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

黄鹤;吴佩;洪书剑;姜书传;俞咏梅;翟建;李国杰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间隙,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解剖定位和定性的内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9例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解剖定位划分,占据肾旁前间隙4例,肾周间隙26例,肾旁后间隙5例,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11例,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6例,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7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腹膜后各间隙肿瘤病理类型.结论:依据腹膜后三大间隙的划分,结合影像技术实现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有助于术前解决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了解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北京万寿路地区1 73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电话访问、神经系统查体认知功能问卷及多普勒检查,对其中患有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人群的认知功能与非患病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周围动脉闭塞人群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得分低于正常人群,其中计算力、延迟记忆及画钟测试两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影响MMSE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脑卒中史、肱踝动脉压力指数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影响认知功能,可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预示指标.

    作者:陈彤;王鲁宁;王洁;李小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1996-2006年2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治疗、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儿均根据临床特征结合超声影像特征临床确诊,12例单纯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降低复发,9例全身治疗结合导管内灌洗可降低复发.结论:临床与超声影像特征结合在临床上可确诊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辅以实验室检查可减少误诊.急性期后或间歇期导管内灌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氯化锶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用89SrCl2静脉一次给药,剂量111~148MBq;联合组于89SrCl2用药3 d后静脉滴注99Tc-MDP,99Tc-MDP 2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 d,然后用99Tc-MDP 5 mg静脉推注,连续15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27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3.3%;联合组29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7.9%;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药组骨止痛效果,有效7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联合组止痛效果,有效11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药89SrCl2,对骨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官荣光;李繁;陈锦超;柯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1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妊娠期卵巢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0例妊娠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单纯肿瘤剥除术8例,一侧附件切除术2例.手术时间20~45 min,术中出血20~100mL,住院时间3~5 d.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足月,出生婴儿评分及体重无影响.结论:妊娠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肖颖丽;王静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6例

    目的:应用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16例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结果:16例患者经2年以上的系统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分,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为高危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肖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及其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失功内瘘及16例新建内瘘,用手术剪切的方法采集血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蛋白质水平检测36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MP-9和PAI-1的变化.结果:MMP-9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1.43%vs 23.32%,P<0.01).PAI-1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痿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2.28%vs 4.62%,P>0.05).结论:MMP-9在闭塞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PAI-1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增多.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日红;应旭旻;郭晶;朱晓玲;杨汝春;王宇晖;王永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西南宁市壮族常见风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常见风湿病的患病情况.方法:按照统一制定的表格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 407例≥16岁的壮族人群进行病史询问,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对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并将其结果与6 826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广西南宁壮族人群,本调查所见各部位出现风湿病症状频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均以膝、腰、肩、颈四处为好发部位,与汉族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7%,而当地的汉族人群患病率为0.28%(P>0.05);壮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22%,与同地区汉族居民的0.21%相近(P>0.05);南宁市壮族人群骨关节炎、痛风的患病率分别为2.67%和0.20%;另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2例、硬皮病1例.结论:广西南宁壮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与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与北京郊区的调查结果较为接近,南宁壮族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与南京相近,与广东差异明显,痛风患病率与上海、汕头相近.

    作者:曾宪国;陈波;曾方;侯超志;何秋;黄璐;吴健伟;陈启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宫颈电切割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宫颈电切割术(LEEP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90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90%(81/9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2%(2/90),有1例病栓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8%(7/90);无一例感染和颈管狭窄,无手术切缘阳性者.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任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冬虫夏草预防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预防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从注射博莱霉素前7 d至注射后14 d,连续每天灌胃喂服冬虫夏草粉或等量溶剂,然后采用负重游泳耐力测试、血气分析及组织学观测等方法评价肺纤维化的程度.结果: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可导致大鼠一系列指标的显著变化,包括肺系数(肺重/体重)增大、负重游泳时间缩短、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以及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喂服冬虫夏草可显著减轻由博莱霉素引起的上述肺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论:冬虫夏草具有抑制和预防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杨晶;刘忠英;郭家松;欧阳铭;董为人;黄文赞;李振林;蒋桂英;钟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作用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将20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HD组及HD+HP组,治疗前、后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清磷及PTH.结果:HD组治疗后PTH及血清磷分别由(987.86±445.31)pg/mL、(2.40±0.31)mmol/L降至(973.29±424.36)pg/mL、(1.87±0.10)mmol/L,PTH清除率为(7.33±2.89)%.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磷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D+HP组治疗后PI'H由(998.38±431.96)pg/mL降至(749.13±543.13)ps/mL,单次治疗PrrH清除率为(39.73±27.5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磷由治疗前的(2.39±0.37)mmol/L降至(1.34±0.12)mmol/L,差异显著高于HD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PTH及磷,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作者:孙淑清;洪佳平;陈今;林日勇;余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病原学分析和乙肝肝硬化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通过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肝硬化患者病原组成及,临床所见HBeAg(-)和HBeAg(+)两类肝硬化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599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占主要病因的乙肝肝硬化中的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年龄、ALT、HBV DNA定量、CTP评分、PLT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在肝硬化病因中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有557例,占92.99%,其中又以乙肝肝硬化居多.在乙肝肝硬化中HBeAg(-)乙肝肝硬化306例,占62.3%;HBeAg(+)肝硬化185例,占37.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eAg(+)组.两组之间CTP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院临床所见肝硬化病例以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所致占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中足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与HBeAg(+)肝硬化患者在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丁慧俊;孙剑;陈永鹏;徐旭雯;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合并宫腔内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1例

    患者女,39岁,G4P2A2,停经42 d,间断腰痛2 d,无阴道出血.查尿HCG(+).妇检:外阴阴道已婚式,子宫稍大,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双附件未及异常.

    作者:刘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影响.方法:对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临床试验研究.采用WHO疗效评价标准、WHO制定的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抑郁、焦虑状况量表作为心理行为干预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影响的测量指标.在实验设计和患者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控制.结果: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DS、S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减少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剑英;朱延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含氟达拉滨方案治疗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n=12)、CHOP方案(n=8)及抗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方案(R+CHOP,n=6)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化疗后患者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用CHOP和R+CHOP方案治疗组的患者.应用含氟达拉滨组与R+CHOP组患者之间B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低于CHOP组.结论:氟达拉滨可明显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应用氟达拉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

    作者:董维;李群;翟晓;杨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4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7足,Ⅳ型6足,全部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8例34足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了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6足,经治疗切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15足、良13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达82.4%.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豪东;李健;颜登鲁;高梁斌;胡涛;赵洪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腰硬联合麻醉(CESA)、连续腰麻(CS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 Ⅰ-Ⅲ级,分成CEA组、CESA组、CSA组,每组20例.CEA组选择T11-12硬膜外向尾置管3~4 cm ,仰卧后2%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探量,继以0.5%左旋布比卡因4~6 mL.CESA组和CSA组选择L2-3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予0.55左旋布比卡因2、1.2 mL.CESA组硬膜外向头端置菅3~4 cm,CSA组蛛网膜下隙置入Spinocath管1~2 cm.3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9以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低值、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0 min、术毕的MAP、HR、Spo2.记录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MAP在30 min内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CSA组下降又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HR、SpO2差异无显著性,CESA和CS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等方面相似,明显优于CEA组.CEA和CESA组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副作用多于CSA组(P<0.05).结论:CSA与CESA的麻醉效果相似,CSA较CESA和CEA的副作用更少,更适合于老年患者的麻醉.

    作者:邱燕文;周泽钢;何志文;杨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3月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每次250 ku,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I-9).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氧自由基损害,适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作者:谢东辉;章辉;郑兰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时Fas/FasL的表达

    目的:检测Fas/FasL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T淋巴细胞,10、2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分别刺激细胞4、8、16 h,流式细胞仪DNA分析、FITC-Annexin V binding/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有Fas和FasL表达的上调,同样,雷公藤内酯醇诱导Fas和FasL表达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人T淋巴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激活的.

    作者:刘冬舟;褚爱春;齐晖;谭艳红;肖学吕;马鹏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室温下冷凝集素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

    患者男,61岁,农民,不规则发热4~5 d,皮肤巩膜黄染.于2006年10月15日入院.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194μmol/L,直接胆红素107μto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6 IU/L,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8IU/L,r-L-谷氨酸转肽酶100IU/L,乳酸脱氢酶379 IU/L,总胆汁酸242.6μmol/L,血清总蛋白55 g/L,血清白蛋白25g/L,血清球蛋白30 g/L,白球比例0.83,凝血酶原时间22.5 s;

    作者:洪玲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新的非限制性支撑固定装置--骨折髋支撑关节对新鲜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骨龄成熟的杂交犬32只,术中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股骨头脱位的动物模型.实验组用手术植入骨折髋,坚强固定骨折端,减轻并替代股骨头负重.对照组复位后用两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结果:24周实验组骨折线区形成规则骨小梁并出现髓细胞,股骨头轻度纤维化;对照组骨折线区仍为类骨组织,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实验组骨折线区骨小梁改建,髓细胞丰富,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骨折线区出现少量不规则骨小梁,股骨头坏死塌陷并吸收.结论:骨折髋支撑关节能有效治愈股骨颈骨折,且防止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

    作者:周预;史振满;胡蕴玉;许琴;王鑫;关玉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