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spase-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和癌中的表达

沈小钢;周总光;王存;王铃;周兵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Caspase-9,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定量测定Caspase-9基因在人类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8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ase-9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aspase-9在结直肠癌中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下调(P=0.003).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与Caspase-9表达下调相关(P=0.048),与Dukes分期、年龄、性别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Caspase-9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分化.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感谢病人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近几年来,医患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作者:秋天童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

    腹腔室隔综合征(ah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引起腹腔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害.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companment syndmme 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AP并发ACS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重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蔡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早产儿鼓室导抗图分析

    目前在各类教科书中,尚未有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描述,而文献仅有对婴儿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的个别报道,且其双峰型例数不多,本文对本院新生儿科在耳鼻咽喉科测听室行声导抗测试的40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鹏;陈建平;杨彤;秦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评价4种常用的EB病毒抗体及其二联组合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辅助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水平.并探讨单独检测1种EB病毒抗体时以何者为优良,以及采用何种组合检测两种抗体更合适.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95例病理学证实的新诊鼻咽癌患者和188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EB病毒特异抗原(谷胱甘肽转移酶重组蛋白)为基础的4种ELISA,即EBNA1-IgA、EBNA1-IgG、Zta-IgA和Zta-IgG,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单独应用1种ELISA、EBNA1-IgA的灵敏度(0.8513)和特异度(0-8511)高.Zta-IgG和Zt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5 9和0.835 1以及0.810 3和0.818 5.EBNA1-I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分别为0.697 4和0.696 8.无论哪两种ELISA的组合,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价值可分别达到0.925 5和0.903 2以上.EBNA1-IgA和Zta-IgA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0.626 3和14.987 5)高;EBNA1-IgA和zta-IgG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7.090 9和11.921 4)次之.结论:在单独应用ELISA法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4种EB病毒抗体中,以EBNA1-IgA为佳,其次是zta-IgG.2种ELISA组合应用将明显地提高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以EBNA1-IgA与zta-IgA或zta-IgG的组合为宜.

    作者:梁英杰;宗永生;顾耀亮;张玉;冯沿芬;刘泳冬;陈耀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讨论该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及内分泌激素检查.术中保留鼻中隔,切除筛骨垂直板,并重建蝶窦前后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结果满意,肿瘤切除完全,并发症较少.结论:该术式治疗垂体瘤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少.

    作者:胡宜;刘云会;李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临床动态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在我院健康门诊体检的5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肺炎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10天的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痰培养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组患者CRP浓度[(7.42±3.74 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15)mg/dL](P<0.01),有效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BC、N和痰培养:另外CRP和PA、ALB呈反向变化.结论:CRF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CRP一起可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魏占云;杨伟;钱玉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动态C-反应蛋白测定在静脉留置针灌洗治疗化脓性关节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化脓性关节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早期诊断、优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动态测定36例化脓性膝关节感染、13例髋关节感染病程中各阶段CRF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值在纤维素渗出期即显著升至高位,在脓液排出灌洗后1d就显著降低,病情恢复期明显降低.结论:CRP测定在关节感染治疗中具有可信赖的指导意义,可依据CRP值决策灌洗治疗时间.

    作者:窦庆寅;蔡卫东;阳闽军;韩运;韩同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甜菜碱提高长距离PCR扩增效率的研究

    目的:利用甜菜碱优化长距离PCR(LD-PCR),提高血友病A(HA)基因倒位检测效率.方法:在LDPCR反应体系中加入DMSO、甘油及不同浓度的甜菜碱进行LD-PCR扩增,比较扩增结果.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测正常人、不同程度HA患者及携带者的FⅧ基因是否存在FVE基因22号内含子(IVS22)倒位.结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甜菜碱可获得更好的LD-PCR扩增结果:甜菜碱优化LD-PCR的佳终浓度为0.8~1.8 mol/L;应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出3例HA患者、2例携带者和1例可疑携带者FⅧ基因有IVS22倒位.结论: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LD-PCR的扩增效率,提高检测出HA患者的FⅧ基因IVS22倒位的效率.

    作者:吴斌;杨威;李强;徐秀月;刘卓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血压冠心病致伪装性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1周人院.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心房颤动,心功能Ⅱ级.查体:T 36.8℃.BP 142/80 mmHg.HR 89次/min.

    作者:谢年烽;田路;史嫣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红蛋白对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分析的影响

    目的:研究尿中血红蛋白(Hb)对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蛋白区带分析的影响,探讨血尿蛋白电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技术对不同程度血尿进行蛋白电泳,以观察Hb带以及尿液中的其他大、中、小蛋白区带的分布.结果:在小分子蛋白区前沿,试带法Hb(+)17例未出现Hb带,Hb(++)、Hb(+++)30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Hb带.结论:Hb区带出现在小分子量蛋白区.如将其作为小分子量蛋白百分比报告结果.实为对尿中蛋白质的来源定位错误,可能导致临床误诊.

    作者:余福安;胡友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Caspase-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和癌中的表达

    目的:定量测定Caspase-9基因在人类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8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ase-9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aspase-9在结直肠癌中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下调(P=0.003).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与Caspase-9表达下调相关(P=0.048),与Dukes分期、年龄、性别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Caspase-9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分化.

    作者:沈小钢;周总光;王存;王铃;周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营养治疗对冠心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饮食营养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积极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痛患者行3个月饮食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情况.结果:饮食营养治疗后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也比治疗前下降,差并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的组成成分极大地影响着血脂水平及血液黏滞性,科学的膳食模式是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刘晓洋;车红军;史进;刘军;田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道镜检查在胆道外引流术后的应用

    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我们对191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置T管引流的患者行T管胆道造影(T-CG)后,立即行胆道镜检查.发现了一些T-CG未发现的问题,并在胆道镜下给予了相应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制霉菌素联合定菌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乳杆菌活茵胶囊(定茵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256例RVV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治疗后7~10 d的近期效果及所有治愈患者两疗程后30~37 d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远期治疗效果时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定茵生治疗RVVC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薛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免疫磁珠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LNCaP细胞.将其分别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全血细胞混合,混合细胞悬液和事先已与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SMA单抗)预孵育的包被人抗鼠IgG抗体的磁珠作用,在磁架上分离,显微镜观察,计算玫瑰花环形成率,并进行灵敏度的检测.台盼蓝染色检测分选前后癌细胞存活率.结果:免疫磁珠检测法敏感性高,当PBMC与LNCaP细胞比例为106:1时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检测灵敏度为20个肿瘤细胞/mL外周血.分选后癌细胞活率较之分选前未明显改变.结论:免疫磁珠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并且临床实用价值高的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微小残留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沈默;陶志华;周平;王彩虹;陈俐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500 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凤阁;王刚;胡型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包括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8例)血小板参数,动态了解其变化,同时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川崎病组惠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1),但急性期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者急性期除外PLT外,其余三项参数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敏;陈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与吸人异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靏/mL,术中维持丙泊酚靶浓度为3~3.5靏/mL,异氟醚组(Ⅰ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并观察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等.结果: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5),术中T组血流动力学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Ⅰ组.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胸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作者:丘伟沛;王昊;梁根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肌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纯度.于原代培养的第3天加入心肌匀浆液持续作用1周,3周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后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不表达cTn-T蛋白.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匀浆诱导下没有向心肌细胞转化.

    作者:徐文忠;杨苏民;刘旭;吴玉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厄贝沙坦对db/db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能否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方法:4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厄贝沙坦[10 mg/(kg·d)]治疗组.于每周监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及随机血糖,并于第8周末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分别测定各组小鼠0、30、60及120 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在厄贝沙坦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血糖无明显改善,IPGTT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疗效不明显,同时不能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糖耐量.

    作者:王群;王坚;杜宏;邵加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