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1例

徐志远;卢盛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梨状肌, 腰硬联合麻醉, 头盆不称, 胎儿窘迫, 术前检查, 生命体征, 生理盐水,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 宫缩疼痛, 布比卡因, 镇痛泵, 孕足月, 既往史, 用药, 硬膜, 腰麻, 外管, 体重
摘要:患者女,24岁,51 kg,因下腹宫缩疼痛入院,检查孕足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急需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未充分,既往史不详.入室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顺利,腰麻用药0.5%布比卡因2mL,置硬膜外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乎稳,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取出胎儿,体重3.9 kg,术后接镇痛泵.配方:吗啡6 m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2mL/h.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38例疗效观察

    阵发性房颤是心脏病急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需要紧急处理.我们用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扬;王卓尔;史一成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282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96例OSA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和86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接受nCPAP治疗的合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中、重度OSAS患者行nCPAP治疗2周、12周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结果:OSAS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轻、中、重度比较,心肌缺血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CPAP治疗2周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nCPAP治疗能改善OSAS患者心肌缺血,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长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欧阳清彦;王富森;邹月娥;涂爱兰;刘怀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110例患儿分入PICC组和UVC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与UVC组比较.成功作CVC使用80%vs 57%(P<0.05);与导管相关的感染41%vs 21%(P<0.05);输液外渗10%vs 32%(P<0.05).两组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穿刺部位出血、堵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比UVC更为持久、安全,但在住院初期,UVC的应用仍有其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uvC的置管成功率和减少NEC的发生,预防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联合应用两种CVC将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薇薇;杨杰;谭三智;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输尿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90例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继发性病理改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有继发性病理改变输尿管结石,且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MPCNL)90例.结果:90例中,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68例,成功59例,5例中转开放手术治愈,2例结石残留再次URL后成功,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炎性瘢痕狭窄行输尿管吻合术治愈;22例行MPCNL术,成功19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2例结石移位改URL治愈.结论:继发性病理改变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效果较好,上段输尿管结石有继发性病理改变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效果好,腔镜取石困难对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

    作者:李仙;陈志健;甘宏斌;黄恒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2例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诊治的临床经验,提高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例剖腹产2d后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剖腹产后经抗休克、抗呼吸窘迫综合征、连续血滤、腹腔内出血止血、腹腔脓肿引流等治疗187 d治愈,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是治疗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关键,是降低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涂永久;陈战;李锐;刘冬;黄军利;郑维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膀胱黏膜脱落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罕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例患者的治疗当中,常规抗感染、解痉治疗效果不佳,镜检发现片状膀胱黏膜剥脱并局部溃疡,病检证实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伴溃疡,予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辅以激素膀胱灌注、口服激素等约1周后好转.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会导致膀胱黏膜脱落,这可能与黏膜破坏后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行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张亚东;谢群;曹明奎;邓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近年来,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因而对于MP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应倍加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把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来采用的两种检测MP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凌如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末端回肠外置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不切开)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末端回肠外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Ⅰ期吻合,末端回肠外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予切开外置回肠造口,3个月后Ⅱ期手术回纳造瘘口;其余16例外置肠管处平均1个月后完全上皮化,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在直肠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可以立即在体外切开外置的末端回肠,使肠内容物改道,促进漏口愈合,避免了短期内二次手术打击,对外观要求不高且来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以终生无需再次手术回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关立;张筱骅;郭贵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住院确诊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哆音消失、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IVIG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张喜凤;张春秀;石红蕾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扩管、调脂、稳定斑块和减少心肌耗血耗氧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佳;丁晓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以及缬沙坦对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分别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3、7、30d)进行观测,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按照5mg/(kg·d)的剂量灌胃.另外一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作为对照组.用Power Lab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连续记录大鼠心电图,并对心律失常进行 评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结果:心肌梗死组7、30d时免疫组化显示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明显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在7、30 d时,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心肌梗死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并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缬沙坦降低心律失常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介导的.

    作者:庞麒麟;冯义柏;朱春瑜;甘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早发性痴呆相关基因的研究

    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

    作者:张婧;黄祖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细胞凋亡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观察腹腔海水浸泡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含量变化,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数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大鼠血浆DAO、LPS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肠黏膜屏障受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组织氧自由基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刚;王强;王育红;张炎;周丽君;王欲晓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L、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9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且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术前诊断困难,较易误诊,确诊依靠手术和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剐比较困难,综合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有利于对本病作出更好地诊断.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1例

    患者女,24岁,51 kg,因下腹宫缩疼痛入院,检查孕足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急需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未充分,既往史不详.入室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顺利,腰麻用药0.5%布比卡因2mL,置硬膜外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乎稳,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取出胎儿,体重3.9 kg,术后接镇痛泵.配方:吗啡6 m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2mL/h.

    作者:徐志远;卢盛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紧急胃镜直视下用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2例

    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出血量大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既往报道[1]约5%~35%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已有局部注射、喷洒、微波、电凝止血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镜下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开展紧急胃镜直视下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捷鸿;易宏;黄小莉;覃红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骨折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1次/d,7~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0、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 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7、10、14 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控制POCD,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陈妍;齐宝庆;杨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症法洛四联症行中心分流术7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