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保;张劲军;雷亚红;李扬;吴海;黄丹勇
目的:观察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的作用.方法:胸腔穿刺针与输液器(或输血器)连结制成胸腔穿刺引流器,将138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采用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放胸水,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抽胸水,比较两组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改变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引流胸水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适宜于临床应用.
作者:吴益怀;曾维利;廖晓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1996-2006年2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治疗、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儿均根据临床特征结合超声影像特征临床确诊,12例单纯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降低复发,9例全身治疗结合导管内灌洗可降低复发.结论:临床与超声影像特征结合在临床上可确诊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辅以实验室检查可减少误诊.急性期后或间歇期导管内灌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肌钙蛋白是组成横纹肌细肌丝的结构蛋白,其亚单位I、T和C组成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肌钙蛋白I(cTnI)经大量的研究,已被证实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1].
作者:王峰;向定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在临床上很常见,家族性甲亢临床报道很少见.现就我院收治的家族性甲亢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马兴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第一次上班的时候是1992年.那年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山区里的基层卫生所工作.我刚报到上班时主任就说,这里难得有一个急诊,大约平均2~3个月夜间才会遇到一个病人吧.
作者: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作者:钱巍;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15岁,因外伤致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背部后凸畸形及下肢瘫痪逐渐加重9年入院.患者6岁时背部外伤后出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后渐出现背部后凸畸形,双下肢无力,二便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钟润泉;徐国洲;张国超;涂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院内感染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出现之后,院内感染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
作者:邹红波;江凌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CSII)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胰岛素泵2、4周强化治疗.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1),餐后2 h C肽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强化治疗为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治宙;王瑞华;黄如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持续存在,评价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的有效性.方法:对104例CIN 患者用Leep治疗后行高危型HPV的检测随诊.结果:CIN Ⅰ组Leep治疗后HPV转阴率为64%,CINⅡ~Ⅲ组转阴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随访中CIN Ⅰ组无复发或病灶残留,CINⅡ~Ⅲ组有3例患者复发或病灶残留,均为HPV阳性者.结论:CIN采用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DNA感染非常有效.随访时检测宫颈HPV-DNA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蒋燕明;李立;杨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腺样体肥大可以妨碍咽鼓的通气引流功能,腺样体炎可以引起咽鼓管慢性水肿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刮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儿童复发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因传统手术术野不清,并发症较多,我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60岁,因病窦综合征于2001年6月在我院安置DDD永久起搏器,起搏器及电极均为美国ST.Jude Medical公司生产,型号为5320.术后经多次检测,起搏器呈DDD正常工作方式.
作者: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免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和雪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随机将实验动物按损伤电压分为55 V组、110 V组、220 V组3组,建立电损伤动物模型.对电击后不同时程免坐骨神经进行取材固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1)坐骨神经55V电损伤4周后,神经结构即恢复正常;(2)110 V电损伤2周时,神经破坏加重,雪旺细胞增殖,16周时神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220 V电损伤时雪旺细胞被破坏,观察16周仍未见神经恢复.结论:神经组织在受到电损伤后超微结构随损伤电压的增大而改变明显:周围神经电击伤后神经再生能力与雪旺细胞相关,雪旺细胞的恢复可能是神经能够成功再生的必要保证.
作者:魏彦立;李学拥;雷战军;李金清;李望舟;吕小星;李跃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当医生很辛苦,起早贪黑,一方面精神高度紧张,应付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同时每天需要面对愁眉苦脸、满身痛楚的患者,原本天真善良的本性现今被有意无意地催促成一副目无表情、麻木不仁的冷峻面孔,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得爱恨情仇.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新的非限制性支撑固定装置--骨折髋支撑关节对新鲜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骨龄成熟的杂交犬32只,术中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股骨头脱位的动物模型.实验组用手术植入骨折髋,坚强固定骨折端,减轻并替代股骨头负重.对照组复位后用两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结果:24周实验组骨折线区形成规则骨小梁并出现髓细胞,股骨头轻度纤维化;对照组骨折线区仍为类骨组织,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实验组骨折线区骨小梁改建,髓细胞丰富,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骨折线区出现少量不规则骨小梁,股骨头坏死塌陷并吸收.结论:骨折髋支撑关节能有效治愈股骨颈骨折,且防止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
作者:周预;史振满;胡蕴玉;许琴;王鑫;关玉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院应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以来,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0-2006年100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侯疆驿;杨晓林;林治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局部湿敷;PGE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加用前列腺素E1乳膏涂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踝肱指数(ABI)和患肢末梢足部皮肤温度.结果:PGE1组患者ABI指数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0.17±0.05,而常规组差值为0.09±0.03(P<0.05);PGE1组患者治疗后足趾皮肤温度也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1.13±0.16)℃,而常规组为(0.52±0.12)℃(P<0.01),PGE1组疗效优于后者.结论:在糖尿病足创面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增加患肢及创面的血流供应,促进肉芽生长,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预后.
作者:谢芳;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行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惠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Pentax VNL-1130型电子鼻咽镜检查腺样体大小,并与术中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超过3/4的病例腺样体大小位于0.71~0.90区间.在0.81~1.00区间,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腺样体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电子鼻咽镜是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一种准确而直观的工具.
作者:冼志雄;李兰;梁振江;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8例置双管多孔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与56例置单管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和单管引流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2/208)和35.7%(20/56)(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双管多孔负压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红;黄玲;施莹莹;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