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22例手术治疗

赵伟;刘毅;史成华;欧儒全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取双侧额部冠状皮瓣开颅.经硬膜下入路,采用生物胶、自体肌筋膜、明胶海绵修补漏口.结果:21例均获得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至11年无复发,1例因并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采用该入路手术难度小,自体组织为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愈合力强,加用生物胶粘着性强,修补更牢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有关医院里的那些事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11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54例,单纯冠心病组(B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A组患者高血压、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多支病变、C型病变、弥漫性、闭塞性病变发生率较B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易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作者:陈哲林;李春兰;游卫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因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不尽,排尿困难而影响生存质量,手术治疗是其好的根治办法,我科自2004-2006年对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我们加强了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早日康复争取了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用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妥善的术后护理,除1例发生流产、2例早产、1例伤口感染外均恢复顺利,获得痊愈.结论:重视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肖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复方氨基比林致晕针的原因浅析及护理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又名安痛定注射液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本品为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复方制剂,其解热作用快而强,用后体温下降速度快,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晕厥现象[1].笔者甚至发现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较其他药物更容易发生晕针反应,遂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本,发现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共发生18例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琴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B超引导下小儿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59例综合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栓术的综合护理经验.方法:对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检术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术后并发轻度血尿2例(3.4%),24 h后渐消失.无术后感染、大出血、肾包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认真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保证肾穿刺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健;徐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我科近期4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配合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护理,强调术后体位的重要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漏斗胸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映红;杨翠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86例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CMV引起的,在我国相当普遍,且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发生.虽然,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期和有免疫抑制的个体会引起严重疾病.本文对我院自2003-2007年住院收治的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佩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多西他赛引起的放疗回忆反应2例

    例1,患者女,41岁,因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于2004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规则给予全身化疗2个周期,方案为多西他赛(泰索帝)140 mg第1天单药化疗.

    作者:林志仁;周宇;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经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室上心动过速40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心动过速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对40例儿童室上心动过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全部室上心动过速1次消融成功(2例权衡利弊主动放弃消融),其中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3个月内复发.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希氏束旁道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黄若谷;曾少颖;潘丽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 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I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美兰;王淑媛;林琳;林馥嘉;周华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一组先天性心脏病惠儿用口含器或面罩吸入法吸入伊洛前列素,剂量为25~30 ng/(kg·min).以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PARI Junior BOY N压机压缩雾化吸入,每4 h给药1次,吸入60、120 min后采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量左右心每搏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0、12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变化,患儿用药后左、右心排血量增加,外周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用药1 h显效.于用药2 h迭峰值.结论: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提示应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王志伟;姚霖;杨晓涵;郭建州;夏志琦;于洪涛;刘希玲;秦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JAK/STAT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时左心室肌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取32只9周龄SD大鼠,环扎其腹主动脉,制成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分为心肌肥厚组,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另取8只行假手术(假手术组).测量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JAKI和STAT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的SBP、IVS、LVMI以及JAK1、STAT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丹参酮高、低剂量组上述指标(除SBP外)均较心肌肥厚组明显降低.结论:JAK、STAT的表达在心肌肥厚的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丹参酮ⅡA有可能是通过干预JAK/STAT通路而逆转左室肥厚.

    作者:严丽;梁黔生;雍永权;李永胜;郑智;杨光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双黄连粉配合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配合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干槽症患者119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时照组59例.两组在清创后,观察组给予明胶海绵粘取双黄连粉和西瓜霜粉刺的混合粉剂置于拔牙创内,对照组的牙槽窝内严密填塞碘仿纱条.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和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和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黄连粉联合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对干槽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翁春辉;叶志佳;陆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心肌组织再灌注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旱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以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流.然而早在1974年Kloner等[1]就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解除心外膜血管阻塞之后心肌却很少或无血流再灌注的现象,并命名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1985年Schofer等[2]用双核素扫描技术先证明了NR也出现在人类冠状动脉血栓溶解之后.1986年Bates等[3]报道了冠状动脉造影时NR与梗死动脉中异常的前向造影剂充盈缓慢相关联.此后,大量的研究论证了NR与各种心脏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4-5].

    作者:乔青;张荣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运用医学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和心理变化,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我市无偿献血7 038人次.结果:发生献血不良反应4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其中精神紧张、初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33例(80%),多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9例(21%);多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因睡眠不足、疲劳、空腹引起6例,疼痛引起2例,其他原因引起1例.经及时处理均未发生后遗症.结论:改变服务态度、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是减少献血反应.增加血源的重要措施.

    作者:庄婵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聚乙醇酸材料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术中的应用

    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为2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手术,手术中应用聚乙醇酸材料[管状型聚乙醇酸(PGA)奈维]加固钉夹缝合器切除肺气肿组织,术后在减少漏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则明;张建海;任哲;梁诚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s/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作者:王同汉;陈宁;靳利利;刘征彦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结合年龄在宫颈不典鳞状上皮细胞分流中的作用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sh risk human papiUomavirus DNA,HR-HPV DNA)负荷量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AS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年龄在其分流中的意义.方法:对44例细胞涂片诊断为ASC的患者进行年龄分析和HR-HPV DNA负荷量检测,并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终确诊依据.结果:ASC的病理确诊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年龄与ASC后病理诊断的病变级别成正相关(r=0.373,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较严重的可能性越高.HR-HPV DNA负荷量与病变级别也成正相关(r=0.528,P=0.000),HR-HPV DNA负荷量随着病变的加重也相应增加.HR-HPV DNA负荷量结合年龄对ASC不同病理级别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年龄<30岁ASC患者HR-HPV DNA负荷量在0~0.9 pg/mL间预测只有3.2%几率患CIN 2或以上病变,年龄>50岁HR.HPV DNA负荷量>100 pg/mL的患者患CIN 2或以上病变的几率可高达96.0%.结论:HR-HPV DNA负荷量结合年龄在ASC分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指导其临床干预方案.

    作者:钱德英;黄惠英;岑坚敏;陈观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猪肾γ-谷氨酰转肽酶纯化及其互通性初步研究

    目的:从猪肾中纯化γ-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其稳定性、互通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制备国产GGT参考物建立基础.方法:使用冷丙酮沉淀、硫酸铵处理及层析的方法从猪肾中纯化提取GGT.采用非加速试验方法观察其稳定性,并用国际临床化学协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分别对不同基质中的目的蛋白进行测定,根据两者偏离方向和大小与新鲜人血清是否一致判定其互通性.结果: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呈单一条带,其GGT特异性比活为150 U/mg.-20℃T在人工基质中保存至少6个月无酶活性损失.高中低不同活性浓度的目的蛋白测定结果未偏离出由多份人血清样本预测的95%置信区间.结论:从猪肾中纯化得到的GG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比活,在人工基质中稳定性和互通性良好.

    作者:吴南;夏昌宇;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