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杨积保;张大昌;朱电波;查翔远;贾可;李志军

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临床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少年小细胞肺癌1例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 cm×4cm×4.6 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镜活检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作者:丁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综合治疗Tourette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是否相一致,为探讨改善TS患儿身心健康受挫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些线索.方法:给予14例TS患儿常规剂量、方法服用泰必利并辅予心理干预指导,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TS病情程度;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行为问题;用P300检测方法评估认知功能.结果:(1)综合治疗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项评分及YGTS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2)综合治疗后TS儿童的P300潜伏期较干预前缩短,P300波幅较干预前提高.结论:综合治疗可促进TS儿童抽动症状、认知功能、心理及情绪的全面改善.

    作者:孙惠娟;李萍;吉永春;王浙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第三代喉罩用于全身麻醉174例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观察我院临床使用第三代喉罩的患者174例,其中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0例,骨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4例,急诊手术3例,急诊抢救心肺复苏2例.对其插入方法、插入成功率、通气效果、呕吐、误吸及其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全部患者均置入成功,通气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误吸.结论:第三代喉罩具有很好的通气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黄书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行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抢救配合,介入术前宣教、准备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加以探讨.结果: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紧急快速的抢救和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术后观察及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王彩芽;李萍;王红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道镜检查在胆道外引流术后的应用

    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我们对191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置T管引流的患者行T管胆道造影(T-CG)后,立即行胆道镜检查.发现了一些T-CG未发现的问题,并在胆道镜下给予了相应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肺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去铁胺(DFX)200 mg/kg后,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各个时相点(0、2、4、8、24 h)检测肺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常氧对照组(N),急性低氧时照组(H0),急性低氧组(H1),DFX处理组(DFXo),DFX处理+急性低氧组(DFXI).各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测定N、Ho、DFX0组肺组织HIF-1α mRNA,观察N、H1、DFX1组肺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浓度及Na+-K+-ATP酶活性.结果:(1)大鼠腹腔注射DFX后肺组织未表达HIF-1α蛋白质,对照组(O h)大鼠肺组织少量表达HIF-1α mRNA.2 h后开始升高,4 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24 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大鼠腹腔注射DFX 200 mg/kg,1次/d,5 d后,DFXo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o和N组(P<0.01).(3)经模拟海拔6 000 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低于N组(P<0.01),而DFXl较Hl组明显升高(P<0.01).(4)经模拟海拔6 000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出现明显的间质性水肿.而DFX1组则水肿明显减轻.结论:DFX可以促进大鼠肺组织表达HIF-1α mRNA:间断腹腔注射DFX可以减轻大鼠低氧性肺问质水肿并提升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

    作者:李福祥;夏前明;徐朝霞;全燕;李鸿雁;连亨宁;胡绳;张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设计改进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为25.5岁.结果:修复面积在1.0 cm×0.8 cm~1.5 cm×3.0 cm,其中15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增加皮瓣血液灌注,在血管吻合方面较易操作.

    作者:陈拓;王容春;李智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营养治疗对冠心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饮食营养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积极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痛患者行3个月饮食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情况.结果:饮食营养治疗后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也比治疗前下降,差并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的组成成分极大地影响着血脂水平及血液黏滞性,科学的膳食模式是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刘晓洋;车红军;史进;刘军;田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血压冠心病致伪装性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1周人院.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心房颤动,心功能Ⅱ级.查体:T 36.8℃.BP 142/80 mmHg.HR 89次/min.

    作者:谢年烽;田路;史嫣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岛及树突状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和树突状细胞(D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35例膀胱癌冰冻组织切片中DC的表型及肿瘤细胞中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D1阳性DC较正常膀胱组织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膀胱癌旁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而肿瘤组织局部分泌VEGF、TGF-β1可能是导致DC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作者:钱彪;王勤章;丁国富;闫东;王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阻寨性肺疾病的长期家庭氧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WHO<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估计,当前世界上约有6亿COPD患者,在1990年其已成为全球第6位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5位死亡原因.

    作者:牛媛媛;张常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疗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lnoma.PCIL)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laoma,NHL),占整个NHL的4%~20%[1].

    作者:姚君良;倪醒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年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年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贴壁法培养不同鼠龄的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面抗原.通过测定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及MTT法来检测骨髓MS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MSCs培养上清IL-6、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加,大鼠骨髓MSCs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2月龄组大鼠MSCs培养上清中IL-6、SC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且高龄大鼠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年龄增加可导致大鼠骨髓MSCs数量减少,体外增殖能力减退.

    作者:王静;王爱玲;沈丰强;梁有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探讨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科手术治疗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手术.施行动脉瘤颈夹闭者28例,夹闭加包裹者3例.术后1~6个月行DSA造影复查无动脉瘤复发.GOS预后评分优良28例,中残3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明显提高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隋强波;丁璇;王成伟;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

    腹腔室隔综合征(ah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引起腹腔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害.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companment syndmme 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AP并发ACS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重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移植肾的超声评价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肾移植手术的普遍开展,外科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其术后监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超声检查已成为肾移植术后监测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以往文献多根据其并发症对移植肾进行综述,本文根据超声分型及超声新技术.对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移植肾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会萍;杜联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后路榷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0.1例ASIA A级及25例ASIA 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孙景福;谭建文;李保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喉切除患者7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心理干预、肠内营养、追口护理、康复训练.对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应丽君;胡桂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