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吕帆;薛安全;孙金涛
目的:引进企业9S管理理念,提高口腔门诊管理品质,推进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医院口腔门诊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评估目前口腔门诊管理存在的问题.(2)引进9S管理理念,1年后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结果:诊室物品放置标准率由推行前的80.21%上升到99.12%;物品取放流程合理率由推行前的70.32%上升到96.71%:器械设备维修率由推行前26.77%下降到14.20%;物品材料过期发生率由推行前的2.24%下降为0;消毒隔离工作达标率由推行前的91.12%上升到98.72%.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率由推行前83.37%上升到97.9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推行前94.21%上升到100%;护士对科室管理的满意率由推行80.20%上升到99.12%,护士职业素养迭标率由推行前89.24%上升到97.51%.结论:9S管理理念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口腔门诊的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素养.
作者:邱钧琦;方明;黄水珍;饶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对比观察依巴斯汀与特非那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2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开思亭)10 mg,每日1次,连服28 d,对照组口服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连服28 d.结果:治疗组62例中痊愈22例(35%),显效27例(44%),有效率79%.对照组62例中痊愈18例(32%),显效21例(36%),有效率63%.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建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VBI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培他司汀20 mg,葛根素500 mg,对照组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20 mL,疗程为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液流变学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VBI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谢少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以不同的T淋巴细胞功能标志物作为药效动力学指标.探讨环孢素(CsA)免疫抑制作用监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与刺激的方法,分别在正常人外周全血中加入不同浓度(0、10、50、100和200 nmoL/L)的CsA,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刀豆蛋白A刺激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出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代表不同T淋巴细胞功能的细胞表面标记(cD25、CD28、CD54)的表达水平和T淋巴细胞内IL-2水平.分析5例健康人,各个药效动力学指标均取均值,以SPSS13.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D25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49,r2=0.901,P=0.014<0.05;CD28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402,r2=0.162,P=0.502>0.05:CD54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4,r2=0.949,P=0.005<0.01;IL-2与CsA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2,r2=0.425,P=0.233>0.05.CD25和CD54与CsA剂量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具有显著性意义;而CD28、IL-2与CsA剂量之间相关性较差,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所有标志物均显示,在不同的药物浓度作用点上个体间均存在广泛的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T淋巴细胞功能标志物作为药效动力学指标,有可能时CsA免疫抑制作用进行监测,从而提升CsA治疗的功效和安全性.
作者:朱志刚;王汉平;谢健晋;许艳丽;应逸;李庆山;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培养分离出的60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病原菌构成比中,大肠埃希菌占16.6%、肺炎克雷伯菌占15.8%、白色念珠菌占15.4%.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对真菌敏感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结论: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大,真菌感染比例较之略低.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时做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结果,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凯茵;肖光明;王琦;宋伟南;陈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F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及能回答问题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F组和B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使用芬太尼并不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反而延长了术后唤醒的时间.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Ⅱ、Ⅲ、Ⅳ组分别进行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各组观察训练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存质量评分(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经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EV1、FEV1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的延缓,同时SGRQ分值有明显升高,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05),参加康复训练依从性好的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作者:张国林;陈练;林少姗;杨路敏;邱秋裕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例1,患者女,41岁,因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于2004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规则给予全身化疗2个周期,方案为多西他赛(泰索帝)140 mg第1天单药化疗.
作者:林志仁;周宇;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共收治新兵癔症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景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s/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作者:王同汉;陈宁;靳利利;刘征彦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感左耻骨区胀痛,逐渐加重,左耻骨区有肿块并逐渐增大.于2005年5月人院.查体:左耻骨区可扪及1个约9 cm×7 cm×5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CT检查:左耻骨体骨质破坏,闭孔有不规则低密度肿块.CT诊断:左耻骨肿瘤.入院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
作者:陈懿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影响头颅CT灌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例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在天坛医院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使用Alberta StrokeProgram Eadv CT Score(ASPECTS)量表对手术前后头颅CT灌注的大峰值时间(TTP)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名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术后所有患者,TT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TTP术前ASPECTS评分为(2.32±1.31)分,术后ASPECT评分为(8.28±1.65)分,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前ASPECT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5.78).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是否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术前罪犯血管徙窄率与CT灌注ASPECT评分改善程度正相关(r=1.137,P=0.001).结论:TTP是评价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一种敏感方法,使用ASPECT量表可以对手术前后的头颅TTP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狭窄严重或缺乏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
作者:曲辉;张长青;董可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22例)和单纯全麻组(B组,20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尿量、血糖、中心静脉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5 min后、气腹20 min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4个时间点记录HR、MAP、PETCO2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气腹5 min后和气腹20min后,HR和MAP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一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八年前,经历了可怕的高考,带着期望与憧憬,我选择了检验医学这个专业;三年前,经历了激烈的求职竞争,带着无奈和迷茫,我进了医院检验科,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检验科医生.
作者:hzdlj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疗程为3个月时相对危险度(RR)为2.03,95%可信区间(CI)为(0.85,4.84).6个月时RR为1.89,95%CI为(1.00,3.56),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为12个月时RR为2.16,95%CI为(1.30,3.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疗程的延长,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
作者:杨诗杰;何强;苏汝好;吴进军;孙丽;王娜;蔡定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再次手术的风险.方法:就我院2007年间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及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各12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娩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瘢痕子宫再次手术风险大,出血量,手术时间较长.
作者:蒋柳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原因,以探讨运动平板心电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CAG正常的患者静息时的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水平,并随访3年后结合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危险因素组(组Ⅰ)ET水平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组(组Ⅱ)和对照组[(75.6±13.9)ng/L vs (35.7±7.5)ng/L和(33.4±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P<0.001;t=13.8,P<0.001);组Ⅰ NO水平明显低于组Ⅱ和对照组[(31.1±7.7)μmol/L vs(41.2±5.4)μmol/L和(42.5±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01;t=6.41,P<0.001).随诊3年后组Ⅰ确诊冠心痛7例,其中心肌梗死2例;组Ⅱ和对照组无一例确诊冠心病.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虽然CAG正常但极可能存在因内皮功能受损所致的心肌微血管循环功能障碍,可视为冠心病危险信号.这类患者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定时随诊,每半年至1年重复运动试验,以早期发现冠心痛.
作者:萧伟懿;沈志明;谢剑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从猪肾中纯化γ-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其稳定性、互通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制备国产GGT参考物建立基础.方法:使用冷丙酮沉淀、硫酸铵处理及层析的方法从猪肾中纯化提取GGT.采用非加速试验方法观察其稳定性,并用国际临床化学协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分别对不同基质中的目的蛋白进行测定,根据两者偏离方向和大小与新鲜人血清是否一致判定其互通性.结果: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呈单一条带,其GGT特异性比活为150 U/mg.-20℃T在人工基质中保存至少6个月无酶活性损失.高中低不同活性浓度的目的蛋白测定结果未偏离出由多份人血清样本预测的95%置信区间.结论:从猪肾中纯化得到的GG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比活,在人工基质中稳定性和互通性良好.
作者:吴南;夏昌宇;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妇女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希恩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低,加之此病临床表现繁多复杂,使得临床医生忽视了对既往以及新发希恩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导致误诊率的增加.现对本院收治的21例希恩综合征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严建维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