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病原学分析和乙肝肝硬化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丁慧俊;孙剑;陈永鹏;徐旭雯;侯金林

关键词:肝硬化, 肝炎E抗原, 乙型, 年龄, HBV DNA, CTP评分
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肝硬化患者病原组成及,临床所见HBeAg(-)和HBeAg(+)两类肝硬化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599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占主要病因的乙肝肝硬化中的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年龄、ALT、HBV DNA定量、CTP评分、PLT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在肝硬化病因中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有557例,占92.99%,其中又以乙肝肝硬化居多.在乙肝肝硬化中HBeAg(-)乙肝肝硬化306例,占62.3%;HBeAg(+)肝硬化185例,占37.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eAg(+)组.两组之间CTP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院临床所见肝硬化病例以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所致占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中足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与HBeAg(+)肝硬化患者在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作者:钱巍;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组行子宫肌瘤剜除+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用超声检查子宫血流情况、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月经改变及妇科内分泌激素.结果:两组子宫血流、妇科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无明显改变,治疗组及对照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分别为3.9%、26.5%,月经仍为异常者分别6.7%、35.7%.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赖娟娟;闵羡蕙;林丽斌;黄美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思密达、山莨宕碱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目的:了解思密达联合山莨宕碱保留灌肠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思密达、山莨宕碱灌肠加思密达口服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0例,与对照组以思密达口服治疗为主相比较,通过临床观察、经方差检验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对比表明,思密达、山莨宕碱保留灌肠治疗可以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结论:思密达、山莨宕碱保留灌肠结合口服治疗可以更快加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痊愈,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楚,并能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简素珍;卢伟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THP在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较难鉴别诊断,我们通过对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经皮肾活检病理诊断,并且检测血清Tamm-Horsfall glycoprotein(THP),发现THP对临床鉴别诊断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丁尧海;姜晓宇;王艳侠;张磊;石书梅;张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9例经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检查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TET传统标准结合CI与传统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传统标准相比,C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传统标准阳性的基础上结合CI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88.5%)和准确性(81.9%)较传统标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TET传统标准结合CI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可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卓伟明;王秀云;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HepG2.2.1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给予8、4、2及1 ms/mL 4种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3、6 d后,各药物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P<0.01).结论:刺参糖胺聚糖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作者:蒋泽伟;辛永宁;罗兵;宣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CSII)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胰岛素泵2、4周强化治疗.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1),餐后2 h C肽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强化治疗为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治宙;王瑞华;黄如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4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和探讨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995-2006年应用高压氧治疗的46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例的分析,了解原发病因、发病年龄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非脑外伤组(P<0.01),开始治疗时间≤30 d组及31-60 d组好转率明显高于≥61 d组(P<0.05).<30岁者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者(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时脑外伤所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0 d以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效较好,且年龄越低,疗效越好.

    作者:王敏;冉春风;李嘉祁;庄志坚;韩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青春期女童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与生长激素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童的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上选择青春期女童(乳房发育进入B2期)40例,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检测其0、30、60、90、120 min的血清FSH、LH、E2和GH水平.结果:40例女童中,激发试验阳性(A组)16例,阴性(B组)24例.A组的FSH、LH、E2、GH基值分别为(2.90±0.44)IU/L、(1.40±0.88)IU/L、(24.19±7.10)ng/L、(0.14±0.04)μg/L,峰值分别为(12.25±7.33)IU/L、(21.93 ±5.80)IU/L、(24.56±7.51)ng/L、(4.72±1.66)μg/L;B组的FSH、LH、E:、GH基值分别为(3.03±0.50)IU/L、(1.44±0.73)IU/L、(13.96±4.26)ng/L、(0.16±0.05)μg/L,峰值分别为(19.73±8.04)IU/L、(11.36±5.98)IU/L、(14.92±4.23)ng/L、(2.97±1.26)μg/L;A组的E2峰值与基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E2基值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FSH、LH、GH基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纽的LH、E2和GH峰值均高于B组,FSH峰值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A组的GH峰值与E2峰值呈显著正相关(r=0.636,P<0.01),与FSH峰值、LH峰值问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B组的GH峰值与FSH、LH及E2峰值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结论:中枢性青春期发动的女童其GH与性腺轴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尤其是与E2关系密切.

    作者:张宇;李温慈;杨立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7-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中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lc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FBG及PBG仍控制良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作者:黄桂琼;刘仕群;李际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58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导致癫痫发作使致残和致死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2],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经对我院1994-2003年来收治的≥60岁脑梗死患者934例追踪观察3年,58例出现癫痫发作.现将这58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海波;陈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186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位,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肌钙蛋白是组成横纹肌细肌丝的结构蛋白,其亚单位I、T和C组成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肌钙蛋白I(cTnI)经大量的研究,已被证实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1].

    作者:王峰;向定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1996-2006年2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治疗、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儿均根据临床特征结合超声影像特征临床确诊,12例单纯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降低复发,9例全身治疗结合导管内灌洗可降低复发.结论:临床与超声影像特征结合在临床上可确诊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辅以实验室检查可减少误诊.急性期后或间歇期导管内灌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尿道镜下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排尿障碍62例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患者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中位年龄37(15~78)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排尿困难,需腹肌用力协助排尿,尿频,尿失禁等.将BTX-A 200U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尿道镜下使用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处,1 mL/点,25 U/点.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记录患者注射前后排尿前和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振幅值(T、L及TL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到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其中明显改善14例,中度改善20例,轻微改善19例,无改善9例.42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大尿道闭合压平均降低9.3 cmH2O(4~29 cm H2O).患者在BTX-A注射后,TL值平均增高0.35(P<0.05),其中34例TL值增高,8例下降.另20例进行电话随访,其中1例因全身疾病死亡.注射后未出现与BTX-A相关的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是一种治疗各种病因引起尿道外括约肌痉挛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存质量.TL值是反映外括约肌功能状态较准确的指标.

    作者:林海洋;崔心刚;徐丹枫;瞿创予;孔乐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 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苏保辉;王自立;施建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合并宫腔内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1例

    患者女,39岁,G4P2A2,停经42 d,间断腰痛2 d,无阴道出血.查尿HCG(+).妇检:外阴阴道已婚式,子宫稍大,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双附件未及异常.

    作者:刘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尿道电切配合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一次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先在电切镜监视下行下腹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做一荷包留置Trocar造痿、低压灌洗下行TURP,后拔除Trocar拉紧荷包缝闭膀胱,一次性手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48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历时90~180 min,切开取石时间为20~40min,术后无留置膀胱造瘘管,术中无输血、未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3~5 d拔除尿管,无尿瘘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TURP结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一次性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具有安全、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前列腺较大及膀胱结石多发或质硬或直径大于2 cm的结石患者.它在低压灌洗状态可以避免TURS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大力碎石钳受结石大小的限制及对膀胱、尿道的损伤以及经尿道气压弹道或激光碎石对镜子的损害及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朝贤;郑周达;陈森期;许振强;林海利;庄志明;林天旗;王毅文;林建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Roux-en-Y吻合+P型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胃体癌、上半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从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来看,上半胃癌第5、6组淋巴结也有14%~20%的转移率,不行全胃切除难以获得根治效果,全胃切除是治疗胃恶性肿瘤主要的方法之

    作者:唐典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