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宜;刘云会;李峰
目的: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I)mRNA的表达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PBMC中HO-1 mRNA表达水平,并与2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PBMC中ROS产量测定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为50.36±21.69.与对照组28.80±10.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血清中MDA含量测定为(14.47±5.21)nmol/mL,与对照组的(5.57±1.21)nmol/m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PBMC中HO-1/β-actin mRNA基因表达率的平均值为O.98±0.24,与对照组O.48±0.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O-1 mRNA的表达水平与ROS的产量、MD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1、0.745,均P<0.01).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中HO-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抗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邹艺;薛耀明;易正山;沙建平;卓凤婷;曾展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我们对191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置T管引流的患者行T管胆道造影(T-CG)后,立即行胆道镜检查.发现了一些T-CG未发现的问题,并在胆道镜下给予了相应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B组)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M组)硬膜外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8、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呕吐、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3分.呕吐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22.5%,B组发生率较M组低.尿潴留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55.0%,B组要低于M组.满意率B组为90.0%,M组为72.5%,B组的满意率要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较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更适合于作为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作者:刘镭;徐军美;杨昭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靏/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靏/(kg穖in),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靏/(kg穖in),异丙酚5~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作者:任锐;林剑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检测TT病毒(TTV)DNA快速、敏感、特异的PCR-ELISA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通过酶免疫显色反应测出A值.判断TTV感染情况.优化反应条件,与PCR电泳结果比较,测定方法的敏感性,并检测325份正常人群、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血清标本.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本实验的佳杂交时间为45 min,佳探针浓度为4 pmol/mL.该方法的检测阈值为50 fg/霯TTV DNA,其灵敏度是PCR电泳法的10倍,检测TTV在正常人群、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29.3%、25.O%,与PCR电泳检出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R-ELISA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TTV感染的诊断.
作者:庞栋;黄金环;李恒聪;张翙;马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前在各类教科书中,尚未有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描述,而文献仅有对婴儿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个别报道,且其双峰型例数不多,本文对本院新生儿科在耳鼻咽喉科测听室行声导抗测试的40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鹏;陈建平;杨彤;秦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5例,分为B组、S组、G组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L2-3处穿刺行布比卡因15 mg腰麻,B组为对照组,S组患者腰麻液中加舒芬太尼5靏,C组患者腰麻15 min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患者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基础,腰麻后10 min,气腹后0、10、20、30 min,放气时,术毕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R)、顺应性(C).记录基础,气腹前、后10、20、30 min,放气后lOmin时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3组患者腰麻后VT略有下降,气腹后上升:B、S组患者RR在气腹后加快;G组患者在气腹后顺应性下降30%~40%;3组患者PaCO2、PETCO2在气腹后上升,至气腹后30 min达高峰,放气后下降;3组患者PETO2放气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P<0.05);S组PETCO2在放气后10 min比B组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5靏蛛网膜下腔注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王琼;沈宁;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肖丽环;陈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腹腔室隔综合征(ah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引起腹腔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害.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companment syndmme 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AP并发ACS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重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肾移植手术的普遍开展,外科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其术后监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超声检查已成为肾移植术后监测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以往文献多根据其并发症对移植肾进行综述,本文根据超声分型及超声新技术.对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移植肾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会萍;杜联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老年T2DM合并EH患者(A组)和38例老年单纯EH患者(B组)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以及夜间心率变化与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EH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偏高,血压及心率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作者:周琳;高方;薛耀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两天,门诊来了好几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算下来以往一个月门诊也不曾有这么多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更为奇怪的是,他们大都只是要我开X线检查申请单,做完检查就走.出于好奇,我询问了其中一位患者的家属,原来这些病人都是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则祖传纯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广告,而且近在举行活动棗买5赠2,需要近期的X线片证实病情,所以纷纷来医院拍片子.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进行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为出生后24、48、72 h及7 d采血检测.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HIE组患儿S100B蛋白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组惠儿血清S100B蛋白,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48h降至正常,中重度7 d仍未降至正常.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检测可作为HIE早期诊断的一种敏感及特异的生物学指标,时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献文;曾鸿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是否相一致,为探讨改善TS患儿身心健康受挫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些线索.方法:给予14例TS患儿常规剂量、方法服用泰必利并辅予心理干预指导,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TS病情程度;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行为问题;用P300检测方法评估认知功能.结果:(1)综合治疗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项评分及YGTS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2)综合治疗后TS儿童的P300潜伏期较干预前缩短,P300波幅较干预前提高.结论:综合治疗可促进TS儿童抽动症状、认知功能、心理及情绪的全面改善.
作者:孙惠娟;李萍;吉永春;王浙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笔者利用654-2与复合脉冲磁疗联合佐治一组疗程恢复缓慢肺部哕音迟迟未消的小儿肺炎患者,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颖;秦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癌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癌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作者:蔡练功;聂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查阅新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1345例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Statistica 6.0及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部1 34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较大,男女比例约为4:1(78.07%:21.93%),其发病高峰年龄段均于50~59岁,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36.00%及31.53%.病理类型总体分布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37.99%:35.99%:15.61%,其中女性患者以肺腺癌(62.03%)居多,男性以肺鳞癌(42.38%)居首位,不同病理类型及性别构成比例分布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肺腺癌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肺癌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相关,男女比例约为4:1,腺癌居于首位,但随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减小.
作者:段玉忠;李莎莎;蒋仁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有相关性(r=0.677,P<0.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作者:郝建华;张健华;冯静霞;吴冠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不同荆量阿托伐他汀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18)常规予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0)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10 mg/d),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2)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mg/d),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超声指标、血清TNF-岷虸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有所改善,阿托伐他汀组的心脏超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疗效更为显著;无论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血清TNF-崴骄隙哉兆槊飨越档?而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大剂量者疗效更为显著.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TNF-崴?升高IL-10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王政林;钟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