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荣伟;赛海芳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髓内针固定术, 连续硬膜外, 骨盆骨折, 麻醉下, 车祸伤, 下肢, 患者
摘要: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哮喘小鼠白三烯B4及5脂氧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三烯B4(LTB4)水平、肺组织5脂氧合酶(5-LO)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n-3PUFA干预,用ELISA的方法检测BALF中LTB4含量;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5-LO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小鼠BALF中LTB4水平、肺组织5-LO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灌胃n-3PUFA干预的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LTB4含量、5-LO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LTB4在气道里的高浓度及5LO基因表达的上调在哮喘小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3PUFA可以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LTB4的浓度,抑制肺组织5-LO mRNA表达,从而起到对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王强;罗运春;周晓聪;黄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52例

    目的:总结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52例,按Edward分类,A型31例,B型16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C型5例.结果:5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全部临床愈合.3例出现内固定松脱,辅助外固定后治愈.结论: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方便、固定牢靠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强;李文锐;李文虎;陈锐雄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三种口服避孕药在人工月经周期应用中对骨代谢的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服用3种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敏定偶、左旋18-甲基炔诺酮(18-甲),拟探讨3种口服避孕药对骨代谢的影响,阐明何种药物更适合于调整月经周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3种药物,进行人工月经周期.结果:血清前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醇在妈富隆组和敏定偶组服药后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妈富隆和敏定偶对骨代谢的影响相似,而且要优于18-甲.提示我们经常短期应用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的青年女子应该慎重,以免产生积累性负面效应,18-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作者:汪宗保;王人卫;李国平;钱风雷;刘小丽;张小英;黄加良;朱传芳;吴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6-2005年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采用手术治疗32例,4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腔穿刺、B超和CT.钝性损伤后表现有明显失血性休克,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或血管损伤,以及穿透伤后所致腹膜后血肿均应及时手术:肾周血肿或仅为骨盆区血肿则无需立即手术.

    作者:赵玉军;郭劝民;王德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妊娠期高浓度血红蛋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浓度血红蛋白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引起临床上对妊娠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的重视.方法:选择2003年1-12月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于妊娠28周后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共687例进行研究.结果:孕早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组糖代谢异常情况与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孕中期和孕晚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组和正常高限血红蛋白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糖代谢异常、妊娠性高血压(PIH)、国产儿缺氧、分娩小于胎龄儿(SGA)、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红蛋白组、正常低限血红蛋白组.结论:高浓度血红蛋白可增加糖代谢异常、PIH、围产儿缺氧、SGA、早产的发生率.高浓度血红蛋白与血液稀释不良、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关.

    作者:孙晓燕;黄醒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榆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表现,并经手术证实.结果:MRU检查均能准确定位诊断,其中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脏发育不良3例:合并双肾双输尿管畸形5例.结论:MRU对输尿管异位开口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庆华;张云枢;陈学强;徐蓉;吕长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二(噁)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属于良性却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采用MTX-CF联合米非司酮方案.予MTX 1 mg/kg及亚叶酸钙(CF)0.1 mg/kg隔日1次交替肌肉注射,共4次,8 d为1个疗程,并在疗程的前3 d每日服用米非司酮片150 mg.B组单用MTX-CF方案.根据血孕酮值再将各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比较各组的有效率、重复用药率及副反应情况.结果:甲、乙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B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中,A甲、B甲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乙、B乙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与血孕酮值有关.当血孕酮≥32 nmol/L时,MTX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震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肠道sIgA含量影响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肠道sIgA的影响.方法:45例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CE前、后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粪便中sIgA.结果:原发性肝癌TACE后第1天肝脏转氨酶明显升高,粪便中sIgA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对肝功能及sIgA均有影响.

    作者:章云军;董礼阳;李海燕;杜玉清;胡文豪;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依替米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78例

    目的:评估依替米星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78例因前列腺液培养致病菌株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而使用依替米星0.2 g/d,连续给药4周.治疗中共有144例患者接受肾功能和听力水平监测,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对照组108例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但拒绝使用该药,给予对症处理.两组同时口服α1受体阻滞剂,辅助前列腺热疗、前列腺按摩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4.3%,较对照组的58.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耳、肾毒性等.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敏感致病菌导致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建华;周辉;余滋中;钟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后行子宫肌瘤剔除38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肌瘤剔除组)的资料,并与同期4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单纯剖宫产组)对照.结果: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组较单纯剖宫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按摩挤压瘤体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刘世英;李增艳;赵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在乳腺疾病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病灶的诊断和在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作用.方法:26例女性患者42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超声实时探测旋切全过程,所有切除组织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42处病灶一次性切除,超声诊断纤维腺瘤17例、囊性增生3例、纤维腺病瘤22例,病理学检查示纤维腺瘤12例、囊性增生3例、纤维腺病瘤26例、积乳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是一项既简便、安全、有效,又美容、无痛苦的微创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泓;王莎莎;李黎;吴乐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500例的麻醉管理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的麻醉管理.方法:500例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TUVP,硬外穿刺选择L2~3间隙,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手术开始后予地塞米松10 mg静注,手术30 min后予速尿20 mg静注,术中持续纱罩吸氧,持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500例患者除5例因硬外阻滞不全改全麻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术中安静,镇痛完善,无一例发生TUVP综合征.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TUVP,安全、可靠.

    作者:李正利;成鹏;王煜;黄养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肝细胞癌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法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个病灶直径<5.0 cm,或病灶数≤3个且直径≤3.0 cm的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8例,共23个结节,先行TACE 1~2次,间隔1~2个月后在CT导引下行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射1~3次,每次注射15~50 mL.并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影像学复查和临床随访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肝功能明显改善,AFP明显下降,11例AFP正常.CT复查示23个病灶碘油沉积良好15个,较好5个,差3个.所有病灶均有缩小,缩小20%者7个,缩小50%者12个,缩小80%者4个.随访6个月生存率100%(18/18),12个月生存率94%(17/18),18个月生存率83%(15/18).结论: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肯定,尤其适用于不愿手术的患者.

    作者:李建一;翁卿吉;冯文明;陶玉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手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5例,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10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20例.ESWL治疗5例中,1个月后结石排净率为80%(4/5),1例发生输尿管石街,采用URL取净结石.URL治疗10例,同时应用榆尿管内切开治疗3例,结石完全清除8例,2例患者因输尿管狭窄上镜失败,其中1例改为MPCNL术,手术成功;另1例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后行ESWL,术后结石排出.MPCNL治疗20例,结石清除率90%(18/20);2例术后残石患者中,1例应用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后结石完全清除,另1例肾下盏残石未予处理.所在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无大出血,无输尿管损伤,无气胸等严重并发症.27例肾积水患者例行B超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结果失访6例,患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8例,无改善3例.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徐桂彬;李逊;何朝辉;何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用于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镇静止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瑞芬太尼与哌替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区别.方法:40例拟在局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年龄18~40岁.入手术室后输液、吸氧并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ECG和呼吸频率.根据术中选用的镇静止痛药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20例),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然后慢速注射咪唑安定50 μg/kg,3 min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Verril's体征.等病人入睡后,手术医师常规消毒并注射1%利多卡因,5 min后测试局麻效果,必要时追加局麻药,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送病人入麻醉恢复室.哌替啶组(20例),基本步骤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开始前,用哌替啶25 mg分2次静脉注射代替瑞芬太尼输注,然后立即给予咪唑安定50 μg/kg,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医师进入手术室之前,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内手术医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术中病人的镇静质量进行评价.在离开麻醉恢复室前和术后24 h,病人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镇静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心率、平均血压、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病人和手术医师的满意率较哌替啶组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峰值和收缩压峰值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论: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比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率和收缩压峰值,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是有利的.

    作者:张宗旺;刘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人重组型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E10细胞的靶向促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Her2靶向重组人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E1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抗Her2单链抗体基因e23s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Ⅱ)和重构型caspase-6基因连接,构建成immunocaspase-6(e23sFv-PEⅡ-caspase-6)基因,将其克隆入质粒pCMV中,阳离子脂质体包裹法转染E10细胞;HE染色、电子显微镜观测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目的基因转染后,HE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出caspase-6的表达,MTT法检测发现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P≤0.01).结论:Her2靶向重组的人caspase-6融合蛋白能识别、结合Her2+骨肉瘤E10细胞,并促使其凋亡.

    作者:单乐群;周本根;裘秀春;许彦鸣;张正平;李伟;高杰;马保安;杨安钢;范清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肝癌微波消融前后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微波消融前后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8例健康人血清中HGF的浓度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行微波消融的小 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 d及1个月时的血清HGF浓度的变化.结果:小肝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HGF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增高.治疗后第3天血清HGF浓度达到峰值,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血清HGF浓度已降至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个月血清HGF浓度基本保持在术前水平.结论:小肝癌微波消融后血清中HGF的浓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机体在微波消融后的修复过程,同时也可能与小肝癌的转移复发有关.

    作者:王知力;董宝玮;梁萍;于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烧伤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呈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症.

    作者:张帆;肖能坎;石胜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