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合并宫腔内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1例

刘小兰

关键词:子宫肌瘤, 宫腔内, 娠误诊, 阴道出血, 外阴阴道, 宫颈肥大, 重度, 已婚, 腰痛, 间断, 患者, 附件, 妇检
摘要:患者女,39岁,G4P2A2,停经42 d,间断腰痛2 d,无阴道出血.查尿HCG(+).妇检:外阴阴道已婚式,子宫稍大,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双附件未及异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别忽视医院内部的和谐

    当今政府正极力倡导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服务,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这些多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形象再塑,对于患者的实质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

    作者:赵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与蛋白质组学

    支气管哮喘是一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作者:朱峥;周奇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58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导致癫痫发作使致残和致死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2],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经对我院1994-2003年来收治的≥60岁脑梗死患者934例追踪观察3年,58例出现癫痫发作.现将这58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海波;陈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能.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B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口服药物为可塞风8 mg,每日1次.曲马多100 mg,每日2次,加巴喷定200 mg,每日3次.局部浸润阻滞为局部浸润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2 mL/点,每周2次,2周内局麻药加复方倍他米松5 mg注射1次.区域神经干阻滞为相应的疼痛区域神经干阻滞,如硬膜外腔阻滞,颈丛神经、肋间神经、椎旁神经阻滞,脊神经后内支、三又神经分支、枕大及枕小神经等.神经干阻滞2次为1个疗程,相隔3 d.治疗期间,对身体虚弱者可留院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如输入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类等.结果:1个月后全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和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1±1.47和2.23±1.53,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组睡眠评分明显提高(P<0.01),饮食评分也明显升高(P<0.01),患者满意度80%.结论:两种程序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组止痛效能更佳.

    作者:孙来保;张劲军;雷亚红;李扬;吴海;黄丹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眼前节重建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60例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性角膜疾病的眼前节重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患者60例(60眼),其中绿脓杆菌感染12例,真茵感染20例,可疑真菌感染(无病原学支持)28例.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两种眼前节重建方法,一种是带环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另一种是带环行结膜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供体植片分为3类,Ⅰ类12只,为新鲜材料;Ⅱ类48只,为全眼球冷冻活性保存材料;Ⅲ类28只,为全眼球冷冻非活性保存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时,Ⅰ类植片保持透明率为75%(9/12),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3例.Ⅱ类植片透明率为65%(13/20),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4例,原病复发1例,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2例.Ⅲ类植片因内皮无活性而呈半透明状,其中15眼发生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1例真茵性角膜感染于术后1周时发生真菌感染复发,并形成眼内炎,终摘除眼球.其他59例原发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治愈率为98%.结论:选择适宜的眼前节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静;高明宏;年春志;蓝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列腺素E1乳膏局部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局部湿敷;PGE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加用前列腺素E1乳膏涂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踝肱指数(ABI)和患肢末梢足部皮肤温度.结果:PGE1组患者ABI指数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0.17±0.05,而常规组差值为0.09±0.03(P<0.05);PGE1组患者治疗后足趾皮肤温度也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1.13±0.16)℃,而常规组为(0.52±0.12)℃(P<0.01),PGE1组疗效优于后者.结论:在糖尿病足创面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增加患肢及创面的血流供应,促进肉芽生长,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预后.

    作者:谢芳;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针刀配合红外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6例

    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俗称网球肘,作者于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间,应用小针刀配合红外线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炜;施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186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位,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尿道镜下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排尿障碍62例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多种因外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障碍患者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中位年龄37(15~78)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排尿困难,需腹肌用力协助排尿,尿频,尿失禁等.将BTX-A 200U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尿道镜下使用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处,1 mL/点,25 U/点.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记录患者注射前后排尿前和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振幅值(T、L及TL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到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其中明显改善14例,中度改善20例,轻微改善19例,无改善9例.42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大尿道闭合压平均降低9.3 cmH2O(4~29 cm H2O).患者在BTX-A注射后,TL值平均增高0.35(P<0.05),其中34例TL值增高,8例下降.另20例进行电话随访,其中1例因全身疾病死亡.注射后未出现与BTX-A相关的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是一种治疗各种病因引起尿道外括约肌痉挛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存质量.TL值是反映外括约肌功能状态较准确的指标.

    作者:林海洋;崔心刚;徐丹枫;瞿创予;孔乐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第一次值班

    我第一次上班的时候是1992年.那年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山区里的基层卫生所工作.我刚报到上班时主任就说,这里难得有一个急诊,大约平均2~3个月夜间才会遇到一个病人吧.

    作者: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6例

    目的:应用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16例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结果:16例患者经2年以上的系统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分,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为高危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肖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THP在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较难鉴别诊断,我们通过对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经皮肾活检病理诊断,并且检测血清Tamm-Horsfall glycoprotein(THP),发现THP对临床鉴别诊断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丁尧海;姜晓宇;王艳侠;张磊;石书梅;张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体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体液中微量水通道蛋白-2(AQP2)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用此方法检测羊水及新生儿尿液AQP2浓度.方法:人工合成AQP2蛋白特异性多肽片段,并与匙孔戚血蓝素联接制备兔抗AQP2多肽片段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AQP2的间接ELISA;并应用其对足月新生儿尿及孕足月羊水与成人尿样本进行AQP2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成功建立,灵敏度为2.5 pmol/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15%和7.89%.用该法定量检测羊水与尿液中AQP2浓度,成人尿/新生儿3 d尿中AQP2的浓度分别为(112.73 ±8.30)和(8.87±1.98)pmol/mL;孕足月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存在.结论:成功建立体液中微量AQP2间接ELISA,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表达.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宋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癌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胃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研究已获得长足进步,但5年生存率依然低下.2~3年复发率约50%.提高诊治效果应关注胃癌早期诊断、前哨淋巴结栓出、微转移鉴定、淋巴廓清范围、腹膜转移及联合脏器切除等.

    作者:姜波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研究免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和雪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随机将实验动物按损伤电压分为55 V组、110 V组、220 V组3组,建立电损伤动物模型.对电击后不同时程免坐骨神经进行取材固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1)坐骨神经55V电损伤4周后,神经结构即恢复正常;(2)110 V电损伤2周时,神经破坏加重,雪旺细胞增殖,16周时神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220 V电损伤时雪旺细胞被破坏,观察16周仍未见神经恢复.结论:神经组织在受到电损伤后超微结构随损伤电压的增大而改变明显:周围神经电击伤后神经再生能力与雪旺细胞相关,雪旺细胞的恢复可能是神经能够成功再生的必要保证.

    作者:魏彦立;李学拥;雷战军;李金清;李望舟;吕小星;李跃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干扰素联合必奇及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联合必奇(蒙脱石)及西米替丁(cimetidine)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干扰素联合必奇及西米替丁,对照组用利巴韦林(ribavirin),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必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汪爱群;覃肇源;蒋小云;白波;李理;马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及其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失功内瘘及16例新建内瘘,用手术剪切的方法采集血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蛋白质水平检测36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MP-9和PAI-1的变化.结果:MMP-9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1.43%vs 23.32%,P<0.01).PAI-1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2.28%vs 4.62%,P>0.05).结论:MMP-9在闭塞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PAI-1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增多.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日红;应旭旻;郭晶;朱晓玲;杨汝春;王宇晖;王永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9例患者吸入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持续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全天无症状天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等)、肺功能(FEV1、PEF)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1、2、3个月FEV1、PEF明显增加.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荆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全天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P<0.001).仅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时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郑明星;方智野;张敏;王健;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临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进行为期4周的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提示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ADL量表评分和HAMD评分减少.心理干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提示心因性因素不可忽视.

    作者:朱咏新;周维智;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100例

    本院应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以来,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0-2006年100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侯疆驿;杨晓林;林治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