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性肝病105例临床分析

苏俊;廖彩仙;周杰;唐浩;张春兴;张守华

关键词: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D患者以男性为主,日饮酒量45~600 g,平均年限21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年龄均在41~50岁达高峰.ALD的血清酶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AST、GGT、AST/ALT升高显著.结论:ALD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定期对AST、AST/ALT、GGT、TBIL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白介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患HIE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及治疗后7 d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β、6、8水平,并与20例对照新生儿血清IL-1β、6、8水平进行比较.再根据治疗效果将HIE患者分为病情缓解组与病情加重组,并对IL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HIE组的新生儿血清IL-1β、6、8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病情缓解组IL-1β、6、8较急性期明显降低,而病情加重组IL-1β、6、8与急性期相比显著增高.结论:新生儿HIE血清IL-1β、6、8变化与HIE及其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洪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ECK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相关性在早孕滋养细胞侵袭调控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相关性在早孕滋养细胞浸润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明胶酶谱法检测52例正常妊娠(早孕组27例、足月妊娠组25例)胎盘组织中RECK表达定位、蛋白含量及MMP-2的活化比例.结果:免疫组化提示早孕、足月妊娠均有RECK蛋白表达,其主要表达在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胞膜和胞质.RECK表达随孕周增加而增强,早孕组RECK表达明显低于足月妊娠组(P<0.05),且在具有侵袭力的早孕锚定绒毛的细胞柱上RECK表达呈弱阳性;Western blot检测亦显示早期妊娠RECK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足月妊娠(P<0.05));明胶酶谱示MMP-2的活化比例则相反,早孕组MMP-2活化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妊娠组(P<0.05).结论:MMP-2活性的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活性呈正相关,而肿瘤抑制基因RECK的表达变化与之呈负相关,MMP-2与RECK基因相互作用在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君红;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其表达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DP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末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重指数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肾组织NF-κB、MCP-1以及ICAM-1的表达.结果:(1)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重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DP组也有增高但显著低于DM组(均P<0.01);(2)DM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以及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NC组,DP组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而高于NC组(均P<0.01);(3)NF-κB的表达与MCP-1、ICAM-1、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885,P<0.01;r=0.861,P<0.01;r=0.796,P<0.00;r=0.457,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增加,抑制其活性可减少MCP-1、ICAM-1的表达,减轻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作者:李竞;包艳;叶迎春;秦莹;王丹;崔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鹤山市某社区4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管理组)按WHO和国际肿瘤研究中心等机构关于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技术标准,结合该社区的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实施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另外一组(对照组)不实施上述管理.分别在管理实施之前及1年后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管理组在管理实施之前QOL总分、躯体纬度分、心理纬度分、社会纬度分、物质生活纬度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管理实施1年后上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中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脑迟发性脑损害12例临床分析

    现有资料显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决定于极期乙脑病毒的直接损伤及炎症反应,并决定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预后.但我院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极少数病例与之不相符,通常在极期后3~7 d发生脑损害.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谌和声;陈文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雷公藤多甙在肾移植术后蛋白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经常规处理、对症治疗等措施后效果不佳的158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其蛋白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时,缓解95例,改善32例;治疗12周时,缓解135例,改善14例.重新出现蛋白尿的患者经再次治疗后尿蛋白消失.结论:雷公藤多甙对于肾移植术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移植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高文波;王亚伟;朱有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情绪、哮喘控制及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确诊的44例支喘患者经治疗后同时填写抑郁相关心理测试(CES-D)量表、ACT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对所得数据以CES-D得分按有无抑郁情绪排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支喘患者超过20%;有、无抑郁情绪组间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的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因素中的活动受限组间比较差异虽未见显著性(P>0.05),但其得分均值与设计相符;相关分析显示,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生存质量及构成生存质量5因素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其他3个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要减轻和消除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ACT得分和生存质量,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病情,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心理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采用健康教育辅导等,双管齐下方可奏效.

    作者:李志平;钟韵;郭禹标;彭丽红;黄旭斌;黄建强;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功能性慢性便秘的影像检查与诊断

    目的:探讨功能性慢性便秘的原因,评价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功能性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及临床资料.结果:300例患者均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阳性率为100%;其中48例进行了结肠运输试验检查,阳性率为75%;10例进行了腹腔造影检查,阳性率为80%.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300例中,非手术治疗124例,有效率97%;手术治疗176例,有效率89%.结论:功能性便秘原因复杂,根据动态改变分为3型,(1)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2)直肠排空障碍型;(3)混合型.影像学检查价值较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客观依据.详细的临床资料是提高影像学检查阳性率的重要条件.

    作者:吴德红;杨松;傅秋明;胡承雷;李文举;宋亚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类癌1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近12年15例类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统计199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2年间住院患者中类癌共15例,以消化道类癌多见.(2)10例消化道类癌包括胃类癌4例,直肠类癌4例,结肠类癌2例.(3)10例消化道类癌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确诊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2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4)10例消化道类癌8例直径小于2 cm,4例合并良性息肉生长.(5)4例患者内镜下切除类癌,2例复发接受手术治疗,另6例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1)类癌临床诊断率很低,诊断过程长.(2)消化道类癌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3)类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组织切片三维重建在泌尿生殖系统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诊断的三维重建显示已开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但其在组织水平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

    作者:刘强;蒋学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凝与溶栓治疗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观察抗凝及溶栓治疗对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DVT的原因.方法:3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发病在72 h之内、年龄在70岁以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共12例,给予静滴尿激酶50万U/d,共5 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共5~7 d.B组为无上述溶栓指征的患者,共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如疗效欠佳延长至7~10 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有无出血等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但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赵艳芳;雷万福;刘平;徐建新;王砚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的患者分为常规检查组(A组)及咪唑安定组(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5 min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06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前后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应用咪唑安定安全可靠,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梁云芳;黄丽华;袁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的不同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4-2005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5 030例,均测定空腹血葡萄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不同性别MS患病率及不同代谢因素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不同性别MS患者异常代谢因素组合形式的特点.结果:(1)低HDL-C的发生率男女之间无差异;男性高FPG、高T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超重、高血压、高TG、高尿酸、M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2)男性MS患者中异常率出现高的因素为高TG,MS患者中均100%(465/465)异常.其次为超重,异常率为89.03%(414/465).第三为高血压,并常率为76.13%(354/465).女性MS患者中高TG和超重均达100%(88/88).其次高血压和低HDL-C异常率均为44.32%(39/88).结论:(1)男性代谢因素的异常率及M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代谢因素异常组合形式,不同性别MS的预防与治疗应有针对性.

    作者:冯磊;年士艳;山德生;张兴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帮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160例

    目的:观察帮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CVA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帮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治疗,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5.81,P<0.01).结论:帮备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改善手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作业疗法、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对照组采用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1,P<0.01),治疗组拇指腕掌外展活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李江;梁松;张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房利钠肽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房利钠肽(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位点在本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无脑血管病变的人群(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本院就诊人群T2238C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但在脑出血患者和无脑血管病变者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可能不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利;杨期东;黄清;周琳;申向民;唐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76例肝脏病理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并运用时间免疫分辨方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各型肝炎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各型HBeAg阳性率均低于HBVDNA阳性率,S1~S4及G1~G4的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S1和G1组HBeAg滴度较高,与其他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何艳;黎津伶;蒋永芳;龚国忠;罗开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临床在该时期的干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我科22例行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失败患者的资料,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 mm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压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将以上10个危险因素进行评分,每个因素评1分,总分1~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超过6分为术后内瘘闭塞的高危患者.结果:22例中有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1例,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衰9例;术前血压低于110/70 mmHg者2例;血红蛋白高于130 g/L者2例;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16例;血液呈高凝状态者3例;术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分层者12例;静脉回流不良者5例;动脉射血压力不足者3例;吻合口漏血行补漏缝合者4例.手术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为30 min~19 d,平均为术后(5.13±3.02)d.评分结果为低危者8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刺络拔罐法配合西医治疗痤疮50例临床观察

    痤疮是青少年男女中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我们以刺络拔罐法配合西药治疗痤疮患者5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周秀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1/AE3、SP-B、Vime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及ER、PR、P53.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1/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ER、PR多在多角形细胞中表达,P53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SHL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AEl/AE3等免疫表型的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东;商建峰;王伟;肖磊;张慧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