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王琼;沈宁;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肖丽环;陈小娟

关键词:舒芬太尼, 麻醉, 脊髓, 腹腔镜检查, 呼吸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5例,分为B组、S组、G组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L2-3处穿刺行布比卡因15 mg腰麻,B组为对照组,S组患者腰麻液中加舒芬太尼5靏,C组患者腰麻15 min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患者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基础,腰麻后10 min,气腹后0、10、20、30 min,放气时,术毕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R)、顺应性(C).记录基础,气腹前、后10、20、30 min,放气后lOmin时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3组患者腰麻后VT略有下降,气腹后上升:B、S组患者RR在气腹后加快;G组患者在气腹后顺应性下降30%~40%;3组患者PaCO2、PETCO2在气腹后上升,至气腹后30 min达高峰,放气后下降;3组患者PETO2放气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P<0.05);S组PETCO2在放气后10 min比B组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5靏蛛网膜下腔注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麻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下CO2气腹患者与非气腹患者的血气变化.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全麻非腹腔镜手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气腹或切皮开始后15、30、60 min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剩余碱(BE)、HCO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aO2、SaO2、HC03-差异无显著性(P>O.05).(2)各时点实验组pH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则高于对照组(P<0.01),BE负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辛林;纪文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红蛋白对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分析的影响

    目的:研究尿中血红蛋白(Hb)对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蛋白区带分析的影响,探讨血尿蛋白电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技术对不同程度血尿进行蛋白电泳,以观察Hb带以及尿液中的其他大、中、小蛋白区带的分布.结果:在小分子蛋白区前沿,试带法Hb(+)17例未出现Hb带,Hb(++)、Hb(+++)30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Hb带.结论:Hb区带出现在小分子量蛋白区.如将其作为小分子量蛋白百分比报告结果.实为对尿中蛋白质的来源定位错误,可能导致临床误诊.

    作者:余福安;胡友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噻托溴铵吸入,每次18靏,每日1次,对照组予异丙托溴胺吸入,每次40靏,每日3次,疗程均为30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对缓解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牵肠挂肚16小时

    那天下午5点,松刚刚打开电脑,无意中听见外面客厅里电视新闻中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松的心立即提了起来,因为四川那里有山佳、影子和不惊等朋友.松立刻冲到客厅,正好看见电视上说汶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而山佳姐离那里更是近.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癌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癌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作者:蔡练功;聂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甜菜碱提高长距离PCR扩增效率的研究

    目的:利用甜菜碱优化长距离PCR(LD-PCR),提高血友病A(HA)基因倒位检测效率.方法:在LDPCR反应体系中加入DMSO、甘油及不同浓度的甜菜碱进行LD-PCR扩增,比较扩增结果.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测正常人、不同程度HA患者及携带者的FⅧ基因是否存在FVE基因22号内含子(IVS22)倒位.结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甜菜碱可获得更好的LD-PCR扩增结果:甜菜碱优化LD-PCR的佳终浓度为0.8~1.8 mol/L;应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出3例HA患者、2例携带者和1例可疑携带者FⅧ基因有IVS22倒位.结论: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LD-PCR的扩增效率,提高检测出HA患者的FⅧ基因IVS22倒位的效率.

    作者:吴斌;杨威;李强;徐秀月;刘卓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第三代喉罩用于全身麻醉174例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观察我院临床使用第三代喉罩的患者174例,其中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0例,骨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4例,急诊手术3例,急诊抢救心肺复苏2例.对其插入方法、插入成功率、通气效果、呕吐、误吸及其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全部患者均置入成功,通气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误吸.结论:第三代喉罩具有很好的通气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黄书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追踪观察30例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30例声像图表现,实质均匀低回声9个占30.0%.实质非均匀低回声13个占43.3%,混合回声5个占16.7%,囊性回声3个占10.O%.30例腮腺混合瘤中有1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1例误诊为淋巴结.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为83.3%,误诊率为16.7%.结论:B型超声对腮腺混合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但有些病例与腮腺其他肿块易混淆,应予注意与鉴别.

    作者:陈修娟;周沪兰;陈湘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制霉菌素联合定菌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乳杆菌活茵胶囊(定茵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256例RVV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治疗后7~10 d的近期效果及所有治愈患者两疗程后30~37 d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远期治疗效果时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RVVC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薛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计算机摄影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414例.结果: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414例中,乳腺癌59例,其中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9例.早期乳腺癌主要X线表现为单纯簇状细微钙化、小结节、局部结构不良和小斑片状致密影.结论:乳腺CR钼靶摄影结合CAD是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

    作者:汪建华;金永源;张剑;叶伙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靏/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靏/(kg穖in),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作者:任锐;林剑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B组)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M组)硬膜外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8、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呕吐、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3分.呕吐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22.5%,B组发生率较M组低.尿潴留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55.0%,B组要低于M组.满意率B组为90.0%,M组为72.5%,B组的满意率要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较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更适合于作为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作者:刘镭;徐军美;杨昭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肺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去铁胺(DFX)200 mg/kg后,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各个时相点(0、2、4、8、24 h)检测肺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常氧对照组(N),急性低氧时照组(H0),急性低氧组(H1),DFX处理组(DFXo),DFX处理+急性低氧组(DFXI).各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测定N、Ho、DFX0组肺组织HIF-1α mRNA,观察N、H1、DFX1组肺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浓度及Na+-K+-ATP酶活性.结果:(1)大鼠腹腔注射DFX后肺组织未表达HIF-1α蛋白质,对照组(O h)大鼠肺组织少量表达HIF-1α mRNA.2 h后开始升高,4 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24 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大鼠腹腔注射DFX 200 mg/kg,1次/d,5 d后,DFXo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o和N组(P<0.01).(3)经模拟海拔6 000 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低于N组(P<0.01),而DFXl较Hl组明显升高(P<0.01).(4)经模拟海拔6 000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出现明显的间质性水肿.而DFX1组则水肿明显减轻.结论:DFX可以促进大鼠肺组织表达HIF-1α mRNA:间断腹腔注射DFX可以减轻大鼠低氧性肺问质水肿并提升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

    作者:李福祥;夏前明;徐朝霞;全燕;李鸿雁;连亨宁;胡绳;张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静脉自控镇痛或臂丛鞘内自控镇痛用于上肢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 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O.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组用芬太尼0.8~1 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 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 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02在95%一100%.术后6~48 h的VSD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作者:张静;陈鸣洪;曹济宏;肖水平;褚锋;刘海颖;陈永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45眼)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者35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8眼;术后视力提高25眼,术后视力不变11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祝伟;蔚伟;张季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喉切除患者7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心理干预、肠内营养、追口护理、康复训练.对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应丽君;胡桂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道镜检查在胆道外引流术后的应用

    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我们对191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置T管引流的患者行T管胆道造影(T-CG)后,立即行胆道镜检查.发现了一些T-CG未发现的问题,并在胆道镜下给予了相应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