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王爱玲;沈丰强;梁有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机体胰岛素敏感度、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患者280例,其中合并MS 156例(T2DM并MS组),未合并MS 124例(T2DM非MS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比较其血清hs-CRP、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水平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教,以反映胰岛素敏感度和胰岛细胞功能.结果:T2DM并M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HOMA-IR明显高于T2DM非Ms组及对照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hs-CRP水平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hs-CRP水平与T2DM胰岛素抵抗及MS密切相关,对于T2DM及MS除控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外.降低炎症反应应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作者:杨彩娴;钟国权;李绍清;黄启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158例年龄为68~93岁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每例均行标准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脂、血清CRP水平、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IMT并了解斑块情况.结果:患者中糖耐量正常者(NGT组)48例,糖耐量异常者(IGT组)71例.2型糖尿病(DM组)39例,3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等均无明显差异.3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分别为0.72、0.78、0.83 mm,DM组及IGT组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DM组与IG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DM组斑块发生率(6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组CRP水平分别为(1.05±0.64)、(1.77±0.82)、(2.03±0.63)mg/dL,并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DM组及IGT组较NGT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DM组与IGT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耐量异常人群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刘芳;潘志红;潘永瑜;李东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女,9个月,热液烫伤总面积10%,创面以深Ⅱ度为主,局部Ⅲ度,合并中度吸人性损伤,伤后2 h入院.该患儿洗澡时不慎跌人热水盆中,致头面颈部、前躯干被严重烫伤.同时由于呛人热水.致口、鼻、咽、喉部亦被烫伤.人院时查体:体温38.0℃,心率156次/min,呼吸36次/min,烦躁不安,气促,口唇轻度发绀,口、鼻、咽、喉处黏膜充血、肿胀,局部脱落,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哕音.
作者:章锦成;张文振;叶胜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利用甜菜碱优化长距离PCR(LD-PCR),提高血友病A(HA)基因倒位检测效率.方法:在LDPCR反应体系中加入DMSO、甘油及不同浓度的甜菜碱进行LD-PCR扩增,比较扩增结果.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测正常人、不同程度HA患者及携带者的FⅧ基因是否存在FVE基因22号内含子(IVS22)倒位.结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甜菜碱可获得更好的LD-PCR扩增结果:甜菜碱优化LD-PCR的佳终浓度为0.8~1.8 mol/L;应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出3例HA患者、2例携带者和1例可疑携带者FⅧ基因有IVS22倒位.结论: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LD-PCR的扩增效率,提高检测出HA患者的FⅧ基因IVS22倒位的效率.
作者:吴斌;杨威;李强;徐秀月;刘卓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化脓性关节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动态测定36例化脓性膝关节感染、13例髋关节感染病程中各阶段CRF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值在纤维素渗出期即显著升至高位,在脓液排出灌洗后1d就显著降低,病情恢复期明显降低.结论:CRP测定在关节感染治疗中具有可信赖的指导意义,可依据CRP值决策灌洗治疗时间.
作者:窦庆寅;蔡卫东;阳闽军;韩运;韩同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包括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8例)血小板参数,动态了解其变化,同时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川崎病组惠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1),但急性期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者急性期除外PLT外,其余三项参数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敏;陈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介绍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9例消化道重建手术采用消化道前壁分层切开,开放式、传统方法完成消化道后壁双层内翻缝合及转角处内层内翻缝合,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层内翻缝合,再用传统方法完成转角处及前壁外层缝合,并包埋内层吻合口.结果:术中置入饲食管者,于24 h后经饲食管注入10%氯化钾溶液60 mL/d,48~72 d后经饲食管注入流质饮食.食管胃吻合术后10 d,经口进流质饮食.毕Ⅰ式、毕Ⅱ式、回肠端端吻合,术后3~4 d经口进流质饮食.结肠端端吻合、结直肠吻合,术后5~6 d经口进流质饮食.本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论: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操作简便,可减少消化道重建手术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安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和树突状细胞(D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35例膀胱癌冰冻组织切片中DC的表型及肿瘤细胞中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D1阳性DC较正常膀胱组织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膀胱癌旁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而肿瘤组织局部分泌VEGF、TGF-β1可能是导致DC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作者:钱彪;王勤章;丁国富;闫东;王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癌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癌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作者:蔡练功;聂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乳杆菌活茵胶囊(定茵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256例RVV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治疗后7~10 d的近期效果及所有治愈患者两疗程后30~37 d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远期治疗效果时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RVVC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薛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免疫磁珠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LNCaP细胞.将其分别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全血细胞混合,混合细胞悬液和事先已与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SMA单抗)预孵育的包被人抗鼠IgG抗体的磁珠作用,在磁架上分离,显微镜观察,计算玫瑰花环形成率,并进行灵敏度的检测.台盼蓝染色检测分选前后癌细胞存活率.结果:免疫磁珠检测法敏感性高,当PBMC与LNCaP细胞比例为106:1时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检测灵敏度为20个肿瘤细胞/mL外周血.分选后癌细胞活率较之分选前未明显改变.结论:免疫磁珠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并且临床实用价值高的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微小残留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沈默;陶志华;周平;王彩虹;陈俐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笔者利用654-2与复合脉冲磁疗联合佐治一组疗程恢复缓慢肺部哕音迟迟未消的小儿肺炎患者,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颖;秦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进行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为出生后24、48、72 h及7 d采血检测.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HIE组患儿S100B蛋白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组惠儿血清S100B蛋白,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48h降至正常,中重度7 d仍未降至正常.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检测可作为HIE早期诊断的一种敏感及特异的生物学指标,时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献文;曾鸿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闭塞术后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NMs)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效果及体会.方法:用百特公司Accura CRRT机,碳酸氢盐置换液,16例MNMS患者接受CRRT治疗,置换液3~4 L/h,平均治疗时间为98.8 h.结果:14例患者存活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1例放弃治疗;CRRT治疗24 h后16例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肌红蛋白明显下降,血碳酸氢根明显升高,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有效清除血肌红蛋白恢复肾功能,迅速纠正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有助于改善MNMS的预后.
作者:沈波;李艳;张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45眼)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者35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8眼;术后视力提高25眼,术后视力不变11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祝伟;蔚伟;张季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5例,分为B组、S组、G组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L2-3处穿刺行布比卡因15 mg腰麻,B组为对照组,S组患者腰麻液中加舒芬太尼5靏,C组患者腰麻15 min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患者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基础,腰麻后10 min,气腹后0、10、20、30 min,放气时,术毕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R)、顺应性(C).记录基础,气腹前、后10、20、30 min,放气后lOmin时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3组患者腰麻后VT略有下降,气腹后上升:B、S组患者RR在气腹后加快;G组患者在气腹后顺应性下降30%~40%;3组患者PaCO2、PETCO2在气腹后上升,至气腹后30 min达高峰,放气后下降;3组患者PETO2放气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P<0.05);S组PETCO2在放气后10 min比B组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5靏蛛网膜下腔注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王琼;沈宁;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肖丽环;陈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4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3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共5d;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共5 d.两组治疗5 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 ms/(ks·d)(2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总反应率为92.3%vs 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为61.5%vs 63.6%,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的缓解.大剂量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
作者:夏轶姿;朱宝玲;郑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B组)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M组)硬膜外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8、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呕吐、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3分.呕吐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22.5%,B组发生率较M组低.尿潴留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55.0%,B组要低于M组.满意率B组为90.0%,M组为72.5%,B组的满意率要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较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更适合于作为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作者:刘镭;徐军美;杨昭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面颈部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术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21例面颈部深度烧伤患者,平均在烧伤后3~5 d予以行切痂术.对该21例病例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果:21例均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麻醉复苏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烧伤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因素.
作者:鲍曼曼;林才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