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李军;黄志莲;连庆泉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0%[1].皮下积液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术后的其他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怎样预防和积极处理是临床的一个老课题.我院自2004年开始将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皮瓣引流术用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本文就该引流法同传统的注射器穿刺引流法对总抽取量和愈合时间二项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田浩;蒋周凌;张晨芳;李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输卵管不孕患者169例,其中常规腹腔镜手术85例(腹腔镜组),微型腹腔镜手术84例(微镜组).手术行输卵管周围组织粘连松解,输卵管远端造口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并观察其相关临床指标和随访妊娠率.结果: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微型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由(5.5±2.3)mL减少至(2.0±1.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由(15.3±2.2)min减少为(9.3±3.2)min,自主排尿时间由(9.5±1.8)min减少为(6.2±2.6)min,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两组随访期间不同时段的1年内妊娠率近似(P>0.05),2年内妊娠率腹腔镜组(37.6%)低于微镜组(5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相比,微型腹腔镜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的肠道和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尤其在治疗输卵管不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
作者:沈雷;郭玉霞;黄蓉;李延河;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 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下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作者:徐一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锌、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MMPs参与人体正常的诸多生理过程中的ECM的保持与修正,不正常MMPs的表达与激活也参与人体众多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迁徙、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少内科急危重症中某些MMPs分泌增加,加速ECM的降解,可造成组织的损伤.MMPs是一类含Zn2+的内源性蛋白酶超家族,每种MMPs的氨基酸序列中都含有前肽、Zn2+和体外连接素3个决定族[1],其中前肽决定族使MMPs处于失活状态,MMPs以酶原形式分泌到细胞外,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前肽裂解而激活;Zn2+决定族可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体外连接素则决定酶底物的特异性.
作者:何志捷;黄子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分为羟丁酸钠(γ-OH)对照组(对照组,n=30),静注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瑞芬太尼观察组(观察组,n=30),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麻醉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惠儿的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比较,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更确切、平稳,苏醒快且苏醒质量好.
作者:彭亮明;张志意;张国强;刘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管癌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确诊的56例幽门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本组起病年龄≥40岁者占96%(54/56),其中≥50岁者占71%(40/56),病程1~3年者占89%(50/56).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5%(18/52),胃肠钡餐均误诊(0/12).以局部肿块为表现者20例,术中均获正确诊断;以慢性溃疡瘢痕为表现者36例,除8例术前确诊外,余均误诊为良性溃疡,术后PTNM分期为T1/2占83%(30/36),N0占78%(28/36),M0为100%(36/36).结论:胃镜和胃肠钡餐对幽门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内镜可望提高术前检出率,术中宜常规行病理学检查.
作者:周业江;易国平;徐亮;魏仁智;王元正;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42例(4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在给予常规吸氧、降眼压及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0.3 g溶于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5 d为1个疗程,并在疗程前后分别利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眼底血管灌注情况,同时检查视力及视野,了解其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入院当天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32例表现为充盈缺损,10例表现为充盈迟缓;治疗后,32例表现充盈缺损的病例中,21例(66%)完全再通,9例(28%)部分再通,2例(6%)无变化;10例充盈迟缓的病例治疗后动脉充盈前期为(1.7±0.75)8,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为(1.8±0.41)s,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视力在对数视力表中提高4行以上者有18例(43%),提高2行以上者38例(90%);治疗前后的90°视野平均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性(t=5.431,P<0.001).结论: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远军;金敏;高宗银;杨为中;胡燕飞;郝绮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1].楔状缺损为位于唇颊侧牙颈部的硬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多可达龈缘以下.充填修复的质量对牙及牙周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近2年来我科应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前进行排龈,使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充填效果满意.
作者:丁林盛;陈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以髓内系统(PFN、Gamma钉及重建钉)和钉板系统(DHS)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0分)评价疗效,用统计软件(SPSS)比较两者有无差异.结果:共79例得到随访,髓内固定组42例,钉板固定组37例.平均随访33.4个月.两组疗效评分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者中远期疗效相近.
作者:曾宪尚;曾采采;余世明;徐栋梁;李永彪;潘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53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辩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宋建星;白晋;杨超;乌兰哈斯;楼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56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54例,死亡2例,病死率3.6%,40例属中晚期,占71.4%,术前有并存疾病43例,占76.8%,一期切除肿瘤51例,切除率91.1%,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5.7%.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 kg以下,ASA 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03mg/kg和曲马多1.5mg/kg静注镇痛.记录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吸痰和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10 min的清醒评分(Ramsay)、舒适评分(BCS)、满意评分及不良反应,病人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人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 9分及以上则可以离开PACU回病房.结果: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满意,镇痛效果与等效剂量曲马多镇痛效果相似;两组对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不能完全抑制,但布托啡诺组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BCS舒适评分、满意评分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亦相似,但布托啡诺组嗜睡率较高,达40%,同时苏醒期痛苦记忆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大剂量不超过2 mg)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病人舒适、满意.
作者:何玉莲;黎尚荣;高婉菱;黑子清;苏晓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效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HPD孵育Eca-109细胞,并给予不同孵育时间(2、4、12、24 h),在30 J/cm2(光源采用DIOMED630PDT系统)饱和光能量密度下行PDT,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除孵育时间为2 h外,其余3个孵育时间(4、12、24h)不同孵育浓度间的细胞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一孵育浓度下不同孵育时间的细胞生存率,当孵育浓度>0.75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光源和饱和光能量密度下,HPD的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PDT效应影响显著.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肝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目前已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1].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治疗效果都十分有限,并未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癌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肝癌的基因治疗领域已显示出一定的前景.本文就目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B超、CT和MRI已成为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通常B超为首选,CT或MRI可作补充,以进一步确诊.现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CT应用的价值.
作者:万水治;胡敢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环氧合酶(cycloox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 synthetase),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代谢的限速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困难,而且较早发生多部位转移,因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
作者:孙祥伦;王忠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茎头注射麻醉在施行阴茎头及前尿道手术操作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利多卡因3~5 mL缓慢注入阴茎头部,然后实施手术操作,根据疼痛分级标准及患者的主观感觉判定麻醉效果.结果:局部注入利多卡因后,阴茎头及前尿道疼痛感觉迅速消失,78例中,72例彻底无痛,6例诉有轻微疼痛,但可耐受手术.所有操作均在门诊一次完成,未见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阴茎头注射麻醉效果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风险小,对阴茎头或前尿道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张沛泳;朱继峰;曹用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报告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并对有关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命名等进行讨论.方法:回顾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患者临床上均有下腹痛,肿物大小分别为4 cm×3.5 cm×3 cm和4.8 cm×4 cm×3.5 cm,肉眼观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一样,镜下瘤组织由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组成,其中见局灶性或散在排列的淋巴管样腔隙,有的更像肺泡腔,部分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样液,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免疫组化示,2例淋巴管样腔隙内衬上皮细胞均为CK(+)、MC膜(+)、CD34(-)、CD31(-)、CEA(-);而腔隙之间的大部分平滑肌样细胞actin-SM(+)、Vimtin(+)、S-100(-).结论: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和间皮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与一般的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不同.
作者:杨先军;林颖;赖飞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