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乙酰半胱氨酸对被动吸烟大鼠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李亚清;张珍祥;徐永健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巨噬细胞, 肺泡,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被动吸烟大鼠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MMP-12)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被动吸烟大鼠模型,分离与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制备香烟烟雾提出物(CSM).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以0%、1%、3%、5%、10%、15%CSM刺激AM,当CSM浓度小于5%时,MMP-12 mRNA的表达随CS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SM浓度超过5%时,MMP-12 mRNA的表达则随CS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5%CSM刺激AM时,在24 h内,MMP-12 mRNA的表达水平随CSM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若先分别以5、10、25、50 mmol/L的NAC和AM孵育1.5 h,再以5%CSM刺激24 h,CSM诱导的MMP-12 mRNA的表达水平则随NAC剂量增加而降低.结论:香烟烟雾可诱导AM表达MMP-12,NA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AM源性MMP-12的表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1],好发于经常作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劳动或运动的人,多发于中青年人.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宗建;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小儿口咽鼻手术全麻术后拔管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小儿口咽鼻手术全麻术后拔管的应用,减少吸痰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小儿口咽鼻手术患者10例,全部行全麻插管,术后待出现自主呼吸、清醒后,用一次性使用吸疾器代替常用的普通吸痰管吸痰,拔管,观察小儿吸痰过程与拔管后的情况.结果:10例病例吸痰过程平稳,无损伤性出血,吸痰充分,拔管顺利,拔管后口咽无残留血液及痰液,呼吸通畅,血氧饱和度97%以上.结论: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小儿口咽鼻手术全麻术后拔管的应用中,吸痰简捷、有效、安全,特别适用于低龄儿.

    作者:龙星;符斌;刘雨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目的:评价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分别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积分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A组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B组所用治疗方法降低尿素氮、肌酐作用明显优于A组,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作用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CRF效果较理想,能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文凤;张世明;陈通文;高景龙;李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外剥内扎术(MMH)组、改良痔环形切除术组,观测术后各组系列评价指标的情况.结果:PPH较MMH组及改良痔环形切除术在症状改善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失禁、住院时间上有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彭吉祥;王纯忠;林展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2例PVSD患儿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202例患儿中有12例在左心室造影后显示不符合适应证,6例失败,184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技术成功率为96.8%,术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儿PVSD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作者:叶敏;陈娇;陈新梅;陈雄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性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对比96例瘢痕子宫(观察组)、128例正常子宫(对照组)早孕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中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流产效果、宫颈口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孕周大于8周者,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囊位置接近子宫瘢痕者、距离剖宫产时间短于1年者,术中出血发生率高.结论:瘢痕子宫早孕停经时间小于8周、孕囊着床位置正常、距离剖宫产时间大于1年者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是安全的.

    作者:黄志华;包玉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ABCB4基因外显子23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ABCB4基因外显子23点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扩增ABCB4基因外显子23,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情况.结果: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样标本,均扩增出ABCB4基因的外显子23,未发现外显子23的缺失.随机挑选20例标本测定外显子23的DNA序列,未发现点突变.结论:ABCB4基因外显子23与中国皖南地区的ICP发生无关或关联很小,皖南地区ICP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的ABCB4基因突变热点.ABCB4基因点突变与ICP发病的相关性仍应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及其他突变热点的筛查.

    作者:李铁臣;宫磊;胡卫华;孔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高转移性为其生物特征之一.从原位增殖性的肿瘤发展为侵袭转移癌的演进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作者: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35例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硫酸镁对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7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硫酸镁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黏度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振刚;马丛亮;范维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探讨

    目的:探讨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0.1%罗哌卡因复合2.0 μg/mL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 Ⅰ~Ⅱ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15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平卧后注入0.8%利多卡因4 mL,5 min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其负荷量6 mL,背景输入量以6~8 mL/h的速度控制持续给药,病人自控镇痛剂量2.0 mL,锁定时间10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后10 min 99.1%的产妇感到无痛[VAS评分为(0.6±0.8)分],仅0.9%的产妇镇痛不全.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有5例下肢感到麻木,但下肢活动不受限制,MBS评分为1分,其余产妇用药后下肢感觉无异常,MBS评分为0分,MBS评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98.48±52.87)min,短于对照组(135.86±71.05)min(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0.83±24.81)min,比对照组(48.46±21.82)min稍长(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用于可行走式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以达到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作者:陈会平;石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目的:探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病因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健侧肢体皮片移植,4例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结果:反取皮肤削薄回植与健侧肢体皮片移植成活率90%~100%,外观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原位缝合,大部分皮肤坏死经反复换药,肉芽创面植皮,创面愈合.结论:早期采用撕脱皮肤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效果满意.

    作者:李平安;王新;方楚权;彭虎子;熊卜贵;徐彦钦;成钊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22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随访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59%,并发症有术中前房出血4眼,术后不同程度角膜水肿6眼.结论: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陈俊洪;庄冰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留置时间对体外循环术后中心静脉管道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的中心静脉管道感染情况及其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科监护病区近2年来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中心静脉管道,按留置时间分类,对明确的和可疑的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患者,均留取外周血和导管标本进行培养.结果:留置时间4~7 d时,中心静脉管道感染率为1.1%,留置时间8~14 d的感染率为20.8%,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时间超过15 d的患者,导管感染率为78.9%.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率显著升高;而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作者:赵荣;胡雪慧;崔勤;薛卫斌;藏妍;郑霄;苏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何顺平;吴伟玲;丘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腺肽防治体外循环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胸腺肽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组,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及术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细胞计数,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gG、IgA、IgM浓度.结果:胸腺肽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淋巴细胞计数及CD3+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天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3、7天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3、7天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外循环后各时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腺肽能减轻体外循环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美明;吴树明;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作用下成骨细胞骨重建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小鼠成骨细胞骨重建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重建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辛伐他汀处理小鼠成骨细胞后,采用基因芯片检测骨重建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辛伐他汀处理小鼠成骨细胞后,基因芯片筛选出与骨重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9条,明显上调的有5条(Ratio>2.0),明显下调的有4条(Ratio<0.5).结论:辛伐他汀促进骨重建作用的机制不仅涉及骨形成相关基因,而且与抑制骨吸收的相关基因关系密切.

    作者:胡飞;张雪洋;周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被动吸烟大鼠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被动吸烟大鼠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MMP-12)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被动吸烟大鼠模型,分离与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制备香烟烟雾提出物(CSM).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以0%、1%、3%、5%、10%、15%CSM刺激AM,当CSM浓度小于5%时,MMP-12 mRNA的表达随CS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SM浓度超过5%时,MMP-12 mRNA的表达则随CS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5%CSM刺激AM时,在24 h内,MMP-12 mRNA的表达水平随CSM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若先分别以5、10、25、50 mmol/L的NAC和AM孵育1.5 h,再以5%CSM刺激24 h,CSM诱导的MMP-12 mRNA的表达水平则随NAC剂量增加而降低.结论:香烟烟雾可诱导AM表达MMP-12,NA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AM源性MMP-12的表达.

    作者:李亚清;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