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合并宫腔内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1例

刘小兰

关键词:子宫肌瘤, 宫腔内, 娠误诊, 阴道出血, 外阴阴道, 宫颈肥大, 重度, 已婚, 腰痛, 间断, 患者, 附件, 妇检
摘要:患者女,39岁,G4P2A2,停经42 d,间断腰痛2 d,无阴道出血.查尿HCG(+).妇检:外阴阴道已婚式,子宫稍大,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双附件未及异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管多孔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8例置双管多孔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与56例置单管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和单管引流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2/208)和35.7%(20/56)(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双管多孔负压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红;黄玲;施莹莹;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改良Fontan术后处理

    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术后处理.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26例改良Fontan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氧合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良好的治疗,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行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惠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Pentax VNL-1130型电子鼻咽镜检查腺样体大小,并与术中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超过3/4的病例腺样体大小位于0.71~0.90区间.在0.81~1.00区间,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腺样体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电子鼻咽镜是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一种准确而直观的工具.

    作者:冼志雄;李兰;梁振江;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186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位,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肌钙蛋白是组成横纹肌细肌丝的结构蛋白,其亚单位I、T和C组成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肌钙蛋白I(cTnI)经大量的研究,已被证实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1].

    作者:王峰;向定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髌股关节软骨软化病理机制的研究现状

    髌股关节软骨软化(patellofemoral chondromalacia,PFC)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入,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刘少华;刘效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氯化锶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用89SrCl2静脉一次给药,剂量111~148MBq;联合组于89SrCl2用药3 d后静脉滴注99Tc-MDP,99Tc-MDP 2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 d,然后用99Tc-MDP 5 mg静脉推注,连续15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27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3.3%;联合组29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7.9%;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药组骨止痛效果,有效7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联合组止痛效果,有效11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药89SrCl2,对骨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官荣光;李繁;陈锦超;柯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术前骶管内吗啡注射对开胸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前骶管内吗啡注射对剖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找到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方法:将45例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术毕拔管后静脉给予吗啡1~2 mg,术后常规采用PCIA;Ⅱ组为骶管组,手术开始前骶管内注入吗啡1~2 mg/2 mL+2%利多卡因5 mL.术后也常规加用PCIA;Ⅲ组为对照组.Ⅰ、Ⅱ组PCIA泵的设置相同,吗啡30 mg/100 mL,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 min.3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4、8、16、24、48 h,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首次应用惠者自控镇痛(PCA)的时间(Tp)、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合用其他镇痛药物,并对结果做出统计学检验.结果:Ⅰ组、Ⅱ组的镇痛效果均优于Ⅲ组;术后16 h内Ⅱ组的镇痛效果优于I组、Ⅲ组;Ⅰ组患者Tp早于Ⅱ组患者;Ⅲ组的患者术后均使用其他镇痛药物,Ⅱ组合用其他镇痛药物的人数明显少于Ⅰ组;Ⅱ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小于Ⅰ组.结论:术前骶管内吗啡的注入能提高剖胸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全身性镇痛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兰;付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00例

    氨溴特罗(易坦静)口服液是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化痰止咳制剂.我科2007年1-7月期间对该药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癌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胃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研究已获得长足进步,但5年生存率依然低下.2~3年复发率约50%.提高诊治效果应关注胃癌早期诊断、前哨淋巴结栓出、微转移鉴定、淋巴廓清范围、腹膜转移及联合脏器切除等.

    作者:姜波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开腹手术中三种不同保温温度对新生儿体温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使用鼓风机不同保温温度对其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新生低体重儿与足体重儿各30例,皆采取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45、43、38℃,手术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左胸壁体表温度变化,记录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术中10、30、60 min,关腹后,手术结束时的温度.结果:(1)新生儿在不同的保温温度时,其各时期点的温度变化是有差异的(P<0.05),以消毒后体温低.(2)足体重儿中三种不同的保温温度,手术麻醉中体表温度在同一时间点上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低体重儿在45℃保温温度相比43℃、38℃在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的各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足体重儿,采用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都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低体重儿,在入室至切皮这一时期内,应应用高档次的保温温度(45℃),体重越低,越需要高的中性温度.

    作者:刘佩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采用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28例.结果:临床应用2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按TAM标准评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绍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4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和探讨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995-2006年应用高压氧治疗的46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例的分析,了解原发病因、发病年龄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非脑外伤组(P<0.01),开始治疗时间≤30 d组及31-60 d组好转率明显高于≥61 d组(P<0.05).<30岁者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者(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时脑外伤所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0 d以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效较好,且年龄越低,疗效越好.

    作者:王敏;冉春风;李嘉祁;庄志坚;韩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别忽视医院内部的和谐

    当今政府正极力倡导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服务,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这些多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形象再塑,对于患者的实质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

    作者:赵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误诊9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sinophilic bronchitis,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1],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基层医务人员对其极易误诊,本文总结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间初诊回访经三甲医院呼吸科确诊为EB的9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项贤者;郑昌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6例体会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髋臼全部选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头选骨水泥型20例,非骨水泥型6例,取髋后外侧切口,显露关节,于小粗隆上方1.5 cm截除股骨颈,清理髋臼,按正确角度置入人工髋臼,股骨侧开髓、扩髓,保证股骨颈的前倾角,选合适假体植入,安装与髋臼匹配的股骨头.结果: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随访平均5年4个月,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无,优良率88.5%.结论:THR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各种关节病变的成熟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对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许多骨科疾病,首先考虑且疗效确切,但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下沉、大腿疼痛等问题仍需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

    作者:方德儒;黄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4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7足,Ⅳ型6足,全部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8例34足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了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6足,经治疗切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15足、良13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达82.4%.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豪东;李健;颜登鲁;高梁斌;胡涛;赵洪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的处理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和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47例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病例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手术区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5例行脓腔-同侧侧脑室连续灌洗术;28例行双侧脑室置管连续灌洗术;14例行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灌洗术.平均灌洗引流时间(11.6±3.1)d.11例脑室引流管出现堵塞,经挤压、冲洗引流管后再通.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补充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9例(83.0%)严重颅内感染控制,8例(17.0%)死亡,其中5例死于颅内感染,3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3例(27.7%)良性脑积水自愈,26例(55.3%)恶性脑积水病例白细胞数<100×106/L,脑脊液蛋白含量<1 000 mg/L,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其中2例分流不足,1例分流过度,更换与颅内压相适应的分流阀,所有行分流术病例脑积水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病例行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依病情采取不同部位置管连续灌洗术,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茵药,补充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颅内感染治愈率高;颅内感染控制后良性脑积水自愈,恶性脑积水早期行V-P分流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胜初;陈晓雷;黄建斌;周玉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同心圆硬化1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通过对1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各项检查与治疗,了解此种脑变性疾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例经临床、MIR等检查证实的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检查,病灶情况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较大病灶明显缩小,痛灶数目较治疗前头颅MRI少.结论:应用头颅MRI检查对脑同心圆硬化诊断意义重大,随着MRI对于该病特征性的反映被临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早期诊断逐渐提高,多次的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该疾病,此外由于Pohl D等发现其可能与HHV-6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故该病对于类固醇药物敏感,临床使用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灶缩小,病情好转.

    作者:余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纠正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疗效,及高压氧在FG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所符合筛选指标FGR的孕妇52例按自愿原则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8例(A组)及常规治疗组24例(B组),前者用高压氧加FGR常规治疗,后者仅用FGR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后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增长、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脐动脉血流,血流变改善情况.结果:A组在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增长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在生物物理评分改善情况上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降低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值)均较B组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可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且安全有效.

    作者:苏敏;卓琼兰;张映辉;吴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