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丽;夏瑞祥;李骏;耿英华
目的:了解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生物化学检测的意义,为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怀疑先证者进行一般生化分析及辅助检查,然后留取尿、血标本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生化诊断,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结果:于生后第4、12天发现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各1例,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组疾病认识,早期发现先证者,利用大医院、检测中心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是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缺陷病诊断治疗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戴怡衡;刘卫东;傅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CRF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CRF患儿病因以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性肾畸形为主,未对患儿进行晨尿尿常规、常规生化检测和肾脏超声检查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小儿CRF的认识,反复晨尿尿筛查和生化、肾脏超声检查有利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CRF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会英;高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 h或者餐后2 h进行,每侧肺做10 min,3次/d;C组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排痰机治疗:D组给予α-糜蛋白酶400U/mL治疗.结果:(1)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和80%,A、B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O.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2)从达到临床控制的时间比较.A、B、D组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长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作者:周理;李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肺癌的发病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纤支镜确诊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镜下表现.结果:总体发病情况为男女患者比例3.6∶1;平均年龄为58.9岁;左肺占49.4%,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8.9%:右肺占50.6%,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5.3%;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4.2%.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所占比例高,为44.6%.镜下表现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2.2%.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左肺占46.2%.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7.7%,右肺占53.8%,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4.6%,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2.3%,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占比例高,为50.8%,镜下表现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6.2%.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3.3岁.左肺占61.1%,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33.3%,右肺占38.9%,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7.8%,双肺上叶支气管占61.1%.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所占比例均为22.2%.镜下表现多见的是管腔狭窄,占55.6%.结论:男性肺癌所占比例远高于女性;男性肺癌的好发年龄为60岁左右.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双肺上叶支气管不仅是男性肺癌的好发部位,也是女性肺癌的好发部位;鳞癌是男性肺癌患者常见的病理类型.而女性患者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率相似;男性肺癌的镜下表现以肉芽形成多见,而女性肺癌镜下表现以管腔狭窄多见.
作者:肖贞良;李福祥;夏前明;田坤;李鸿雁;张定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超选择性腹部动脉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行病变血管栓塞术或保留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本组21例患者,16例发现异常,阳性率约7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8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3例、畸形血管团2例.13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为100%:5例经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也为手术切除病灶创造了条件.
作者:廖政贤;郑志坚;曾国斌;郑德中;陈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8例弹力纤维瘤,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肩胛下区,可单发或双侧发生.镜下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vimentin均阳性,SMA、desmin、S-100、P53均阴性.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吕小梅;杨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腰穿治疗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科43例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患儿.均经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兼有二者的混合性出血.病程在3 d内,分为同意连续腰穿治疗的LP组23例和拒绝LP治疗的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止血、止惊、降低颅内压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疗法,LP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早期连续腰穿治疗,23例患儿开始腰穿的时间为住院后1~3 d,平均(1.58±1.37)d,腰穿次数6~15次,平均(5.12 4±3.26)次,持续时间6~22 d,平均(6.28±2.22)d,每次放液量8~15 mL.结果:LP组治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LP组有1例继发性癫痫伴外部性脑积水,1例单侧上肢瘫痪,预后不良的发生率9%,对照组8例肢体瘫痪.10例脑积水伴继发性癫痫3例,智力低下4例.对照组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早期进行连续腰穿治疗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张喜凤;许玉刚;杨敏;庄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对羟基脲联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髓性白血病(HAML)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该方案治疗患者后观察其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20例HAML患者接受羟基脲联合TA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7例完全缓解(35%),7例部分缓解(35%),总有效率70%.血液学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WBC<2×109/L平均持续时间为13 d,感染发生率85%,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非血液学毒性轻,患者基本能耐受.结论:采用以羟基脲联合TA诱导化疗方案治疗HAML,完全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费用相对经济,不失为治疗HAML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周淑娟;宋奎;曾辉;陈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血管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多年的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开始,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的始发角色.
作者:冯健怡;李自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液病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份低值血小板标本用仪器第4模式检测10次.观察批内精密度.将115例血液病痛人血标本用Sysmex XE-2100第3模式电阻法(PLT-I)和第4模式激光法(PLT-O)测定的血小板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份低值血小板标本用仪器第4模式检测.其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85%和2.03%.Sysmex XE-2100测定115份血液病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激光法相关系数(r)为0.997 3,P<0.O1;而电阻抗法r为0.968 9,P<0.01.结论: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激光法(PLT-O)分析血液病血小板计数的性能良好,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和简便快捷等优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血液病血小板计数较理想的仪器.
作者:陈梅;方伟祯;傅玉如;鲍蕴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好发于脑叶浅表部位,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有多发性、复发性等特点,MRI GRE序列可发现多发性斑点状低信号灶.结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临床作出诊断.
作者:方向军;谭理连;肖平;朱仁勇;梁长虹;黄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忠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O.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作者:何胜虎;张晶;陈述;张薏;严凤娣;徐日新;屠莉莉;赵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D试验检测大环内酯类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MLSB耐药),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6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利奈唑胺抗菌活性高,敏感率为100%,MIC50/MIC90为2、2μg/mL;其次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8.4%,MIC50/MIC90分别为1、2μg/mL和2、4μg/mL;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为66.7%~77.8%,大环内酯类诱导型MLSB耐药占23.8%,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占64.5%.结论: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控.
作者:潘小梅;吴伟元;刘碧云;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恶性胸腔积液内科治疗的佳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例病例均以中心静脉导管接简易负压吸引瓶进行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引流完全后,3组分别注入顺铂、高聚生或高聚生加顺铂,每周2次,重复4周,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引流后高聚生组、顺铂组以及高聚生+顺铂组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42%和88%,两药联合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治疗.而高聚生和顺铂单药注入两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药联合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其毒副作用无增加.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以高聚生加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伤小、简单方便、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适合在临床推广利用.
作者:周凤丽;毕筱刚;张天托;饶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结果:MC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稍高于IDDSE,IDDSE/MCE评价节段性心肌存活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3/26)、89%(16/18)、87%(39/44).结论:MCE和LDDSE均可以评价心肌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将提供简便、安全、可行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林转娣;宋明才;麦子杰;汤庆;陈毓菁;李建辉;郑隆权;覃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加深对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认识.以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总结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皮质醇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均支持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增生的垂体组织,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亦不被抑制.结论:库欣综合征确实是一难诊难治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本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需多科室的密切合作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兰叶;钟历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renehyclidine hydroehloride,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选择性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atropine)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药效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在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问在本院治疗的36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后行PET或MRI/CT检查.依据病理或随访结果对残留病灶进行定性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PET显示异常浓聚、诊断为病灶残留的有23例,而MRI/CT为18例,PET诊断病灶残留的灵敏度和假阳性率分别为91.5%和8.7%,而MRI/CT分别为77.3%和22.2%.结论:18F-FDG-PET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的判断较MRI/CT准确.
作者:张洋;张宁;冯彦林;张国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76岁,干部,因多饮多食消瘦3+年.左足底鸡眼术后感染6+个月,于2003年7月23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服消渴丸.
作者:马昌义;袁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HbH病、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友涛;曾抗;周再高;孙乐栋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