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23例分析

郝焕峰

关键词: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腹膜代部分阴道
摘要: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早期宫颈癌(Ⅰ b~Ⅱa期)、6例子宫内膜癌(Ⅰ b~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同时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结果: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膜代阴道部分获得2~3 cm长的人工阴道,术后随访检查阴道断端愈合好,人工阴道形成理想.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术后可恢复阴道长度2~3 cm,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手部掌、指骨45处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5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1.1%、良8.9%、可6.7%、差11.1%,总优良率为80.0%.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惠手功能恢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永军;李鹏;历强;何浩华;曾开;赵志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AO分型,B型24例,C型30例.开放伤14例,闭合伤4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 h~14 d,骨折复位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后踝选用可吸收螺钉或金属螺钉固定,外踝用1/3管状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行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以改良Bird-Jackson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判总优良率89%.结论:适当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有效的内外固定,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胡俊勇;余世民;雷磊;李占春;徐栋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阿昔莫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阿昔莫司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加服阿昔莫司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流变学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糖、血脂(除HDL-C)、血胰岛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莫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慧;缪小萍;冯文凯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кB和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кB(NF-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高糖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糖尿病组(B组)8只和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8只.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9、TIMP-1及NF-кBp65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肾组织中NF-кB、TIMP-1的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增强,C组表达强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MMP-9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2)与A组和C组相比,B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外基质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多,C组的病理变化则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NF-кB、MMP-9、TIMP-1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кB活性、上调MMP-9、下调TIMP-1发挥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理改变发生等治疗作用.

    作者:李华;许传文;吴扬;徐艳梅;黄丽红;周立霞;段小红;苏春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MR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2%~3.2%.随着骨科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已为大多数基层骨科医生所掌握.然而,术后椎间隙感染时有发生.我科2000-2005年共诊断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加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头孢哌酮钠治疗组.两组分别用加替沙星0.4 g/d,头孢哌酮钠4 g/d.疗程均为7~10 d.结果: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头孢哌酮钠治疗组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6%、8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8%和8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4%.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沈俊福;肖怀金;关赞联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评价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用α-硫辛酸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及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对照组36例单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有效率为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除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阳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良性子宫肿瘤,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为0.03%~0.2%[1],术前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6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如下.

    作者:杨小敏;张品南;卢荷莲;冯国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沙丁胺醇和甲强龙联合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沙丁胺醇氧化吸入联合甲强龙静脉用药治疗哮喘重度发作患儿33例,观察疗效.结果:1 h内缓解者9例,3 h内缓解者18例,6h内缓解者5例,12 h内缓解者1例.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起效快,副作用不明显,值得在哮喘重度发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刘喜梅;孙文清;徐咏梅;陈科;周剑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1].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2].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方;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脂多糖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核转录因子-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以及核转录因子-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кB的信号通路在LPS损伤神经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预处理后再加入LPS组,后两组均用LPS处理48 h.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及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用RT-PCR法观察NF-кB的表达.结果:LPS作用后神经元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增加.经TPCK预处理的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而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LPS组.结论:LPS能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而TPCK可明显减弱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提示NF-кB参与了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作者:孙美群;汪洪涛;卓煜娅;邹维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中间环节.其实质是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形成的病理性疾病,这种过度沉积不仅是由于ECM合成增多,更大程度上是由于降解减少引起[1-2],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是调节ECM降解的主要酶系.现在多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因此关于它们的研究日益增多.

    作者:熊敏莉;吴建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炎症及治疗新进展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是世界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在COPD气道炎症中,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等炎症细胞渗出增加,并释放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s 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等多种递质.这些炎症递质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气流进行性、不可逆受限,后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COPD的慢性炎症不仅表现在肺部,还可以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氧化应激增强,血浆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均增高.

    作者:陈丽;刘升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肿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遍应用,其快速容积扫描、造影剂团注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相结合,使CT血管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可靠,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更是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血管显像技术.

    作者:张路遥;佟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并继发恶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狼疮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并继发恶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狼疮的分析,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复习1例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繁多而复杂,可能为原发,也可能由其并发症、治疗的结果所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恶性抗磷脂综合征在其发病中均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论:临床上,有时三者很难鉴别.当病情危急而高度怀疑时,即使不能确诊,也应立即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病情,除非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张俊慧;王楠;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1],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桂芳;徐海涛;颜泽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摄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局麻下穿刺左肱动脉或股动脉插入一标记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处利用西门子AXIOM Artis数字减影血管X线机行DSA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采集参数、体位、注射参数及图像后处理,能清晰地显示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真假腔内血流差别以及其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在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中DSA技术的正确选择,对显示复杂夹层胸主动脉瘤的破口、介入治疗及患者的安全性,对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操作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焦河;王凤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痔术后运用美辛唑酮栓的疗效观察

    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对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连续塞肛1周,临床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单剑锋;刘纪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带螺纹克氏针加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24例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带螺纹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82例,女42例;年龄:9~66岁,平均36.2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19例:粉碎性骨折91例,单纯性骨折33例:车祸伤87例,高处坠落伤37例.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诱导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避免胃泡积气的全麻诱导方法.方法:将60例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诱导手控正压通气期间,通过潮气量的调节,控制气道压力,A组为6~10cmH2O,B组为12~16 cm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胃泡积气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中严重张气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但伴有一过性的二氧化碳蓄积(P<0.01).结论:全麻诱导手控正压通气期间,适当控制气道压力在较低范围,即能简单而有效地减少术中胃胀气的发生,但不宜用于术前已有或容易发生二氧化碳蓄积的患者.

    作者:王志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