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艺;薛耀明;易正山;沙建平;卓凤婷;曾展军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近几年来,医患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作者:秋天童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STH-2液pH值对低温保存离体兔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12只.所有兔心在不同pH值STH.2液中4℃保存4 h.STH-2液pH值分别为6.4、6.8、7.0、7.2、7.4、7.8、7.9和8.4,其中标准sTH-2液4℃时pH值为7.9,设为对照组.应用Langendorff灌注模式,观测保存前后离体兔心功能恢复,自动生化仪检测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存末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结果:各组心功能恢复、冠脉流出液中CK含量和保存末心肌组织中总腺苷酸(TAN)、能荷比(ECR)差异存在显著性.pH 7.0、pH 7.2组心功能恢复佳,pH 7.2组冠脉流出液中CK含量低,pH 7.2组心肌组织中TAN、ECR高.结论:标准STH-2液对低温离体免心的保存效果并非佳,适度偏酸的STH-2液能够改善低温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
作者:蔡开灿;熊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靏/mL,术中维持丙泊酚靶浓度为3~3.5靏/mL,异氟醚组(Ⅰ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并观察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等.结果: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5),术中T组血流动力学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Ⅰ组.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胸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作者:丘伟沛;王昊;梁根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并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股、胫骨,用无血清培养液(α-MEM培养基、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冲出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rBMSCs,通过传代培养,扩增rBMSCs.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rBMSCs表面标志,成骨诱导试剂盒检测rBMSCs向成骨分化的潜能.结果:镜下rBMSCs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生长曲线分析rBMSCs贴壁2d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时数增殖期为3~6 d.第7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rBMSCs表面标志显示第3代rBMSCs纯度可达99%以上.其细胞表型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向成骨诱导rBMSCs 10 d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本实验从细胞取材、细胞接种密度、条件培养基到细胞微环境等各方面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rBMSCs的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rBMSCs纯度高、扩增迅速、生物学形状稳定,可为组织工程提供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为进一步研究BMSCs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闫磊;李思源;慕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靏/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靏/(kg穖in),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作者:任锐;林剑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草药应用于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种中草药对口腔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口腔感染性疾病多由口腔菌群失调引起.本文将中草药对口腔常见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陈宏;张秀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lnoma.PCIL)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laoma,NHL),占整个NHL的4%~20%[1].
作者:姚君良;倪醒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414例.结果: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414例中,乳腺癌59例,其中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9例.早期乳腺癌主要X线表现为单纯簇状细微钙化、小结节、局部结构不良和小斑片状致密影.结论:乳腺CR钼靶摄影结合CAD是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
作者:汪建华;金永源;张剑;叶伙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 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O.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组用芬太尼0.8~1 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 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 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02在95%一100%.术后6~48 h的VSD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作者:张静;陈鸣洪;曹济宏;肖水平;褚锋;刘海颖;陈永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两天,门诊来了好几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算下来以往一个月门诊也不曾有这么多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更为奇怪的是,他们大都只是要我开X线检查申请单,做完检查就走.出于好奇,我询问了其中一位患者的家属,原来这些病人都是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则祖传纯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广告,而且近在举行活动棗买5赠2,需要近期的X线片证实病情,所以纷纷来医院拍片子.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27岁.因孕33+2周上腹部疼痛1d,以原发性高血压并重度子痫前期,腹痛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情况: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1d,初位于剑突下,渐扩散至左上腹,以至整个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间歇性加剧,向后背放射;无恶心,无呕吐,无腹泻.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年:无肝、胆等疾病史.检查:T36.7℃,P100次/min,BP 190/134 mmHg.
作者:韦德英;刘鸣;颜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乳杆菌活茵胶囊(定茵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256例RVV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治疗后7~10 d的近期效果及所有治愈患者两疗程后30~37 d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远期治疗效果时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RVVC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薛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腹腔室隔综合征(ah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引起腹腔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害.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companment syndmme 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AP并发ACS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重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化疗泵在治疗囊性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应用化疗泵治疗的囊性转移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结果:37例应用该方法治疗有效,症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效果良好.结论:应用化疗泵治疗囊性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续磊;陶荣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和临床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24 h)、低蛋白血症(≤30 g/L),常伴有水肿、高脂血症[1].肾病综合征可并发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并发休克并不多见,主要由于出现严重血容量不足,通常与突然发作的肾病综合征、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过度使用强力利尿剂、感染等有关.本文报道3例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叶玉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4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3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共5d;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共5 d.两组治疗5 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 ms/(ks·d)(2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总反应率为92.3%vs 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为61.5%vs 63.6%,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的缓解.大剂量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
作者:夏轶姿;朱宝玲;郑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喉切除患者7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心理干预、肠内营养、追口护理、康复训练.对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应丽君;胡桂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科手术治疗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手术.施行动脉瘤颈夹闭者28例,夹闭加包裹者3例.术后1~6个月行DSA造影复查无动脉瘤复发.GOS预后评分优良28例,中残3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明显提高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隋强波;丁璇;王成伟;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能否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方法:4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厄贝沙坦[10 mg/(kg·d)]治疗组.于每周监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及随机血糖,并于第8周末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分别测定各组小鼠0、30、60及120 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在厄贝沙坦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血糖无明显改善,IPGTT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疗效不明显,同时不能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糖耐量.
作者:王群;王坚;杜宏;邵加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