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钧琦;方明;黄水珍;饶秀珍
下肢静脉栓塞属产褥期血栓栓塞症之一,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选用复方丹参治疗1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浮艳红;刘利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病情况,并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整个参检人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并进一步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归分析.结果:(1)共检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 360例,患病率为4.0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3%,女性为5.77%(P<0.05).20岁以上人群,各年龄段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均以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高峰在60岁以上人群.(2)体质指数、胆囊炎、糖尿病、乙肝病毒感染等均进入回归方程,相对危险度依次为9.598、6.114、7.589、6.923.结论:人群中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张筱辉;伍啟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素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治疗组)或谷维素(对照组)口服,同时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与谷维素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能明显改善症状,对胃肠道症状的有效率,饱胀为87%,餐后不适为90%,恶心呕吐有效率为85%.上腹痛/烧心感有效率为63%,便秘有效率为67%.而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不如治疗组.结论: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作者:李忠文;陈重;廖晓征;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又名安痛定注射液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本品为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复方制剂,其解热作用快而强,用后体温下降速度快,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晕厥现象[1].笔者甚至发现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较其他药物更容易发生晕针反应,遂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本,发现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共发生18例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琴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5天,每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每天3次;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5%葡萄糖液注射.均于术前1 d(T1)、手术开始1 h(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脉搏、白细胞、尿量、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体温、脉搏、白细胞、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的尿量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行胃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轻腹部手术对机体的侵袭.
作者:林海钦;郑惠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彻底.
作者:姚友杰;王景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头位难产是难产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多见.它可使产妇疲劳、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增大,对母儿影响较大.徒手旋转胎头胎儿持续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发生率高,是产科中常见胎头位置异常之一.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分娩的初产妇120例行改变体位和徒手旋转胎头的方法.产程进展顺利,胎儿胎盘娩出顺利,产后出血不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惠琴;刘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对171例(299眼)高度近视患者,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眼轴(AL)、角膜屈光力及前房深度(ACD);采用日本产Nidek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按屈光度不同将所有患者编成A、B、c 3组,A组(-6.00 DS~-10.00 DS)30 眼,B 组(-10.25DS~-15.00 DS)104眼,C组(≥-15.25 DS)165眼.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结果:3 组AL差异有显著性(P<0.001).3组等效球镜屈光度(SE)均与AL明显相关(-0.531≤r≤-0.434,P<0.05).C组ACD明显低于A、B组(P=0.023,A组;P<0.001,B组).屈光参差度与眼轴差明显相关(r=0.862,P<0.001).C组总体散光度大于A、B组(P=0.004,A组;P=0.013,B组),而角膜散光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组散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78),散光类型构成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202).结论:眼轴延长对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程度的加深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角膜屈光力只是在SE>-15.00 DS时才发挥微弱作用.随着眼轴的延长,ACD有减小的趋势.屈光参差的生物学基础为双眼眼轴的差异.随着高度近视屈光度的增加,散光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眼内散光的增加.散光发生与否及散光类型构成均与屈光度无关.
作者:孙雷;吕帆;薛安全;孙金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影响头颅CT灌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例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在天坛医院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使用Alberta StrokeProgram Eadv CT Score(ASPECTS)量表对手术前后头颅CT灌注的大峰值时间(TTP)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名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术后所有患者,TT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TTP术前ASPECTS评分为(2.32±1.31)分,术后ASPECT评分为(8.28±1.65)分,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前ASPECT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5.78).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是否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术前罪犯血管徙窄率与CT灌注ASPECT评分改善程度正相关(r=1.137,P=0.001).结论:TTP是评价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一种敏感方法,使用ASPECT量表可以对手术前后的头颅TTP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狭窄严重或缺乏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
作者:曲辉;张长青;董可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例1,患者女,41岁,因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于2004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规则给予全身化疗2个周期,方案为多西他赛(泰索帝)140 mg第1天单药化疗.
作者:林志仁;周宇;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口唇潮红、皲裂,而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出现率相对较低.血液检查除血小板明显升高外,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常明显升高,多有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也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冠状动脉损伤多为轻度扩张,未见有重度扩张的病例.治疗转归方面没有比典型川崎病有更严重的倾向.结论:结膜充血,口唇潮红,肛周潮红脱屑,冠状动脉改变,脏器损伤,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以上表现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减少对该病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陈波;邹外一;王峰;郑瑞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卵巢早衰是指初潮后,40岁之前发生的闭经,临床上表现为高促性腺激素及低雌激素.卵巢组织学呈围绝经及老年绝经后的变化,在治疗方面较困难.我院对37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结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以来.笔者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17例患者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并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手术经过顺利,操作简单,通过加强囤手术期及伴发病的治疗,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11年无逆行感染、盲端综合征及结石再发.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病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张建宇;傅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报告连续16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供心切除及保护经验,以期使供体得到有效的保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缺血期间采用4℃改良ST.Thomas液顺行灌注使心脏快速停搏,供心取出后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继之用4℃ UW(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液1 000 mL经升主动脉根部单次灌注,然后用灌注后4℃uw液浸泡保存,与受体吻合前经主动脉根部再次灌注4℃UW液500mL 1次,移植手术过程不再行心肌保护液灌注.供心热缺血时间5~10 min,冷缺血时间120~350 min.结果:心脏移植完毕开放升主动脉后13例心脏自动复跳,3例心脏电击除颤后复跳,辅助循环时间35~85 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14例存活至今,2例术后死亡.结论: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心脏快速停跳,继之用4℃UW液灌注,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此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使供心得到良好的心肌保护.
作者:梁毅;姜海明;郑俊猛;吴颖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先天性无阴道或阴道闭锁、男性假两性畸形以及变性手术(男→女)等均需实施阴道再造.早在1817年Dupuytrein就采用单纯的会阴造穴法进行阴道再造.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皮片移植法、腹膜移植法、羊膜移植法、膀胱黏膜移植法、带蒂皮瓣(如腹壁皮瓣、腹股沟岛状皮瓣、阴股沟皮瓣、脐旁皮瓣、阴茎皮瓣、阴囊皮瓣、阴唇皮瓣等)移植法等多种阴道再造的手术方式.
作者:仲海燕;赵耀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Ⅱ、Ⅲ、Ⅳ组分别进行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各组观察训练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存质量评分(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经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EV1、FEV1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的延缓,同时SGRQ分值有明显升高,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05),参加康复训练依从性好的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作者:张国林;陈练;林少姗;杨路敏;邱秋裕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运用医学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和心理变化,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我市无偿献血7 038人次.结果:发生献血不良反应4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其中精神紧张、初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33例(80%),多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9例(21%);多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因睡眠不足、疲劳、空腹引起6例,疼痛引起2例,其他原因引起1例.经及时处理均未发生后遗症.结论:改变服务态度、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是减少献血反应.增加血源的重要措施.
作者:庄婵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方法:选择停经49d以内初孕妇女分为两组,药物流产组96例,人工流产组92例.应用月经卡,基础体温测量,超声监测,雌二醇、孕酮水平测定,比较188例流产后妇女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流产后第1个月经周期20 d以内排卵的妇女,药物流产组有61%(48/79),人工流产组有31%(21/6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产后第7天药物流产组孕酮值高于人工流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产后第21天,人工流产组孕酮值高于药物流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类似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大多数妇女在流产后很快恢复排卵,但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率较高.故两种方式终止早期妊娠均安全、有效,卵巢功能恢复快.
作者:刘睦宇;彭春香;陈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心动过速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对40例儿童室上心动过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全部室上心动过速1次消融成功(2例权衡利弊主动放弃消融),其中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3个月内复发.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希氏束旁道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黄若谷;曾少颖;潘丽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时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13个、L4/5 65个、L5S1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晖;邓德礼;肖立军;陈文贵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