内固定, 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 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道镜下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排尿障碍62例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患者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中位年龄37(15~78)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排尿困难,需腹肌用力协助排尿,尿频,尿失禁等.将BTX-A 200U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尿道镜下使用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处,1 mL/点,25 U/点.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记录患者注射前后排尿前和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振幅值(T、L及TL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到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其中明显改善14例,中度改善20例,轻微改善19例,无改善9例.42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大尿道闭合压平均降低9.3 cmH2O(4~29 cm H2O).患者在BTX-A注射后,TL值平均增高0.35(P<0.05),其中34例TL值增高,8例下降.另20例进行电话随访,其中1例因全身疾病死亡.注射后未出现与BTX-A相关的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是一种治疗各种病因引起尿道外括约肌痉挛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存质量.TL值是反映外括约肌功能状态较准确的指标.

    作者:林海洋;崔心刚;徐丹枫;瞿创予;孔乐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30例

    腺样体肥大可以妨碍咽鼓的通气引流功能,腺样体炎可以引起咽鼓管慢性水肿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刮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儿童复发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因传统手术术野不清,并发症较多,我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THP在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较难鉴别诊断,我们通过对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经皮肾活检病理诊断,并且检测血清Tamm-Horsfall glycoprotein(THP),发现THP对临床鉴别诊断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丁尧海;姜晓宇;王艳侠;张磊;石书梅;张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10年专题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我国关于核心期刊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1997-2006年发表的关于核心期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核心期刊研究文献共536篇,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主题分析显示关于核心期刊功用方面的研究多,有148篇,占总论文数的29%,其次是各学科在核心期刊方面的专科研究,有109篇,占总论文教的20%,文献计量学研究、测定方法、要目总览、总论、编辑、馆藏及其他分别占13%、8%、7%、7%、5%、5%、6%.近10年研究主题呈上升趋势的是:功用、文献计量、编辑及其他;呈下降趋势的是馆藏、专科;呈稳型型的是:总论、测定方法.结论:近十年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发展较快,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的主题近年来以探讨核心期刊的功用为多见,说明我国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并引起了图书情报人员、编辑人员广泛关注和学术争鸣,特别是编辑人员对核心期刊的关注度的迅速增加将引发科技期刊发展变化,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作者:吴淑金;陈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麻风病误诊2例及临床病理资料复习

    目的:探讨麻风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病理诊断.方法:回顾性对2例误诊的麻风病患者进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2例临床误诊的麻风病患者皮肤活检均查见较多的抗酸杆菌.结论: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麻风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抗酸染色是确诊麻风病的关键.

    作者:吴敬英;张万鹏;何伟峰;韩建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9例患者吸入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持续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全天无症状天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等)、肺功能(FEV1、PEF)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1、2、3个月FEV1、PEF明显增加.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荆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全天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P<0.001).仅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时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郑明星;方智野;张敏;王健;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影响.方法:对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临床试验研究.采用WHO疗效评价标准、WHO制定的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抑郁、焦虑状况量表作为心理行为干预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影响的测量指标.在实验设计和患者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控制.结果: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DS、S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减少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剑英;朱延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后的价值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持续存在,评价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的有效性.方法:对104例CIN 患者用Leep治疗后行高危型HPV的检测随诊.结果:CIN Ⅰ组Leep治疗后HPV转阴率为64%,CINⅡ~Ⅲ组转阴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随访中CIN Ⅰ组无复发或病灶残留,CINⅡ~Ⅲ组有3例患者复发或病灶残留,均为HPV阳性者.结论:CIN采用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DNA感染非常有效.随访时检测宫颈HPV-DNA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蒋燕明;李立;杨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50例AOS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3例,保守治疗治愈6例,手术中死亡3例,自动出院8例,原因为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是提高AOSC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陈博艺;邓斐文;李荣;李称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林趣事

    当医生很辛苦,起早贪黑,一方面精神高度紧张,应付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同时每天需要面对愁眉苦脸、满身痛楚的患者,原本天真善良的本性现今被有意无意地催促成一副目无表情、麻木不仁的冷峻面孔,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得爱恨情仇.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宫颈电切割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宫颈电切割术(LEEP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90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90%(81/9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2%(2/90),有1例病栓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8%(7/90);无一例感染和颈管狭窄,无手术切缘阳性者.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任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纠正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疗效,及高压氧在FG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所符合筛选指标FGR的孕妇52例按自愿原则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8例(A组)及常规治疗组24例(B组),前者用高压氧加FGR常规治疗,后者仅用FGR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后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增长、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脐动脉血流,血流变改善情况.结果:A组在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增长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在生物物理评分改善情况上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降低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值)均较B组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可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且安全有效.

    作者:苏敏;卓琼兰;张映辉;吴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低下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素(T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其中5例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治疗后死亡,1例治疗获缓解后,随访TT4、FT4、TT3、FT3、TSH,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患者血浆TT4、FT4、TT3、FT3、TS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早期纠正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影响疾病预后.结论: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监测甲状腺功能便于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治疗上早期应以治疗糖尿病和肾病为主,病情缓解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纠正甲状腺功能.

    作者:谢树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能.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B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口服药物为可塞风8 mg,每日1次.曲马多100 mg,每日2次,加巴喷定200 mg,每日3次.局部浸润阻滞为局部浸润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2 mL/点,每周2次,2周内局麻药加复方倍他米松5 mg注射1次.区域神经干阻滞为相应的疼痛区域神经干阻滞,如硬膜外腔阻滞,颈丛神经、肋间神经、椎旁神经阻滞,脊神经后内支、三又神经分支、枕大及枕小神经等.神经干阻滞2次为1个疗程,相隔3 d.治疗期间,对身体虚弱者可留院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如输入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类等.结果:1个月后全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和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1±1.47和2.23±1.53,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组睡眠评分明显提高(P<0.01),饮食评分也明显升高(P<0.01),患者满意度80%.结论:两种程序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组止痛效能更佳.

    作者:孙来保;张劲军;雷亚红;李扬;吴海;黄丹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黄脂消饮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和胃排空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黄脂消饮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和胃排空率的影响.方法:以三黄脂消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并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结果:中药治疗后血糖下降,胃排空率增加.结论:三黄脂消饮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血糖水平,而且增加了糖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率,明显地改善了胃排空延迟,所以三黄脂消饮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药物.

    作者:洪丽莉;连至诚;许冠荪;申国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作用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将20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HD组及HD+HP组,治疗前、后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清磷及PTH.结果:HD组治疗后PTH及血清磷分别由(987.86±445.31)pg/mL、(2.40±0.31)mmol/L降至(973.29±424.36)pg/mL、(1.87±0.10)mmol/L,PTH清除率为(7.33±2.89)%.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磷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D+HP组治疗后PI'H由(998.38±431.96)pg/mL降至(749.13±543.13)ps/mL,单次治疗PrrH清除率为(39.73±27.5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磷由治疗前的(2.39±0.37)mmol/L降至(1.34±0.12)mmol/L,差异显著高于HD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PTH及磷,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作者:孙淑清;洪佳平;陈今;林日勇;余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研究进展

    院内感染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出现之后,院内感染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

    作者:邹红波;江凌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眼前节重建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60例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性角膜疾病的眼前节重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患者60例(60眼),其中绿脓杆菌感染12例,真茵感染20例,可疑真菌感染(无病原学支持)28例.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两种眼前节重建方法,一种是带环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另一种是带环行结膜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供体植片分为3类,Ⅰ类12只,为新鲜材料;Ⅱ类48只,为全眼球冷冻活性保存材料;Ⅲ类28只,为全眼球冷冻非活性保存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时,Ⅰ类植片保持透明率为75%(9/12),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3例.Ⅱ类植片透明率为65%(13/20),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4例,原病复发1例,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2例.Ⅲ类植片因内皮无活性而呈半透明状,其中15眼发生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1例真茵性角膜感染于术后1周时发生真菌感染复发,并形成眼内炎,终摘除眼球.其他59例原发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治愈率为98%.结论:选择适宜的眼前节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静;高明宏;年春志;蓝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开腹手术中三种不同保温温度对新生儿体温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使用鼓风机不同保温温度对其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新生低体重儿与足体重儿各30例,皆采取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45、43、38℃,手术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左胸壁体表温度变化,记录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术中10、30、60 min,关腹后,手术结束时的温度.结果:(1)新生儿在不同的保温温度时,其各时期点的温度变化是有差异的(P<0.05),以消毒后体温低.(2)足体重儿中三种不同的保温温度,手术麻醉中体表温度在同一时间点上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低体重儿在45℃保温温度相比43℃、38℃在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的各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足体重儿,采用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都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低体重儿,在入室至切皮这一时期内,应应用高档次的保温温度(45℃),体重越低,越需要高的中性温度.

    作者:刘佩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