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

文莎;左后娟;刘涛;刘正湘;刘少文;林敬阳;汪道文

关键词:心肌梗塞, 插管法, 气管内, 复合麻醉, 结扎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 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结扎瞬间心电图即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切片见梗死心肌为大量结构紊乱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死亡率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良性子宫肿瘤,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为0.03%~0.2%[1],术前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6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如下.

    作者:杨小敏;张品南;卢荷莲;冯国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肺动脉夹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患者男,5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平时重体力活动亦不受限,20年前曾有过4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经保守治疗痊愈.5年来患者劳累后可出现气促症状,2年来劳累后有胸痛症状,近半年来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症状.

    作者:张步升;张郁林;伯平;王冲;冯建国;朱蓓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的时间18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28足,Ⅲ型骨折7足.术前平均Bohler角是5.4°,随访时平均Bohler角是28.6°.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8.2%.80%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 Ⅱ型骨折为89分,Ⅲ型骨折为78分.优良率在Sander's Ⅱ型骨折为85.7%,Ⅲ型骨折为71.4%,总的优良率为82.9%.结论:对于Sander's 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住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石通和;郭不平;宋明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因急性鼻-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以双侧发病或多窦发病常见.应用内科和手术的方法可以成功治疗大多数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可是,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越来越普遍.近来对先天性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开辟了关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就先天性免疫中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

    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血供不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两个重要原因.bFGF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如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胶原合成、小血管腔形成等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是体内发现的为有效的促血管再生因子之一.

    作者:徐杰;左金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MR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2%~3.2%.随着骨科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已为大多数基层骨科医生所掌握.然而,术后椎间隙感染时有发生.我科2000-2005年共诊断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前降钙素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细菌和非细菌感染共41例,同时采用免疫发光分析进行检测PCT水平.PCT水平以0.5 ng/mL为阳性分界值.结果:肾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者21例,PCT≥0.5 ng/mL占81%.非细菌感染者20例,PCT<0.5 mg/mL占68%.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PC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辅助诊断工具,其水平≥0.5 ng/mL时对鉴别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何东初;吴江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使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患者在静滴灯盏花素后可溶性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灯盏花素对选择素家族的影响.方法:将28例ACS初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灯盏花素)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各14例,测定患者发病1周内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结果:ACS初期,两组患者的选择素血清浓度均随病情而变化,静脉滴注灯盏花素后选择素家族血清浓度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S初期可溶性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均有动态变化,与病情相关,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短期治疗,选择素家族没有明显降低.

    作者:黄健莹;曾建红;黎钟燕;张世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及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及其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监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EP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分析和判断BAEP变化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Ⅲ、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的IPL均明显延长,部分BAEP的Ⅲ、Ⅴ波波形分化差.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均有改善,而溶栓组的改善更明显.BAEP分级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L Ⅴ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另外我们分析表明治疗前缺失Ⅴ波的患者疗效差.结论:BAE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并且在评价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增林;张正春;吴方萍;张永进;周玲;王蓓;何明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复合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成年患者40例,分成两组.两组麻醉前30 min均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阿托品.全麻诱导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气管插管成功后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维库溴铵、丙泊酚维持麻醉.甲组术中未采取任何降压措施,乙组在手术主要操作时泵注压宁定、加大吸入七氟烷使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下降30%~40%.两组麻醉前均连续监测桡动脉直接血压,ECG、SpO2、经皮氧分压(PtCO2).用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9+试剂片)在降压即刻T1、降压30 min T2、停止降压30 min T3,采集桡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血乳酸浓度、pH值、PaCO2、Hb(分析出血量),记录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术毕清醒时间、ST段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药物联合血管扩张药用于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朱邵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法的优缺点.方法:将2000-2007年66例病例皆为ABO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双面蓝光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换血治疗,分别观察治疗6、12和24 h内胆红素及核黄疸发生率及换血后感染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6 h胆红素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24 h无差异;核黄疸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治疗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倍血量换血法对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迅速降低胆红素作用,长期并无显著优势,应慎重换血.

    作者:刘春梅;周小坚;杨祖钦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ASVM)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SVM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小儿ASVM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是其存活的关键.结论: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是抢救ASVM的有效药物,对心脏有传导阻滞患儿应积极安置临时起搏器.

    作者:王晓榕;肖岳;周兆群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115例技术改进与体会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时,直肠系膜切除范围及方法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对11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系膜切除范围及方法改进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5例,手术时间(98.8±18.2)min,术中出血量(50±30)mL,保肛率为100%,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盆腔感染.随访1~6年,盆腔及吻合口局部复发率为3.5%.结论:中低住直肠癌行Dixon术时,对其系膜切除范围及方法的改进,具有手术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符合直肠癌根治术要求.

    作者:董来荣;曹晨曦;付斌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与防治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全世界公认.现在全世界每年肝移植例数已达10000例以上,总数已超过100000例[1].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胆道并发症,发病率大致为9%~15%[2],严重影响了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内有学者[3]将胆道狭窄按其出现时间、与吻合口的关系、病变部位及病变数量进行分型.目前以第二种分法较为常见:即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并以前者多见[4].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防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盛勤松;陈大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加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头孢哌酮钠治疗组.两组分别用加替沙星0.4 g/d,头孢哌酮钠4 g/d.疗程均为7~10 d.结果: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头孢哌酮钠治疗组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6%、8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8%和8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4%.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沈俊福;肖怀金;关赞联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诱导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避免胃泡积气的全麻诱导方法.方法:将60例免置胃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诱导手控正压通气期间,通过潮气量的调节,控制气道压力,A组为6~10cmH2O,B组为12~16 cm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胃泡积气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中严重张气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但伴有一过性的二氧化碳蓄积(P<0.01).结论:全麻诱导手控正压通气期间,适当控制气道压力在较低范围,即能简单而有效地减少术中胃胀气的发生,但不宜用于术前已有或容易发生二氧化碳蓄积的患者.

    作者:王志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1].患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缺乏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应激反应[2],患者心理活动更为复杂.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重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129例病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在干预后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红;何夏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临床中治疗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美托洛尔加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邢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手部掌、指骨45处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5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1.1%、良8.9%、可6.7%、差11.1%,总优良率为80.0%.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惠手功能恢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永军;李鹏;历强;何浩华;曾开;赵志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