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草药应用于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种中草药对口腔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口腔感染性疾病多由口腔菌群失调引起.本文将中草药对口腔常见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陈宏;张秀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住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作者:袁军;李燕先;张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肌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纯度.于原代培养的第3天加入心肌匀浆液持续作用1周,3周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后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不表达cTn-T蛋白.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匀浆诱导下没有向心肌细胞转化.
作者:徐文忠;杨苏民;刘旭;吴玉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麦滋林-S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U 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在常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麦滋林,对照组(n=28)为常规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第3、7、10日测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总淋巴计数,每日计算氮平衡,测胃液潜血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总淋巴计数方面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胃液潜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麦滋林-S颗粒在防治应激性溃疡、改善营养支持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陈小设;李书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者152例入选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有无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近期(30 d)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6.186(95%CI1.246~30.717),P值为0.026,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结论:H-FABP阳性是ACS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CS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东运;彭跃华;朱继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闭塞术后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NMs)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效果及体会.方法:用百特公司Accura CRRT机,碳酸氢盐置换液,16例MNMS患者接受CRRT治疗,置换液3~4 L/h,平均治疗时间为98.8 h.结果:14例患者存活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1例放弃治疗;CRRT治疗24 h后16例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肌红蛋白明显下降,血碳酸氢根明显升高,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有效清除血肌红蛋白恢复肾功能,迅速纠正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有助于改善MNMS的预后.
作者:沈波;李艳;张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 cm×4cm×4.6 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镜活检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作者:丁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能否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方法:4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厄贝沙坦[10 mg/(kg·d)]治疗组.于每周监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及随机血糖,并于第8周末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分别测定各组小鼠0、30、60及120 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在厄贝沙坦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血糖无明显改善,IPGTT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疗效不明显,同时不能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糖耐量.
作者:王群;王坚;杜宏;邵加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联合局麻下斜视矫正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34例斜视手术患者术中PCSA与局部麻醉联合应用.术前进行访视及心理护理,指导正确使用镇痛泵,注重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药物副作用处理.结果:34例患者术中疼痛和焦虑得到缓解和消除,患者合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麻醉前充分的准备,麻醉中密切观察及配合是麻醉及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黎雪梅;周健良;肖惠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患者男,20岁.因翻墙时挂住戒指后划伤并卡压左手环指2h余人科.伤后患指出现肿胀,伤口有渗血,疼痛明显,因戒指卡压在指根部,而伤口在卡压部远端.
作者:徐敏;尚辉;李闽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 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O.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组用芬太尼0.8~1 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 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 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02在95%一100%.术后6~48 h的VSD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作者:张静;陈鸣洪;曹济宏;肖水平;褚锋;刘海颖;陈永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天麻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为天麻素联合红花注射液组(联合组)、天麻素组、红花注射液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天麻素组总有效率为74%,红花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78%,组间比较.天麻素组与红花注射液组在起效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联合组与天麻素组和红花注射液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天麻素与红花注射液联合使用较单用天麻素和红花注射液起效快、疗效好,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洪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后路榷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0.1例ASIA A级及25例ASIA 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孙景福;谭建文;李保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作者:杨积保;张大昌;朱电波;查翔远;贾可;李志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4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3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共5d;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共5 d.两组治疗5 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 ms/(ks·d)(2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总反应率为92.3%vs 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为61.5%vs 63.6%,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的缓解.大剂量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
作者:夏轶姿;朱宝玲;郑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饮食营养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积极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痛患者行3个月饮食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情况.结果:饮食营养治疗后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也比治疗前下降,差并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的组成成分极大地影响着血脂水平及血液黏滞性,科学的膳食模式是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刘晓洋;车红军;史进;刘军;田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条件下,探讨内皮细胞传代过程中活性氧(ROS)的代谢异常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和传代后,选取第2、6代细胞分别在5.5mmol/L或16.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以培养0、12、24、48 h为各时间观察点.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1)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水平相对稳定.经16.5 mmol/L葡萄糖培养,ROS则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培养24 h和48 h后分别较加入葡萄糖培养前增加56.5%和69.2%.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各时间点第6代细胞ROS检测值均较第2代细胞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均P<0.01).(2)第2代细胞经5.5 mmol/L葡萄糖培养24 h后MCP-1 mRNA表达开始上升,可见MCP-1mRNA表达与时间相关.高葡萄糖培养与低葡萄糖相比,同时间点的MCP-1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强(P<0.01或P<0.05).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第6代细胞MCP-1 mRNA表达总体上高于第2代细胞.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在进一步提高传代内皮细胞ROS量的同时,促进了MCP-1 mRNA的表达,提示高糖促MCP-1表达作用可能也是通过ROS增加介导的.
作者:杨彬;成蓓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喉切除患者7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心理干预、肠内营养、追口护理、康复训练.对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应丽君;胡桂芬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