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夏轶姿;朱宝玲;郑育

关键词: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免疫球蛋白, 地塞米松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4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3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共5d;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共5 d.两组治疗5 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 ms/(ks·d)(2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总反应率为92.3%vs 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为61.5%vs 63.6%,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的缓解.大剂量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0.2~0.3mg/(kg·次),2~4次/d,多巴胺0.5 mg/(kg·次),以5~10 靏/(kg穖in)的速度静滴,2~4次/d,疗程2~3 d.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9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对照组.结果:42例患儿总有效40例(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结论: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重症肺炎并心衰疗效肯定.

    作者:张大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癌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癌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作者:蔡练功;聂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宫颈癌排查拾遗

    笔者单位每年为市区、厂矿、农村等各界女工进行宫颈涂片做排癌检查.累计接待12000多人次,这种方法经济、便捷.很受广大工薪阶级的欢迎.在12000人次的筛查中共检出癌前病变(CIN I~Ⅱ)186例.原位癌18例,宫颈癌3例,效果显著.但是.也有过惊心时刻.其中有2例特别值得记录下来供以后防范.

    作者:叶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手术2747例护理体会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棗异丙酚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该药具有静脉注射后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等特点[1].我院妇产科门诊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手术2747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39例

    目的:介绍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9例消化道重建手术采用消化道前壁分层切开,开放式、传统方法完成消化道后壁双层内翻缝合及转角处内层内翻缝合,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层内翻缝合,再用传统方法完成转角处及前壁外层缝合,并包埋内层吻合口.结果:术中置入饲食管者,于24 h后经饲食管注入10%氯化钾溶液60 mL/d,48~72 d后经饲食管注入流质饮食.食管胃吻合术后10 d,经口进流质饮食.毕Ⅰ式、毕Ⅱ式、回肠端端吻合,术后3~4 d经口进流质饮食.结肠端端吻合、结直肠吻合,术后5~6 d经口进流质饮食.本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论: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操作简便,可减少消化道重建手术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安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包括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8例)血小板参数,动态了解其变化,同时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川崎病组惠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1),但急性期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者急性期除外PLT外,其余三项参数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敏;陈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感谢病人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近几年来,医患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作者:秋天童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儿呼吸道烧伤并发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1例

    患者女,9个月,热液烫伤总面积10%,创面以深Ⅱ度为主,局部Ⅲ度,合并中度吸人性损伤,伤后2 h入院.该患儿洗澡时不慎跌人热水盆中,致头面颈部、前躯干被严重烫伤.同时由于呛人热水.致口、鼻、咽、喉部亦被烫伤.人院时查体:体温38.0℃,心率156次/min,呼吸36次/min,烦躁不安,气促,口唇轻度发绀,口、鼻、咽、喉处黏膜充血、肿胀,局部脱落,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哕音.

    作者:章锦成;张文振;叶胜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荆量阿托伐他汀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18)常规予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0)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10 mg/d),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2)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mg/d),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超声指标、血清TNF-岷虸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有所改善,阿托伐他汀组的心脏超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疗效更为显著;无论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血清TNF-崴骄隙哉兆槊飨越档?而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大剂量者疗效更为显著.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TNF-崴?升高IL-10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王政林;钟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评价4种常用的EB病毒抗体及其二联组合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辅助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水平.并探讨单独检测1种EB病毒抗体时以何者为优良,以及采用何种组合检测两种抗体更合适.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95例病理学证实的新诊鼻咽癌患者和188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EB病毒特异抗原(谷胱甘肽转移酶重组蛋白)为基础的4种ELISA,即EBNA1-IgA、EBNA1-IgG、Zta-IgA和Zta-IgG,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单独应用1种ELISA、EBNA1-IgA的灵敏度(0.8513)和特异度(0-8511)高.Zta-IgG和Zt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5 9和0.835 1以及0.810 3和0.818 5.EBNA1-I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分别为0.697 4和0.696 8.无论哪两种ELISA的组合,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价值可分别达到0.925 5和0.903 2以上.EBNA1-IgA和Zta-IgA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0.626 3和14.987 5)高;EBNA1-IgA和zta-IgG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7.090 9和11.921 4)次之.结论:在单独应用ELISA法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4种EB病毒抗体中,以EBNA1-IgA为佳,其次是zta-IgG.2种ELISA组合应用将明显地提高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以EBNA1-IgA与zta-IgA或zta-IgG的组合为宜.

    作者:梁英杰;宗永生;顾耀亮;张玉;冯沿芬;刘泳冬;陈耀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追踪观察30例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30例声像图表现,实质均匀低回声9个占30.0%.实质非均匀低回声13个占43.3%,混合回声5个占16.7%,囊性回声3个占10.O%.30例腮腺混合瘤中有1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1例误诊为淋巴结.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为83.3%,误诊率为16.7%.结论:B型超声对腮腺混合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但有些病例与腮腺其他肿块易混淆,应予注意与鉴别.

    作者:陈修娟;周沪兰;陈湘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肺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去铁胺(DFX)200 mg/kg后,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各个时相点(0、2、4、8、24 h)检测肺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常氧对照组(N),急性低氧时照组(H0),急性低氧组(H1),DFX处理组(DFXo),DFX处理+急性低氧组(DFXI).各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测定N、Ho、DFX0组肺组织HIF-1α mRNA,观察N、H1、DFX1组肺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浓度及Na+-K+-ATP酶活性.结果:(1)大鼠腹腔注射DFX后肺组织未表达HIF-1α蛋白质,对照组(O h)大鼠肺组织少量表达HIF-1α mRNA.2 h后开始升高,4 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24 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大鼠腹腔注射DFX 200 mg/kg,1次/d,5 d后,DFXo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o和N组(P<0.01).(3)经模拟海拔6 000 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低于N组(P<0.01),而DFXl较Hl组明显升高(P<0.01).(4)经模拟海拔6 000m急性低氧24 h后,H1组肺出现明显的间质性水肿.而DFX1组则水肿明显减轻.结论:DFX可以促进大鼠肺组织表达HIF-1α mRNA:间断腹腔注射DFX可以减轻大鼠低氧性肺问质水肿并提升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

    作者:李福祥;夏前明;徐朝霞;全燕;李鸿雁;连亨宁;胡绳;张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CVT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对比增强MRV和脑CT静脉造影(CTV)对CVT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本病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是无创伤性、较理想的诊断方法.MRV与MRI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可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二者联合是目前诊断CVT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杜斌;李春阳;刘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作者:杨积保;张大昌;朱电波;查翔远;贾可;李志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与吸人异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靏/mL,术中维持丙泊酚靶浓度为3~3.5靏/mL,异氟醚组(Ⅰ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并观察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等.结果: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5),术中T组血流动力学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Ⅰ组.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胸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作者:丘伟沛;王昊;梁根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45例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查阅新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1345例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Statistica 6.0及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部1 34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较大,男女比例约为4:1(78.07%:21.93%),其发病高峰年龄段均于50~59岁,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36.00%及31.53%.病理类型总体分布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37.99%:35.99%:15.61%,其中女性患者以肺腺癌(62.03%)居多,男性以肺鳞癌(42.38%)居首位,不同病理类型及性别构成比例分布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肺腺癌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肺癌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相关,男女比例约为4:1,腺癌居于首位,但随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减小.

    作者:段玉忠;李莎莎;蒋仁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讨论该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及内分泌激素检查.术中保留鼻中隔,切除筛骨垂直板,并重建蝶窦前后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结果满意,肿瘤切除完全,并发症较少.结论:该术式治疗垂体瘤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少.

    作者:胡宜;刘云会;李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牵肠挂肚16小时

    那天下午5点,松刚刚打开电脑,无意中听见外面客厅里电视新闻中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松的心立即提了起来,因为四川那里有山佳、影子和不惊等朋友.松立刻冲到客厅,正好看见电视上说汶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而山佳姐离那里更是近.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年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年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贴壁法培养不同鼠龄的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面抗原.通过测定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及MTT法来检测骨髓MS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MSCs培养上清IL-6、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加,大鼠骨髓MSCs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2月龄组大鼠MSCs培养上清中IL-6、SC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且高龄大鼠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年龄增加可导致大鼠骨髓MSCs数量减少,体外增殖能力减退.

    作者:王静;王爱玲;沈丰强;梁有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麦滋林-S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麦滋林-S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U 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在常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麦滋林,对照组(n=28)为常规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第3、7、10日测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总淋巴计数,每日计算氮平衡,测胃液潜血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总淋巴计数方面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胃液潜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麦滋林-S颗粒在防治应激性溃疡、改善营养支持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陈小设;李书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