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赵湜;陈燕浩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荆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 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陆卫华;陈晓娟;彭森;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万托林和爱全乐三联高频射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普米克、万托林和爱全乐高频射流雾化吸入;对照组50例,采用吸入必可酮、喘乐宁和爱全乐气雾剂.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急性吸氧,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剂.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的7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高频射流雾化吸入可缩短病程.比吸入气雾剂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饶理强;王文峰;欧晓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ns)对乳腺肿瘤细胞Caspase-3、bel-2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1)培养人乳腺上皮癌MCF-7细胞株.生长达汇合期及汇合后期时收集培养液,提取其中的硫酸乙酰肝素链.(2)建立C3H 小鼠移植乳腺癌模型,随机分3组,即生理盐水(NS)组、HS组、阿霉素(adriamycin,ADR)组.第2天腹腔注射给药,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完全剥离瘤体,称瘤重,计算抑瘤率.(3)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bci-2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1)HS对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HS和ADR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98%和46.87%;(2)HS能减少肿瘤bcl-2表达,各组的阳性细胞数为,HS组34.6±2.55、ADR组46.0±3.24、NS组71.5±2.87;(3)HS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Caspase-3表达并能增强其生物活性.阳性细胞数为,HS组56.12±2.16、ADR组35.50±2.39、NS组19.75±1.98;各组的Caspase-3活性分别为HS组19.89±1.36、ADR组18.16±0.25、NS组13.15±0.90.结论:HS能通过减少C3H小鼠乳腺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和活性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秀;刘浩;师佩兰;蒋志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Ⅱ、Ⅲ、Ⅳ组分别进行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各组观察训练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存质量评分(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经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EV1、FEV1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的延缓,同时SGRQ分值有明显升高,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05),参加康复训练依从性好的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作者:张国林;陈练;林少姗;杨路敏;邱秋裕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F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及能回答问题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F组和B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使用芬太尼并不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反而延长了术后唤醒的时间.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检测3种自制镍铬烤瓷合金的体外细胞毒性,并与口腔科常用的镍铬合金、纯钛金属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以评价3种自制镍铬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材料浸提液与体外培养的细胞接触后,进行四唑盐比色实验来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自制镍铬烤瓷合金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纯钛组而小于镍铬合金组,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种金属材料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之间的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自制镍铬烤瓷合金仅具有极微弱的细胞毒性,符合材料临床应用的要求,为其在临床烤瓷合金中的应用提了生物学依据.
作者:康晓燕;卫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国人接受肾脏-胰岛序贯移植的可行性,分析临床应用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 型糖尿病性尿毒症患者1例,在10个月内先后接受1次肾脏移植和2次胰岛输注,肾脏移植于右侧髂窝,胰岛经门静脉系统注入肝脏.术前应用抗胸腺球蛋白(ATG)或Campath-1H诱导治疗,术后联合应用骁悉、雷帕霉素和低剂量普乐可复预防排斥反应.随访期间现察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及其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肾移植后移植肾恢复顺利.功能正常,血肌酐维持在66~87 μmol/L,治疗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次胰岛移植期间移植肾功能稳定.第一次胰岛输注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由术前54 IU/d降至18 IU/d,C肽水平升高,第二次输注后,胰岛素用量进一步降低,现为12 IU/d,随访1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未发生低血糖及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国人行肾脏-胰岛序贯移植是可行的,所用免疫治疗方案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范昱;包尔敦;邱建新;秦燕;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原因,以探讨运动平板心电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CAG正常的患者静息时的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水平,并随访3年后结合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危险因素组(组Ⅰ)ET水平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组(组Ⅱ)和对照组[(75.6±13.9)ng/L vs (35.7±7.5)ng/L和(33.4±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P<0.001;t=13.8,P<0.001);组Ⅰ NO水平明显低于组Ⅱ和对照组[(31.1±7.7)μmol/L vs(41.2±5.4)μmol/L和(42.5±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01;t=6.41,P<0.001).随诊3年后组Ⅰ确诊冠心痛7例,其中心肌梗死2例;组Ⅱ和对照组无一例确诊冠心病.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虽然CAG正常但极可能存在因内皮功能受损所致的心肌微血管循环功能障碍,可视为冠心病危险信号.这类患者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定时随诊,每半年至1年重复运动试验,以早期发现冠心痛.
作者:萧伟懿;沈志明;谢剑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时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65岁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320例,全部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筛选出阳性患者再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其筛查阳性率.结果:32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共5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为35例,阴性者16例,筛查阳性率为68.6%.动态心电图阳性共4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30例,阴性13例,筛查阳性率69.8%,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结果均阳性者3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28例,阴性者3例,阳性筛查率90.3%,与单项检查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中冠心病者,其筛查阳性率较单项检查明显提高,可作为无创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欧阳清彦;刘怀昌;张继平;徐宁;邹月娥;涂爱兰;颜艳;杨惠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感左耻骨区胀痛,逐渐加重,左耻骨区有肿块并逐渐增大.于2005年5月人院.查体:左耻骨区可扪及1个约9 cm×7 cm×5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CT检查:左耻骨体骨质破坏,闭孔有不规则低密度肿块.CT诊断:左耻骨肿瘤.入院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
作者:陈懿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栓术的综合护理经验.方法:对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检术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术后并发轻度血尿2例(3.4%),24 h后渐消失.无术后感染、大出血、肾包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认真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保证肾穿刺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健;徐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素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治疗组)或谷维素(对照组)口服,同时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与谷维素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能明显改善症状,对胃肠道症状的有效率,饱胀为87%,餐后不适为90%,恶心呕吐有效率为85%.上腹痛/烧心感有效率为63%,便秘有效率为67%.而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不如治疗组.结论: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作者:李忠文;陈重;廖晓征;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3M Filtek Z250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共342颗患牙,分为Z250组171颗和FX组171颗,观察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结果:Z250组修复楔状缺损成功率96.5%,FX组成功率为88.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M Filtek Z250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作者:熊霆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患者男,54岁.因咳嗽、气短3年,加重6个月入院.查体: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右胸腔病变累及胸膜、肺、纵隔病变,考虑为肿瘤性病变,恶性可能性大.胸部CT:右胸腔巨大肿物,累及胸膜、肺、纵隔,考虑恶性,脂肪肉瘤可能性大.
作者:张卫强;刘吉福;赵京;刘克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CMV引起的,在我国相当普遍,且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发生.虽然,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期和有免疫抑制的个体会引起严重疾病.本文对我院自2003-2007年住院收治的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佩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取双侧额部冠状皮瓣开颅.经硬膜下入路,采用生物胶、自体肌筋膜、明胶海绵修补漏口.结果:21例均获得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至11年无复发,1例因并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采用该入路手术难度小,自体组织为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愈合力强,加用生物胶粘着性强,修补更牢靠.
作者:赵伟;刘毅;史成华;欧儒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一组先天性心脏病惠儿用口含器或面罩吸入法吸入伊洛前列素,剂量为25~30 ng/(kg·min).以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PARI Junior BOY N压机压缩雾化吸入,每4 h给药1次,吸入60、120 min后采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量左右心每搏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0、12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变化,患儿用药后左、右心排血量增加,外周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用药1 h显效.于用药2 h迭峰值.结论: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提示应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王志伟;姚霖;杨晓涵;郭建州;夏志琦;于洪涛;刘希玲;秦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12岁的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惠儿,经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均≤0.8,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每年散瞳验光1次,随访期末矫正视力≥0.9,共138例(276眼).随访期5~12年.结果: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慢,轻度和高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远视度数低的患儿容易发生近视.结论:在矫正远视性弱视的同时应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少芳;项道满;凌士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 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I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美兰;王淑媛;林琳;林馥嘉;周华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E1(PGE1)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予甲钴胺500 μ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2例,用PGE1 100μ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500μ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以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E1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药物.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熊华联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