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张秀华
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1周人院.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心房颤动,心功能Ⅱ级.查体:T 36.8℃.BP 142/80 mmHg.HR 89次/min.
作者:谢年烽;田路;史嫣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和树突状细胞(D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35例膀胱癌冰冻组织切片中DC的表型及肿瘤细胞中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D1阳性DC较正常膀胱组织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膀胱癌旁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而肿瘤组织局部分泌VEGF、TGF-β1可能是导致DC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作者:钱彪;王勤章;丁国富;闫东;王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STH-2液pH值对低温保存离体兔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12只.所有兔心在不同pH值STH.2液中4℃保存4 h.STH-2液pH值分别为6.4、6.8、7.0、7.2、7.4、7.8、7.9和8.4,其中标准sTH-2液4℃时pH值为7.9,设为对照组.应用Langendorff灌注模式,观测保存前后离体兔心功能恢复,自动生化仪检测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存末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结果:各组心功能恢复、冠脉流出液中CK含量和保存末心肌组织中总腺苷酸(TAN)、能荷比(ECR)差异存在显著性.pH 7.0、pH 7.2组心功能恢复佳,pH 7.2组冠脉流出液中CK含量低,pH 7.2组心肌组织中TAN、ECR高.结论:标准STH-2液对低温离体免心的保存效果并非佳,适度偏酸的STH-2液能够改善低温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
作者:蔡开灿;熊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者152例入选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有无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近期(30 d)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6.186(95%CI1.246~30.717),P值为0.026,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结论:H-FABP阳性是ACS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CS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东运;彭跃华;朱继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包括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8例)血小板参数,动态了解其变化,同时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川崎病组惠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1),但急性期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者急性期除外PLT外,其余三项参数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敏;陈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I)mRNA的表达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PBMC中HO-1 mRNA表达水平,并与2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PBMC中ROS产量测定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为50.36±21.69.与对照组28.80±10.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血清中MDA含量测定为(14.47±5.21)nmol/mL,与对照组的(5.57±1.21)nmol/m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PBMC中HO-1/β-actin mRNA基因表达率的平均值为O.98±0.24,与对照组O.48±0.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O-1 mRNA的表达水平与ROS的产量、MD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1、0.745,均P<0.01).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中HO-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抗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邹艺;薛耀明;易正山;沙建平;卓凤婷;曾展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条件下,探讨内皮细胞传代过程中活性氧(ROS)的代谢异常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和传代后,选取第2、6代细胞分别在5.5mmol/L或16.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以培养0、12、24、48 h为各时间观察点.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1)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水平相对稳定.经16.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则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培养24 h和48 h后分别较加入葡萄糖培养前增加56.5%和69.2%.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各时间点第6代细胞ROS检测值均较第2代细胞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均P<0.01).(2)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24 h后MCP-1 mRNA表达开始上升,可见MCP-1mRNA表达与时间相关.高葡萄糖培养与低葡萄糖相比,同时间点的MCP-1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强(P<0.01或P<0.05).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第6代细胞MCP-1 mRNA表达总体上高于第2代细胞.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在进一步提高传代内皮细胞ROS量的同时,促进了MCP-1 mRNA的表达,提示高糖促MCP-1表达作用可能也是通过ROS增加介导的.
作者:杨彬;成蓓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笔者利用654-2与复合脉冲磁疗联合佐治一组疗程恢复缓慢肺部哕音迟迟未消的小儿肺炎患者,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颖;秦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定量测定Caspase-9基因在人类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8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ase-9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aspase-9在结直肠癌中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下调(P=0.003).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与Caspase-9表达下调相关(P=0.048),与Dukes分期、年龄、性别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Caspase-9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分化.
作者:沈小钢;周总光;王存;王铃;周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414例.结果: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414例中,乳腺癌59例,其中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9例.早期乳腺癌主要X线表现为单纯簇状细微钙化、小结节、局部结构不良和小斑片状致密影.结论:乳腺CR钼靶摄影结合CAD是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
作者:汪建华;金永源;张剑;叶伙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化脓性关节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动态测定36例化脓性膝关节感染、13例髋关节感染病程中各阶段CRF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值在纤维素渗出期即显著升至高位,在脓液排出灌洗后1d就显著降低,病情恢复期明显降低.结论:CRP测定在关节感染治疗中具有可信赖的指导意义,可依据CRP值决策灌洗治疗时间.
作者:窦庆寅;蔡卫东;阳闽军;韩运;韩同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尿环氧化酶-2(Cox-2)蛋白检测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作为对照组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别行尿Cox-2蛋白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尿Cox-2蛋白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2.9%和25.7%,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性分别为79.1%和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0.4%和100.0%.结论:尿Cox-2蛋白检测是一种简单、敏感性高、无创的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方法,适合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随访.
作者:卓文利;靳风烁;李黔生;谭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癌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癌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作者:蔡练功;聂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靏/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靏/(kg穖in),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作者:任锐;林剑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行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抢救配合,介入术前宣教、准备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加以探讨.结果: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紧急快速的抢救和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术后观察及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王彩芽;李萍;王红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肌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纯度.于原代培养的第3天加入心肌匀浆液持续作用1周,3周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后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不表达cTn-T蛋白.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匀浆诱导下没有向心肌细胞转化.
作者:徐文忠;杨苏民;刘旭;吴玉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s)是细胞新陈代谢和动态平衡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亲电子副产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细胞要消耗相当多的能量用于合成许多蛋白质及利用内源性和食物中的抗氧化物.以维持氧化还原的平衡并保护细胞的重要大分子物质免于损伤.在众多的抗氧化物中.重要的一种抗氧化物就是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谷胱甘肽(GSH)是一种水溶性的三肽,由谷氨酸盐、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作者:王英;罗敏;李卉;张静;张菁;魏巍;高娃;李嵘;邓馨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