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C-反应蛋白测定在静脉留置针灌洗治疗化脓性关节感染中的价值

窦庆寅;蔡卫东;阳闽军;韩运;韩同坤

关键词:关节炎, 感染性, C反应蛋白质, 测定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化脓性关节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动态测定36例化脓性膝关节感染、13例髋关节感染病程中各阶段CRF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值在纤维素渗出期即显著升至高位,在脓液排出灌洗后1d就显著降低,病情恢复期明显降低.结论:CRP测定在关节感染治疗中具有可信赖的指导意义,可依据CRP值决策灌洗治疗时间.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C-反应蛋白测定在静脉留置针灌洗治疗化脓性关节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化脓性关节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动态测定36例化脓性膝关节感染、13例髋关节感染病程中各阶段CRF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值在纤维素渗出期即显著升至高位,在脓液排出灌洗后1d就显著降低,病情恢复期明显降低.结论:CRP测定在关节感染治疗中具有可信赖的指导意义,可依据CRP值决策灌洗治疗时间.

    作者:窦庆寅;蔡卫东;阳闽军;韩运;韩同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麦滋林-S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麦滋林-S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U 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在常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麦滋林,对照组(n=28)为常规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第3、7、10日测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总淋巴计数,每日计算氮平衡,测胃液潜血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总淋巴计数方面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胃液潜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麦滋林-S颗粒在防治应激性溃疡、改善营养支持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陈小设;李书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葡萄糖对传代内皮细胞活性氧代谢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条件下,探讨内皮细胞传代过程中活性氧(ROS)的代谢异常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和传代后,选取第2、6代细胞分别在5.5mmol/L或16.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以培养0、12、24、48 h为各时间观察点.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1)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水平相对稳定.经16.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则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培养24 h和48 h后分别较加入葡萄糖培养前增加56.5%和69.2%.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各时间点第6代细胞ROS检测值均较第2代细胞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均P<0.01).(2)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24 h后MCP-1 mRNA表达开始上升,可见MCP-1mRNA表达与时间相关.高葡萄糖培养与低葡萄糖相比,同时间点的MCP-1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强(P<0.01或P<0.05).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第6代细胞MCP-1 mRNA表达总体上高于第2代细胞.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在进一步提高传代内皮细胞ROS量的同时,促进了MCP-1 mRNA的表达,提示高糖促MCP-1表达作用可能也是通过ROS增加介导的.

    作者:杨彬;成蓓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0.2~0.3mg/(kg·次),2~4次/d,多巴胺0.5 mg/(kg·次),以5~10 靏/(kg穖in)的速度静滴,2~4次/d,疗程2~3 d.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9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对照组.结果:42例患儿总有效40例(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结论: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重症肺炎并心衰疗效肯定.

    作者:张大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设计改进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为25.5岁.结果:修复面积在1.0 cm×0.8 cm~1.5 cm×3.0 cm,其中15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增加皮瓣血液灌注,在血管吻合方面较易操作.

    作者:陈拓;王容春;李智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疗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lnoma.PCIL)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laoma,NHL),占整个NHL的4%~20%[1].

    作者:姚君良;倪醒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后路榷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0.1例ASIA A级及25例ASIA 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孙景福;谭建文;李保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CVT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对比增强MRV和脑CT静脉造影(CTV)对CVT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本病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是无创伤性、较理想的诊断方法.MRV与MRI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可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二者联合是目前诊断CVT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杜斌;李春阳;刘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TT病毒DNA 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TT病毒(TTV)DNA快速、敏感、特异的PCR-ELISA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通过酶免疫显色反应测出A值.判断TTV感染情况.优化反应条件,与PCR电泳结果比较,测定方法的敏感性,并检测325份正常人群、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血清标本.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本实验的佳杂交时间为45 min,佳探针浓度为4 pmol/mL.该方法的检测阈值为50 fg/霯TTV DNA,其灵敏度是PCR电泳法的10倍,检测TTV在正常人群、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29.3%、25.O%,与PCR电泳检出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R-ELISA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TTV感染的诊断.

    作者:庞栋;黄金环;李恒聪;张翙;马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讨论该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及内分泌激素检查.术中保留鼻中隔,切除筛骨垂直板,并重建蝶窦前后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结果满意,肿瘤切除完全,并发症较少.结论:该术式治疗垂体瘤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少.

    作者:胡宜;刘云会;李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岛及树突状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和树突状细胞(D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35例膀胱癌冰冻组织切片中DC的表型及肿瘤细胞中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D1阳性DC较正常膀胱组织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膀胱癌旁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而肿瘤组织局部分泌VEGF、TGF-β1可能是导致DC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作者:钱彪;王勤章;丁国富;闫东;王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卡莫司汀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莫司汀(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方面的影响.方法:取初发的室管膜瘤手术切除标本1例,取材后制备为单细胞,分别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获得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获得肿瘤细胞.不同浓度的BCNU作用于细胞72h后,MTT法检测细胞在体外对BCNU的敏感性,并用终浓度为0.01μg/mL的BCNU作用细胞不同的时间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BCNU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MTT显示,BCNU能抑制肿瘤干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其对肿瘤干细胞(IC50=0.157 μg/mL)的抑制略低于对肿瘤细胞(IC50=0.072μg/mL)(P<0.05).(2)细胞周期方面,与阴性对照比较,两类细胞均表现为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伴有凋亡细胞的增多,但肿瘤干细胞的改变(24 h)出现晚于肿瘤细胞(6 h).结论:BCNU对体外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干扰S期DNA的合成起作用:与脑肿瘤细胞相比,脑肿瘤干细胞在MTT及细胞周期的检测中,均表现出对BCNU有一定的耐药性.

    作者:杨智勇;黄晓斌;王廷华;王进昆;范寿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面颈部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术麻醉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面颈部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术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21例面颈部深度烧伤患者,平均在烧伤后3~5 d予以行切痂术.对该21例病例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果:21例均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麻醉复苏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烧伤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因素.

    作者:鲍曼曼;林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4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3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共5d;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共5 d.两组治疗5 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 ms/(ks·d)(2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总反应率为92.3%vs 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为61.5%vs 63.6%,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的缓解.大剂量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

    作者:夏轶姿;朱宝玲;郑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噻托溴铵吸入,每次18靏,每日1次,对照组予异丙托溴胺吸入,每次40靏,每日3次,疗程均为30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对缓解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危险预测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者152例入选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有无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近期(30 d)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6.186(95%CI1.246~30.717),P值为0.026,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结论:H-FABP阳性是ACS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CS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东运;彭跃华;朱继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牵肠挂肚16小时

    那天下午5点,松刚刚打开电脑,无意中听见外面客厅里电视新闻中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松的心立即提了起来,因为四川那里有山佳、影子和不惊等朋友.松立刻冲到客厅,正好看见电视上说汶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而山佳姐离那里更是近.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进行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为出生后24、48、72 h及7 d采血检测.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HIE组患儿S100B蛋白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组惠儿血清S100B蛋白,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48h降至正常,中重度7 d仍未降至正常.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检测可作为HIE早期诊断的一种敏感及特异的生物学指标,时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献文;曾鸿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