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陆敏;张解宁;朱建峰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sinophilic bronchitis,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1],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基层医务人员对其极易误诊,本文总结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间初诊回访经三甲医院呼吸科确诊为EB的9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项贤者;郑昌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体液中微量水通道蛋白-2(AQP2)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用此方法检测羊水及新生儿尿液AQP2浓度.方法:人工合成AQP2蛋白特异性多肽片段,并与匙孔戚血蓝素联接制备兔抗AQP2多肽片段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AQP2的间接ELISA;并应用其对足月新生儿尿及孕足月羊水与成人尿样本进行AQP2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成功建立,灵敏度为2.5 pmol/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15%和7.89%.用该法定量检测羊水与尿液中AQP2浓度,成人尿/新生儿3 d尿中AQP2的浓度分别为(112.73 ±8.30)和(8.87±1.98)pmol/mL;孕足月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存在.结论:成功建立体液中微量AQP2间接ELISA,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表达.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宋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导致癫痫发作使致残和致死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2],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经对我院1994-2003年来收治的≥60岁脑梗死患者934例追踪观察3年,58例出现癫痫发作.现将这58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海波;陈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1.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明锋;金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9例经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检查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TET传统标准结合CI与传统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传统标准相比,C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传统标准阳性的基础上结合CI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88.5%)和准确性(81.9%)较传统标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TET传统标准结合CI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可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卓伟明;王秀云;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临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进行为期4周的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提示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ADL量表评分和HAMD评分减少.心理干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提示心因性因素不可忽视.
作者:朱咏新;周维智;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纠正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疗效,及高压氧在FG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所符合筛选指标FGR的孕妇52例按自愿原则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8例(A组)及常规治疗组24例(B组),前者用高压氧加FGR常规治疗,后者仅用FGR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后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增长、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脐动脉血流,血流变改善情况.结果:A组在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增长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在生物物理评分改善情况上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降低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值)均较B组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可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且安全有效.
作者:苏敏;卓琼兰;张映辉;吴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50例AOS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3例,保守治疗治愈6例,手术中死亡3例,自动出院8例,原因为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是提高AOSC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陈博艺;邓斐文;李荣;李称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动态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3月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每次250 ku,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I-9).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氧自由基损害,适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作者:谢东辉;章辉;郑兰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解剖定位和定性的内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9例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解剖定位划分,占据肾旁前间隙4例,肾周间隙26例,肾旁后间隙5例,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11例,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6例,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7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腹膜后各间隙肿瘤病理类型.结论:依据腹膜后三大间隙的划分,结合影像技术实现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有助于术前解决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了解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作者:黄鹤;吴佩;洪书剑;姜书传;俞咏梅;翟建;李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60岁,因病窦综合征于2001年6月在我院安置DDD永久起搏器,起搏器及电极均为美国ST.Jude Medical公司生产,型号为5320.术后经多次检测,起搏器呈DDD正常工作方式.
作者: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和探讨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995-2006年应用高压氧治疗的46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例的分析,了解原发病因、发病年龄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非脑外伤组(P<0.01),开始治疗时间≤30 d组及31-60 d组好转率明显高于≥61 d组(P<0.05).<30岁者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者(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时脑外伤所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0 d以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效较好,且年龄越低,疗效越好.
作者:王敏;冉春风;李嘉祁;庄志坚;韩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联合必奇(蒙脱石)及西米替丁(cimetidine)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干扰素联合必奇及西米替丁,对照组用利巴韦林(ribavirin),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必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汪爱群;覃肇源;蒋小云;白波;李理;马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9例患者吸入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持续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全天无症状天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等)、肺功能(FEV1、PEF)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1、2、3个月FEV1、PEF明显增加.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荆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全天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P<0.001).仅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时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郑明星;方智野;张敏;王健;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75例,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康复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显效24例(63%),有效13例(34%),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10例(27%),有效20例(54%),无效7例(19%),总有效率(81%),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杨巧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髌股关节软骨软化(patellofemoral chondromalacia,PFC)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入,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刘少华;刘效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作者:朱峥;周奇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VEGF和VEGFR在37例颈椎病及11例正常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时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椎体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为90.9%,与退变椎体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4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R在正常椎体软骨终板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为72.7%,与退变椎体终板软骨细胞表达阳性率(3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中VEGF和VEGFR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终板软骨细胞VEGF分泌的减少导致终板血管芽的维持不足.VEGF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表明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细胞因子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为椎问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王弘;陈学武;徐宏光;丁国正;刘平;黄德刚;宣华兵;王凌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采用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28例.结果:临床应用2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按TAM标准评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绍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常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β-连环蛋白(β-catenin)是细胞重要的信号传递蛋白,参与细胞黏附、生长、增殖等过程.
作者:杨平玲;江飞舟;徐敏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