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

毛卫未;韩峰;何巍巍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素C,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在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组(NDN组)55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48例及健康对照组(N组)40例,测定其Scysc、血清尿素(Surea)、血清肌酐(Scr)、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G)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并对3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组中Scysc、Sβ2MG、Uβ2MG、Scr、Surea比NDN组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NDN组中Scysc、Sβ2MG、Uβ2MG、Scr比N组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ygc与Scr、Surea、Sβ2MG、Uβ2MG呈显著正相关(r=0.776、0.581、0.833、0.872,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ysc升高,Scys可能可作为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炎症及治疗新进展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是世界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在COPD气道炎症中,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等炎症细胞渗出增加,并释放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s 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等多种递质.这些炎症递质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气流进行性、不可逆受限,后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COPD的慢性炎症不仅表现在肺部,还可以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氧化应激增强,血浆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均增高.

    作者:陈丽;刘升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临床中治疗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美托洛尔加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邢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CD40、CD40L、sCD40L的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及血浆中sCD40L浓度,并与19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结论: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刘敏涓;刘丽;罗承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良性子宫肿瘤,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为0.03%~0.2%[1],术前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6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如下.

    作者:杨小敏;张品南;卢荷莲;冯国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气管内吸引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气管内吸引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将近3年我院产科分娩的羊水粪染(Ⅱ度或Ⅲ度)合并窒息的102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其中,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出生的52例设为对照组,仅行常规上呼吸道清理.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50例设为治疗组,在常规上呼吸道清理后,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内吸引.结果:对照组52例,发生MAS 22例,其中羊水Ⅱ度合并窒息者12例,羊水Ⅲ度胎粪污染者10例.治疗组50例,发生MAS 12例,其中羊水Ⅱ度合并窒息者7例,羊水Ⅲ度者5例.两组MAS发生率比较,治疗组M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羊水Ⅱ度污染合并窒息及羊水Ⅲ度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立即进行气管内冲洗能有效减少MAS的发生.

    作者:张小旦;余建群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差值法确定PET病灶生物边界及临床应用可靠性探讨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新的确定PET病灶边界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用软件打开PET图像,通过病灶中心画一条贯穿病灶的线段,两端超出病灶肉眼所见的边界少许.通过软件测出该线段上每个像素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以超出病灶两侧的两端末段线段像素上的平均SUV分别为两端各自的本底,以线段中心为起点,由病灶内向线段两侧的每个像素测得的SUV减去每侧各自的本底,差值小于或等于零处确定为病灶的边界点.通过病灶中心画数条轮辐状线段,以相同的方法确定病灶边界,将所有确定的边界点相连,即得到病灶的轮廓.选取13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例,PET/CT显像阳性病灶15个,分别采用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病灶边界,并计算病灶面积.结果:(1)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15个病灶的边界不完全一致;(2)两种方法所勾画的病灶形态大致相同,测算的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结论:理论上通过该方法可准确得到病灶的大小,确定病灶边界,为肿瘤放疗前确定肿瘤病灶生物边界及评价病灶疗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徐卫平;王淑侠;唐安戊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皮扩张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的实用性和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住我院ICU需行气管切开术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PDT组和PRDT组,将每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手术均由同一术者进行.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手术安全性高.(2)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7.2±2.5)、(5.3±2.0)mL;PRDT组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分别为(5.1±1.3)、(3.2±1.2)mL,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PDT组和PRDT组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0±2.1)d和(5.0±1.1)d,两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4)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5)PDT组有3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1例患者发生气管狭窄,而PRDT组则尚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PRDT与PDT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患者急救中具有更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邵俊;於江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Ⅲ评分)和两组14 d后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4 d后上述检测指标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APACHEⅢ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14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作者:张宏伟;魏立友;张小平;邱方;王宝民;胡艳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护理46例

    目的:总结46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做好肾造瘘管、导尿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取石,无中转开放手术,肾结石取净率95.7%,2例在1次取石后5~7 d行2次取石成功.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肾造瘘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及知识宣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正荣;姚霞;蒋璐;胡秀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及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及其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监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EP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分析和判断BAEP变化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Ⅲ、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的IPL均明显延长,部分BAEP的Ⅲ、Ⅴ波波形分化差.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均有改善,而溶栓组的改善更明显.BAEP分级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L Ⅴ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另外我们分析表明治疗前缺失Ⅴ波的患者疗效差.结论:BAE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并且在评价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增林;张正春;吴方萍;张永进;周玲;王蓓;何明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分析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虚拟常规计划所描述等中心位置、靶区大小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上分别相差(4.1±2.2)、(3.4±2.3)、(12.5±8.1)mm;射线束观前后方向肿瘤区(GTV)宽常规放疗计划为(2.3±0.5)mm,三维适形计划为(4.4±0.9)m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 600 cGy.常规放疗计划、虚拟常规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G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 567.1±1 975.4)、(6 294.2±358.5)和(6 185.6±364.5) cGy;CTV 100%体积剂量分别为(1948.3±1 265.2)、(5 384.8±671.9)和(5 137.8±629.9)cGy;肺V20分别为23%、33%、22%.结论: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而三维适形技术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给食管病变区以足够的照射剂量,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作者:段诗苗;江浩;赵家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不同颈丛阻滞方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落枕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落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采用颈深、浅丛阻滞,Ⅱ组采用单纯颈浅丛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 mg,两组均辅以手法按摩治疗.治疗过程给予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监护,观察各组治疗患者颈丛阻滞前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发症情况及疗效差别.结果: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两组颈丛阻滞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组间比较Ⅰ组血压、心率高于Ⅱ组;Ⅰ组出现3例霍纳综合征、2例声嘶,1例膈神经阻滞,而Ⅱ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单纯颈浅丛阻滞结合手法按摩治疗落枕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单纯颈浅丛阻滞结合手法按摩治疗落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适宜于基层医院采用.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不言放弃

    作者:和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儿腹痛132例诊治体会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的就诊症状,由于其病因多病情复杂,以及小儿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格检查及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以致临床上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32例小儿腹痛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 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结扎瞬间心电图即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切片见梗死心肌为大量结构紊乱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死亡率低.

    作者:文莎;左后娟;刘涛;刘正湘;刘少文;林敬阳;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异丙酚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无痛人工流产75例

    目的:探讨异丙酚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患者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50例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异丙酚配伍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术(实验组,75例)与单纯应用异丙酚人工流产术(对照组,75例),分析米索前列醇对瘢痕子宫患者无痛人流术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宫颈松弛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无痛人工流产,能充分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余彩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2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整体护理.结果:25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此类假性股动脉瘤患者,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戒除毒癌,成功手术,良好的护理和教育是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玉兰;许赛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121例155侧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5.2个月.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术后9例出现切口愈合延迟,皮缘坏死2例,2例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畸形愈合13例;按AOFAS后足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84.3分.结论: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细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占春;徐栋梁;胡俊勇;雷磊;余世明;张渝生;曾宪尚;李永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早期宫颈癌(Ⅰ b~Ⅱa期)、6例子宫内膜癌(Ⅰ b~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同时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结果: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膜代阴道部分获得2~3 cm长的人工阴道,术后随访检查阴道断端愈合好,人工阴道形成理想.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术后可恢复阴道长度2~3 cm,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监测35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生命体征,局麻,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结果:3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病例,33例确诊,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可以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方法简单安全,费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棠;黄兰卿;梁红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