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乙酰肝素对小鼠乳腺肿瘤细胞Caspase-3、bcl-2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影响

王秀;刘浩;师佩兰;蒋志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 肝素硫酸盐, Caspase-3, Bcl-2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ns)对乳腺肿瘤细胞Caspase-3、bel-2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1)培养人乳腺上皮癌MCF-7细胞株.生长达汇合期及汇合后期时收集培养液,提取其中的硫酸乙酰肝素链.(2)建立C3H 小鼠移植乳腺癌模型,随机分3组,即生理盐水(NS)组、HS组、阿霉素(adriamycin,ADR)组.第2天腹腔注射给药,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完全剥离瘤体,称瘤重,计算抑瘤率.(3)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bci-2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1)HS对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HS和ADR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98%和46.87%;(2)HS能减少肿瘤bcl-2表达,各组的阳性细胞数为,HS组34.6±2.55、ADR组46.0±3.24、NS组71.5±2.87;(3)HS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Caspase-3表达并能增强其生物活性.阳性细胞数为,HS组56.12±2.16、ADR组35.50±2.39、NS组19.75±1.98;各组的Caspase-3活性分别为HS组19.89±1.36、ADR组18.16±0.25、NS组13.15±0.90.结论:HS能通过减少C3H小鼠乳腺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和活性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CT在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查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对其中16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与MSCT结果相比较.结果:MSCT结果表明41例患者(64.1%)存在下肢动脉病,与DSA结果符合率高达97.5%.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评估动脉病变有较高准确性.MS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诊断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丁胜;赵湜;陈燕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胸腔超巨大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54岁.因咳嗽、气短3年,加重6个月入院.查体: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右胸腔病变累及胸膜、肺、纵隔病变,考虑为肿瘤性病变,恶性可能性大.胸部CT:右胸腔巨大肿物,累及胸膜、肺、纵隔,考虑恶性,脂肪肉瘤可能性大.

    作者:张卫强;刘吉福;赵京;刘克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初孕妇女流产后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方法:选择停经49d以内初孕妇女分为两组,药物流产组96例,人工流产组92例.应用月经卡,基础体温测量,超声监测,雌二醇、孕酮水平测定,比较188例流产后妇女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流产后第1个月经周期20 d以内排卵的妇女,药物流产组有61%(48/79),人工流产组有31%(21/6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产后第7天药物流产组孕酮值高于人工流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产后第21天,人工流产组孕酮值高于药物流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类似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大多数妇女在流产后很快恢复排卵,但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率较高.故两种方式终止早期妊娠均安全、有效,卵巢功能恢复快.

    作者:刘睦宇;彭春香;陈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sepsis)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perforation,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1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痰热清治疗组,观察模型组及痰热清治疗组大鼠术后7 d的生存率.用ELISA法检测各组NF-κB活性和IL-6的水平.结果:痰热清治疗组7 d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在CLP后2 h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6水平在CLP后6 h明显升高,12 h达到高峰,除2 h时点外,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2 h时点外,痰热清治疗组NF-κB活性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与血浆IL-6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2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NF-κB活性及IL-6水平,提高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作者:刘德红;邓哲;魏刚;孟新科;郑晓英;赵中江;周泽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肾脏-胰岛序贯移植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国人接受肾脏-胰岛序贯移植的可行性,分析临床应用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 型糖尿病性尿毒症患者1例,在10个月内先后接受1次肾脏移植和2次胰岛输注,肾脏移植于右侧髂窝,胰岛经门静脉系统注入肝脏.术前应用抗胸腺球蛋白(ATG)或Campath-1H诱导治疗,术后联合应用骁悉、雷帕霉素和低剂量普乐可复预防排斥反应.随访期间现察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及其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肾移植后移植肾恢复顺利.功能正常,血肌酐维持在66~87 μmol/L,治疗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次胰岛移植期间移植肾功能稳定.第一次胰岛输注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由术前54 IU/d降至18 IU/d,C肽水平升高,第二次输注后,胰岛素用量进一步降低,现为12 IU/d,随访1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未发生低血糖及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国人行肾脏-胰岛序贯移植是可行的,所用免疫治疗方案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范昱;包尔敦;邱建新;秦燕;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以来.笔者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17例患者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并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手术经过顺利,操作简单,通过加强囤手术期及伴发病的治疗,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11年无逆行感染、盲端综合征及结石再发.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病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张建宇;傅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5天,每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每天3次;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5%葡萄糖液注射.均于术前1 d(T1)、手术开始1 h(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脉搏、白细胞、尿量、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体温、脉搏、白细胞、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的尿量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行胃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轻腹部手术对机体的侵袭.

    作者:林海钦;郑惠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菌种鉴定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和菌种分布.方法:对性病门诊1247例患者进行念珠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用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鉴定念珠菌.结果:女性较男性念珠菌患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CT、UU检测阳性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CT、UU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MH多重感染的念珠菌患病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者(P<0.05);念珠菌鉴定白念珠菌为主要感染一和种,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两种鉴定方法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念珠菌:CT、uu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显色培养基是念珠菌初步鉴定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继君;陈兴平;万沐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VBI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培他司汀20 mg,葛根素500 mg,对照组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20 mL,疗程为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液流变学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VBI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谢少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复方氨基比林致晕针的原因浅析及护理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又名安痛定注射液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本品为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复方制剂,其解热作用快而强,用后体温下降速度快,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晕厥现象[1].笔者甚至发现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较其他药物更容易发生晕针反应,遂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本,发现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共发生18例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琴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希恩综合征21例诊治分析

    近年来随着妇女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希恩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低,加之此病临床表现繁多复杂,使得临床医生忽视了对既往以及新发希恩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导致误诊率的增加.现对本院收治的21例希恩综合征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严建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3M Filtek Z250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M Filtek Z250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共342颗患牙,分为Z250组171颗和FX组171颗,观察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结果:Z250组修复楔状缺损成功率96.5%,FX组成功率为88.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M Filtek Z250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作者:熊霆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环孢素免疫抑制作用的药效动力学监测

    目的:以不同的T淋巴细胞功能标志物作为药效动力学指标.探讨环孢素(CsA)免疫抑制作用监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与刺激的方法,分别在正常人外周全血中加入不同浓度(0、10、50、100和200 nmoL/L)的CsA,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刀豆蛋白A刺激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出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代表不同T淋巴细胞功能的细胞表面标记(cD25、CD28、CD54)的表达水平和T淋巴细胞内IL-2水平.分析5例健康人,各个药效动力学指标均取均值,以SPSS13.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D25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49,r2=0.901,P=0.014<0.05;CD28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402,r2=0.162,P=0.502>0.05:CD54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4,r2=0.949,P=0.005<0.01;IL-2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2,r2=0.425,P=0.233>0.05.CD25和CD54与CsA剂量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具有显著性意义;而CD28、IL-2与CsA剂量之间相关性较差,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所有标志物均显示,在不同的药物浓度作用点上个体间均存在广泛的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T淋巴细胞功能标志物作为药效动力学指标,有可能时CsA免疫抑制作用进行监测,从而提升CsA治疗的功效和安全性.

    作者:朱志刚;王汉平;谢健晋;许艳丽;应逸;李庆山;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乳腺内分泌肿瘤合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 36℃、P 84次/分、R 20 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出血.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 cm可触及,质硬.

    作者:林叶;吴穗晶;杜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复方丹参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栓塞症

    下肢静脉栓塞属产褥期血栓栓塞症之一,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选用复方丹参治疗1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浮艳红;刘利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喉癌组织中CDK4基因表达及其扩增的意义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CDK4基因表达特点及其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CDK4在111例喉癌组织及29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其中的62例喉癌组织中CDK4的DNA扩增.结果:CDK4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58.6%(P>0.05).在原发部位上CDK4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声门癌与声门上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2).CDK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18),与临床分期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K4 D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扩增阳性率为30.6%,与喉癌的分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即与喉癌的生物学行为无关,与喉癌预后也无关(P>0.05).结论: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喉癌组织中CDK4基因有扩增,但仍存在有CDK4 mRNA的过表达,或者CDK4虽有DNA扩增,但mRNA表达不足或未表达而造成CDK4蛋白未测出.此外,是否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CDK4的异常还表现在基因突变、缺失等其他基因改变尚有待进一步实验的证实.

    作者:杜莉;李涛;季文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我科近期4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配合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护理,强调术后体位的重要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漏斗胸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映红;杨翠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对171例(299眼)高度近视患者,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眼轴(AL)、角膜屈光力及前房深度(ACD);采用日本产Nidek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按屈光度不同将所有患者编成A、B、c 3组,A组(-6.00 DS~-10.00 DS)30 眼,B 组(-10.25DS~-15.00 DS)104眼,C组(≥-15.25 DS)165眼.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结果:3 组AL差异有显著性(P<0.001).3组等效球镜屈光度(SE)均与AL明显相关(-0.531≤r≤-0.434,P<0.05).C组ACD明显低于A、B组(P=0.023,A组;P<0.001,B组).屈光参差度与眼轴差明显相关(r=0.862,P<0.001).C组总体散光度大于A、B组(P=0.004,A组;P=0.013,B组),而角膜散光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组散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78),散光类型构成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202).结论:眼轴延长对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程度的加深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角膜屈光力只是在SE>-15.00 DS时才发挥微弱作用.随着眼轴的延长,ACD有减小的趋势.屈光参差的生物学基础为双眼眼轴的差异.随着高度近视屈光度的增加,散光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眼内散光的增加.散光发生与否及散光类型构成均与屈光度无关.

    作者:孙雷;吕帆;薛安全;孙金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凤凰涅槃

    这几年翻开各大报纸总有关于激烈的医疗纠纷的报道,作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也深深感到因医疗纠纷所带来的莫名的巨大压力.

    作者:潭洁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有关医院里的那些事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