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禹;张瑞;程庆书;周勇安;刘锟
目的:报告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并对有关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命名等进行讨论.方法:回顾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患者临床上均有下腹痛,肿物大小分别为4 cm×3.5 cm×3 cm和4.8 cm×4 cm×3.5 cm,肉眼观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一样,镜下瘤组织由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组成,其中见局灶性或散在排列的淋巴管样腔隙,有的更像肺泡腔,部分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样液,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免疫组化示,2例淋巴管样腔隙内衬上皮细胞均为CK(+)、MC膜(+)、CD34(-)、CD31(-)、CEA(-);而腔隙之间的大部分平滑肌样细胞actin-SM(+)、Vimtin(+)、S-100(-).结论: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和间皮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与一般的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不同.
作者:杨先军;林颖;赖飞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心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2年9月至2005年10月本科共手术治疗89例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其中黏液瘤84例,男44例,女40例;非黏液瘤良性肿瘤5例,男2例,女3例.患者年龄2~68(40.13±14.60)岁.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结果:手术死亡3例,其他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19年,随访率96.6%(86/89),黏液瘤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再随访2年无再次复发.结论:心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上可以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好,部分黏液瘤患者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效果好,应注意术后随访,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朱国勇;陈胜喜;罗万俊;蒋海河;张位星;龙隆;张春芳;袁明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效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HPD孵育Eca-109细胞,并给予不同孵育时间(2、4、12、24 h),在30 J/cm2(光源采用DIOMED630PDT系统)饱和光能量密度下行PDT,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除孵育时间为2 h外,其余3个孵育时间(4、12、24h)不同孵育浓度间的细胞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一孵育浓度下不同孵育时间的细胞生存率,当孵育浓度>0.75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光源和饱和光能量密度下,HPD的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PDT效应影响显著.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应激性损伤(stress injure)和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1].颅脑术后24 h内,胃黏膜就会出现损害,17%发展成为临床明显的出血[2],胃黏膜发生出血后病死率高达50%~77%[3],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4],对手术的预后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未进行有效预防的病人75%发生应激性溃疡,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涉及机体神经内分泌失调、胃黏膜保护功能削弱及胃黏膜损伤因素作用增强等诸多方面,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系统调节失调起重要作用[5].下面就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简述.
作者:解立俊;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以髓内系统(PFN、Gamma钉及重建钉)和钉板系统(DHS)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0分)评价疗效,用统计软件(SPSS)比较两者有无差异.结果:共79例得到随访,髓内固定组42例,钉板固定组37例.平均随访33.4个月.两组疗效评分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者中远期疗效相近.
作者:曾宪尚;曾采采;余世明;徐栋梁;李永彪;潘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眼球筋膜囊(Tenon囊)下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7例(102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并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皆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9眼(8.8%)感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手术操作.7眼(6.9%)出现球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于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越峰;陈菊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采用笑气吸入镇痛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薇;康佳丽;姚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B超、CT和MRI已成为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通常B超为首选,CT或MRI可作补充,以进一步确诊.现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CT应用的价值.
作者:万水治;胡敢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于腹腔镜异位妊娠保守手术中加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共62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2岁,未产妇40例,经产妇22例,均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输卵管.有明显停经史56例,阴道流血60例,下腹痛51例.B超示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有包块,盆腔积液.血HCG>500 mIU/mL.术前诊断异位妊娠,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 手术器械采用德国STORZ内窥镜及电视摄像监视系统,CO2气腹机,高频电凝装置等.
作者:高缨;周建国;范睿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和10例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COX-2和用CD34标记的毛细血管蛋白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记录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HIF-1α、COX-2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微弱的表达,在ES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65%,HIF-1α、COX-2表达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表达与食管癌的微血管密度相关;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与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无关.结论:ESCC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增加,ESCC的不良生物学行为与HIF-1α、COX-2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加有关.
作者:胡清;吴清明;于皆平;童强;王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神经阻滞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40例,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Ⅲ、Ⅳ组于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外,另予雷米芬太尼[Ⅲ组为0.05μg/(kg·min),Ⅳ组为0.1μg/(kg·min)]麻醉.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R,呼吸暂停次数,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Ⅱ、Ⅲ、Ⅳ组患者镇静效果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Ⅲ、Ⅳ组患者较Ⅰ、Ⅱ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低SpO2及慢RRⅢ、Ⅳ组较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较Ⅱ组低,差异无显著性,低HR、SBPⅢ、Ⅳ组较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结合异丙酚输注能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加强呼吸监测及管理.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 kg以下,ASA 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03mg/kg和曲马多1.5mg/kg静注镇痛.记录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吸痰和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10 min的清醒评分(Ramsay)、舒适评分(BCS)、满意评分及不良反应,病人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人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 9分及以上则可以离开PACU回病房.结果: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满意,镇痛效果与等效剂量曲马多镇痛效果相似;两组对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不能完全抑制,但布托啡诺组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BCS舒适评分、满意评分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亦相似,但布托啡诺组嗜睡率较高,达40%,同时苏醒期痛苦记忆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大剂量不超过2 mg)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病人舒适、满意.
作者:何玉莲;黎尚荣;高婉菱;黑子清;苏晓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7年9月至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Ⅲb期肺癌并胸水患者42例,其中27例行胸膜全肺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34~76(56±9.5)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和气短.全组病人术前均经CT片、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肺癌.多次抽取胸水,症状改善不明显,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术后病理检查:腺癌20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按TNM分期均属Ⅲb期.
作者:杨志胤;王瑞华;卓宜盟;李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用于老年人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8颗需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患牙的745根根管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器械分离数量.根据治疗前、中、后X线片来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单根根管平均预备时间为13.08 min,器械分离率按根管数计算为2.8%,根管预备良好率为87.4%,根管恰充率为82.6%.结论:应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对老年人根管的预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根管预备快速、高效,根充效果好,降低了老年人根管预备的难度.
作者:王一敏;陈贵敏;许建华;郭晓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身高比与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相关关系.方法:5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前测量体重(kg)、身高(cm),记录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cm).以年龄、体重、身高及体重身高比为自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自变量年龄、体重、身高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无显著性意义(P>0.10),自变量体重身高比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方程,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9.52×体重身高比+0.46(P<0.01).结论:该回归方程作为剖宫产手术L2-3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开文;胡惠英;李建华;卢刚;吴坛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静脉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和丙泊酚镇静.术后经静脉行病人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24 h内每6 h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6、12 h内镇痛药用量小于B组,18、24 h内两组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术中镇静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引法;汤蓓蕾;胡小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 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下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作者:徐一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100 mL.持续流量2 mL/h,自控流量0.5 mL/15 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 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 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 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作者:胡杰;李军;黄志莲;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 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1].
作者:庞雄昊;陈敏山;梁惠宏;张耀军;李锦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