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娃;李莉;蒋龙元;姜骏;余涛;黄子通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ts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tskin瘤[1].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鸥;崔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24岁,上腹部刀刺伤伴出血,腹内脏器脱出0.5 h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软,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78/54 mmHg,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上腹部可见6 cm长创口,创口内可见内脏外露并出血.辅助检查:WBC 5.88×109/L,RBC 3.56×1012/L,HGB 76 g/L,腹部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立即予包扎腹部创口,开放静脉输液,扩容备血等处理,同时紧急送手术室手术抢救.
作者:刘锦霞;章卫康;吕银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11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62例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情况.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2.5%、8.3%,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2.3%、27.4%(P<0.05);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60.4%高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40.3%(P<0.05),死亡率18.8%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7.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游恒星;邱建东;杨维;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治疗经验.方法:此类病人分别采取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占所统计病例的77%,非手术治疗占23%.而需二次手术或中转为手术治疗的病人分别占手术治疗病例的10%和非手术治疗病例的33%.结果:本组病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论是伤后即行内固定手术还是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病人占该组的8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病例,应该首选手术治疗,而且在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作者:叶应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自2001-2004年对腕舟状骨骨折不愈的患者,采用骨端植骨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健飞;姜世平;江德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异丙酚采取3.0~8.0 mg/(kg·h)速度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劈胸骨后、暴露和固定左前降支后、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暴露和固定左旋支后、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Ⅱ组波动小,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OPCABG,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小儿口咽鼻手术全麻术后拔管的应用,减少吸痰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小儿口咽鼻手术患者10例,全部行全麻插管,术后待出现自主呼吸、清醒后,用一次性使用吸疾器代替常用的普通吸痰管吸痰,拔管,观察小儿吸痰过程与拔管后的情况.结果:10例病例吸痰过程平稳,无损伤性出血,吸痰充分,拔管顺利,拔管后口咽无残留血液及痰液,呼吸通畅,血氧饱和度97%以上.结论: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小儿口咽鼻手术全麻术后拔管的应用中,吸痰简捷、有效、安全,特别适用于低龄儿.
作者:龙星;符斌;刘雨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直径≤4 cm肾癌根治术标本41例,标本分层切开,观察肾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及范围,并对肾癌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41例肾癌中,17%(7/41)存在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距原发癌越远,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的比例越低.结论: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1 cm以内的正常肾实质.同时对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孟平;王禾;孟庆超;张更;于磊;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作者: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碱、丁胺卡那霉素等,抽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血片上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果:(1)对照组的EDTA-K2、草酸-氟化钠抗凝血在4 h内血小板计数结果稳定、准确,观察血片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其他抗凝剂则成下降趋势或不稳定.而患者4 h内血小板计数则成倍下降,观察血片上有血小板聚集现象.(2)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4 h内准确、稳定、可靠,观察血片上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可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准确、可靠.
作者:巫小莉;周小棉;邓稳德;李结秋;邓伟雄;罗文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两点组(Ⅰ组),硬-腰联合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术中辅助用药、局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高阻滞平面、术后并发症两组均相似.而硬-腰联合麻醉较两点硬膜外麻醉起效更快(P<0.01),术中辅助用药及局麻药用量较少(P<0.01),麻醉镇痛满意.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效果好,而且可靠.
作者:王治中;吴新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对前列腺进行6点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本组31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所有接受穿刺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过新民;宋粤生;黄文胜;李恒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低氧不同时间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低氧对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低氧12、24、48 h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低氧12、24、48 h后,G1/G0期的A549细胞增多,相应的S期细胞减少,同时A549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减少,而caspase-3表达增加.RT-PCR检测HIF-1αmRNA的结果显示12、24、48 h低氧组HIF-1α mRNA水平均较相应的常氧组增加(P<0.05).结论:低氧环境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于低氧环境影响HIF-1α mRNA水平及通过调节bcl-2和caspase-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张莉;李清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型)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枕后正中直切口,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结果:11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64%)症状改善明显,4例(36%)病情缓解.6例(55%)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经4个月~4年的随访,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先松;金保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35岁,农民.因双髋部、双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个月,右髋部加重5d收治住院.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行走时疼痛,曾行X线检查右膝示:右膝轻度骨质增生.
作者:何春军;朱辉;陈浩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配制成菌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比例共同作用.用荧光染色对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期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结核杆菌强毒力株H37Rv感染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在10~60 min内逐渐升高,至60 min时高,作用90 min后凋亡率逐渐降低.结论: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并有可能因此逃避宿主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
作者:田碧文;孙蕾;庞雪云;马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h(D)血型不合[Rh(D)blood type incompatibility]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3年6月至今的5例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资料,分析总结R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体后,近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副反应以及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了同型Rh(D)阳性供体,4例患者术中输注了Rh(D)阳性浓缩红细胞,1例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排斥反应,4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通过对Rh(D)相关抗体术前术后的严格检测,以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段斌炜;叶启发;孙亚冬;佘兴国;任祖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高转移性为其生物特征之一.从原位增殖性的肿瘤发展为侵袭转移癌的演进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