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风病误诊2例及临床病理资料复习

吴敬英;张万鹏;何伟峰;韩建德

关键词:麻风, 临床, 病理, 抗酸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麻风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病理诊断.方法:回顾性对2例误诊的麻风病患者进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2例临床误诊的麻风病患者皮肤活检均查见较多的抗酸杆菌.结论: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麻风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抗酸染色是确诊麻风病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CSII)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胰岛素泵2、4周强化治疗.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1),餐后2 h C肽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强化治疗为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治宙;王瑞华;黄如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Roux-en-Y吻合+P型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胃体癌、上半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从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来看,上半胃癌第5、6组淋巴结也有14%~20%的转移率,不行全胃切除难以获得根治效果,全胃切除是治疗胃恶性肿瘤主要的方法之

    作者:唐典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深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1.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明锋;金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癌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胃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研究已获得长足进步,但5年生存率依然低下.2~3年复发率约50%.提高诊治效果应关注胃癌早期诊断、前哨淋巴结栓出、微转移鉴定、淋巴廓清范围、腹膜转移及联合脏器切除等.

    作者:姜波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新的非限制性支撑固定装置--骨折髋支撑关节对新鲜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骨龄成熟的杂交犬32只,术中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股骨头脱位的动物模型.实验组用手术植入骨折髋,坚强固定骨折端,减轻并替代股骨头负重.对照组复位后用两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结果:24周实验组骨折线区形成规则骨小梁并出现髓细胞,股骨头轻度纤维化;对照组骨折线区仍为类骨组织,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实验组骨折线区骨小梁改建,髓细胞丰富,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骨折线区出现少量不规则骨小梁,股骨头坏死塌陷并吸收.结论:骨折髋支撑关节能有效治愈股骨颈骨折,且防止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

    作者:周预;史振满;胡蕴玉;许琴;王鑫;关玉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含氟达拉滨方案治疗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n=12)、CHOP方案(n=8)及抗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方案(R+CHOP,n=6)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化疗后患者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用CHOP和R+CHOP方案治疗组的患者.应用含氟达拉滨组与R+CHOP组患者之间B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低于CHOP组.结论:氟达拉滨可明显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应用氟达拉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

    作者:董维;李群;翟晓;杨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48例有外伤史且有不同程度膝部症状的病例,采用低场机检查,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加权像(T2WI)、T1加权像(T1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结果:48例MRI检出隐性骨损伤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左侧膝关节22例,右侧膝关节2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损伤区信号形态多样,伴有附属结构损伤多例.结论:现有医疗体系中MRI是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以FSE序列、T1WI佳,且时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交海;梁晓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50例AOS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3例,保守治疗治愈6例,手术中死亡3例,自动出院8例,原因为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是提高AOSC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陈博艺;邓斐文;李荣;李称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解剖定位和定性的内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9例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解剖定位划分,占据肾旁前间隙4例,肾周间隙26例,肾旁后间隙5例,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11例,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6例,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7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腹膜后各间隙肿瘤病理类型.结论:依据腹膜后三大间隙的划分,结合影像技术实现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有助于术前解决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了解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作者:黄鹤;吴佩;洪书剑;姜书传;俞咏梅;翟建;李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3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31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分析两组5年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A、B两组惠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8%、17%,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发现共有11例复发,其中,有7例发生远处转移,占64%.在术后有无化疗两种情况下,复发患者远处转移分别占40%、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惠者可以采用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扩大手术范围及行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中占相当比例,术后辅助化疗对抑制盆腔外复发有一定帮助.

    作者:唐坤;卢丽娜;余莉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肿瘤治疗反应的影像学评价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无创的、可重复的影像学手段来评价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对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4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7足,Ⅳ型6足,全部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8例34足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了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6足,经治疗切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15足、良13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达82.4%.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豪东;李健;颜登鲁;高梁斌;胡涛;赵洪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病原学分析和乙肝肝硬化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通过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肝硬化患者病原组成及,临床所见HBeAg(-)和HBeAg(+)两类肝硬化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599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占主要病因的乙肝肝硬化中的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年龄、ALT、HBV DNA定量、CTP评分、PLT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在肝硬化病因中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有557例,占92.99%,其中又以乙肝肝硬化居多.在乙肝肝硬化中HBeAg(-)乙肝肝硬化306例,占62.3%;HBeAg(+)肝硬化185例,占37.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eAg(+)组.两组之间CTP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院临床所见肝硬化病例以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所致占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中足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与HBeAg(+)肝硬化患者在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丁慧俊;孙剑;陈永鹏;徐旭雯;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75例,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康复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显效24例(63%),有效13例(34%),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10例(27%),有效20例(54%),无效7例(19%),总有效率(81%),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杨巧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支原体(mycroplasma)是迄今所知能够自我复制并独立存活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呈高度多形性,种类繁多.支原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广泛,其影响可涉及到人、动物、植物及细胞培养等.

    作者:栾瑞玲;吴元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每日使用3~4次,每次使用2 h.两组均同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和营养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利用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总均分(TMS)及日常生活能力(F1S)、社会活动情况(F2S)、抑郁心理状态(F3S)、焦虑心理症状(F4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BiPAP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流阻塞,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症状,增加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曾玉兰;杨荣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行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惠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Pentax VNL-1130型电子鼻咽镜检查腺样体大小,并与术中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超过3/4的病例腺样体大小位于0.71~0.90区间.在0.81~1.00区间,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腺样体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电子鼻咽镜是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一种准确而直观的工具.

    作者:冼志雄;李兰;梁振江;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氯化锶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用89SrCl2静脉一次给药,剂量111~148MBq;联合组于89SrCl2用药3 d后静脉滴注99Tc-MDP,99Tc-MDP 2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 d,然后用99Tc-MDP 5 mg静脉推注,连续15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27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3.3%;联合组29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7.9%;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药组骨止痛效果,有效7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联合组止痛效果,有效11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药89SrCl2,对骨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官荣光;李繁;陈锦超;柯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7-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中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lc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FBG及PBG仍控制良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作者:黄桂琼;刘仕群;李际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体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体液中微量水通道蛋白-2(AQP2)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用此方法检测羊水及新生儿尿液AQP2浓度.方法:人工合成AQP2蛋白特异性多肽片段,并与匙孔戚血蓝素联接制备兔抗AQP2多肽片段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AQP2的间接ELISA;并应用其对足月新生儿尿及孕足月羊水与成人尿样本进行AQP2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成功建立,灵敏度为2.5 pmol/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15%和7.89%.用该法定量检测羊水与尿液中AQP2浓度,成人尿/新生儿3 d尿中AQP2的浓度分别为(112.73 ±8.30)和(8.87±1.98)pmol/mL;孕足月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存在.结论:成功建立体液中微量AQP2间接ELISA,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表达.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宋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