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霞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能否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方法:4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厄贝沙坦[10 mg/(kg·d)]治疗组.于每周监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及随机血糖,并于第8周末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分别测定各组小鼠0、30、60及120 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在厄贝沙坦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血糖无明显改善,IPGTT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疗效不明显,同时不能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糖耐量.
作者:王群;王坚;杜宏;邵加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棗异丙酚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该药具有静脉注射后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等特点[1].我院妇产科门诊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手术2747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NT-proBN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或不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水平的变化,以利诊治.方法:51例OSAHS患者(OSAHS组),60例CHF患者(CHF组)及27例OSAHS伴CHF患者(OSAHS+CHF组)与52例对照者(时照组)检测晨起NT-proBNF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NT-pro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HS组、CHF组、OSAHS伴CHF组的NTproBNP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OSAHS和CHF均能引起血浆NT-proBNP浓度上升.反映了左室功能状态的下降.同时提示OSAHS能加重和诱发CHF.
作者:黄伟萍;姜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I)mRNA的表达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PBMC中HO-1 mRNA表达水平,并与2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PBMC中ROS产量测定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为50.36±21.69.与对照组28.80±10.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血清中MDA含量测定为(14.47±5.21)nmol/mL,与对照组的(5.57±1.21)nmol/m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PBMC中HO-1/β-actin mRNA基因表达率的平均值为O.98±0.24,与对照组O.48±0.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O-1 mRNA的表达水平与ROS的产量、MD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1、0.745,均P<0.01).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中HO-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抗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邹艺;薛耀明;易正山;沙建平;卓凤婷;曾展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 cm×4cm×4.6 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镜活检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作者:丁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肌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纯度.于原代培养的第3天加入心肌匀浆液持续作用1周,3周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后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不表达cTn-T蛋白.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匀浆诱导下没有向心肌细胞转化.
作者:徐文忠;杨苏民;刘旭;吴玉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年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贴壁法培养不同鼠龄的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面抗原.通过测定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及MTT法来检测骨髓MS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MSCs培养上清IL-6、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加,大鼠骨髓MSCs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2月龄组大鼠MSCs培养上清中IL-6、SC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且高龄大鼠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年龄增加可导致大鼠骨髓MSCs数量减少,体外增殖能力减退.
作者:王静;王爱玲;沈丰强;梁有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B组)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M组)硬膜外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8、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呕吐、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3分.呕吐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22.5%,B组发生率较M组低.尿潴留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55.0%,B组要低于M组.满意率B组为90.0%,M组为72.5%,B组的满意率要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较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更适合于作为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作者:刘镭;徐军美;杨昭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不同荆量阿托伐他汀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18)常规予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0)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10 mg/d),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2)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mg/d),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超声指标、血清TNF-岷虸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有所改善,阿托伐他汀组的心脏超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疗效更为显著;无论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血清TNF-崴骄隙哉兆槊飨越档?而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大剂量者疗效更为显著.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TNF-崴?升高IL-10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王政林;钟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腹腔室隔综合征(ah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引起腹腔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害.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companment syndmme 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AP并发ACS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重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414例.结果: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414例中,乳腺癌59例,其中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9例.早期乳腺癌主要X线表现为单纯簇状细微钙化、小结节、局部结构不良和小斑片状致密影.结论:乳腺CR钼靶摄影结合CAD是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
作者:汪建华;金永源;张剑;叶伙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面颈部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术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21例面颈部深度烧伤患者,平均在烧伤后3~5 d予以行切痂术.对该21例病例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果:21例均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麻醉复苏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烧伤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因素.
作者:鲍曼曼;林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45眼)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者35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8眼;术后视力提高25眼,术后视力不变11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祝伟;蔚伟;张季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CVT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对比增强MRV和脑CT静脉造影(CTV)对CVT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本病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是无创伤性、较理想的诊断方法.MRV与MRI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可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二者联合是目前诊断CVT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杜斌;李春阳;刘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是否相一致,为探讨改善TS患儿身心健康受挫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些线索.方法:给予14例TS患儿常规剂量、方法服用泰必利并辅予心理干预指导,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TS病情程度;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行为问题;用P300检测方法评估认知功能.结果:(1)综合治疗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项评分及YGTS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2)综合治疗后TS儿童的P300潜伏期较干预前缩短,P300波幅较干预前提高.结论:综合治疗可促进TS儿童抽动症状、认知功能、心理及情绪的全面改善.
作者:孙惠娟;李萍;吉永春;王浙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喉切除患者7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心理干预、肠内营养、追口护理、康复训练.对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应丽君;胡桂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女,9个月,热液烫伤总面积10%,创面以深Ⅱ度为主,局部Ⅲ度,合并中度吸人性损伤,伤后2 h入院.该患儿洗澡时不慎跌人热水盆中,致头面颈部、前躯干被严重烫伤.同时由于呛人热水.致口、鼻、咽、喉部亦被烫伤.人院时查体:体温38.0℃,心率156次/min,呼吸36次/min,烦躁不安,气促,口唇轻度发绀,口、鼻、咽、喉处黏膜充血、肿胀,局部脱落,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哕音.
作者:章锦成;张文振;叶胜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前在各类教科书中,尚未有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描述,而文献仅有对婴儿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个别报道,且其双峰型例数不多,本文对本院新生儿科在耳鼻咽喉科测听室行声导抗测试的40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鹏;陈建平;杨彤;秦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联合局麻下斜视矫正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34例斜视手术患者术中PCSA与局部麻醉联合应用.术前进行访视及心理护理,指导正确使用镇痛泵,注重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药物副作用处理.结果:34例患者术中疼痛和焦虑得到缓解和消除,患者合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麻醉前充分的准备,麻醉中密切观察及配合是麻醉及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黎雪梅;周健良;肖惠明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